第一章 藝術大師1
文藝複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達·芬奇
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
應當耐心聽取他人的意見,認真考慮指責你的人是否有理。如果他有理,你就修正自己的錯誤,如果他理虧,隻當沒聽見。若他是一個你所敬重的人,那麼可以通討論提出他不正確的地方。
無論掌握哪一種知識,對智力都是有用的,它會把無用的東西拋開而把好的東西保留住。
列奧納多·迪·瑟皮耶羅·達芬奇 (1452年~1519年),誕生於意大利芬奇鎮附近的安基亞諾村,文藝複興時期最負盛名的畫家、自然科學家、工程師、雕塑家、大哲學家、發明家、詩人、建築家、機械師、音樂家和文藝理論家,整個歐洲文藝複興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1452年4月15日,達·芬奇出生,父親是公證人,母親是農婦,達·芬奇15歲時來到佛羅倫薩跟隨當時有名的藝人韋羅基奧學習造型藝術。
在佛羅倫薩,達·芬奇結識了大批知名的人文主義者、藝術家和科學家,受他們的熏陶,不到20歲,達·芬奇的藝術造詣就達到了很深地步。
1472年,達·芬奇加入佛羅倫薩畫家行會。
1482~1499年,達·芬奇居留法國,為米蘭公爵服務,這段期間,創作了著名的繪畫作品《岩間聖母》和《最後的晚餐》。
1500年,達·芬奇出遊曼圖亞和威尼斯等地,六年回到佛羅倫薩後創作了《聖母子與聖安娜》和《蒙娜麗莎》。
1513年,達·芬奇移居到羅馬,三年後又移居到法國,最後定居在昂布瓦斯。
晚年的達·芬奇潛心研究科學,極少作畫,留下了有關物理、數學、生物解剖等學科的大量筆記手稿。
1519年5月2日,達·芬奇逝世。
達·芬奇幾乎在每個領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和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的藝術成就達到了西方造型藝術繼古希臘之後的第二次高峰,僅繪畫而言,則達到了歐洲的第一次高峰,而達·芬奇其中最為突出的,被恩格斯譽為“巨人中的巨人”。
達·芬奇是一位天才,有更多的、更廣的幻想,繼承並發揚了前人的人文主義思想和現實主義表現手法,把藝術推進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達·芬奇的繪畫善於將藝術創作和科學探討結合起來,,著名的作品有:《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岩間聖母》《聖安娜與聖母子》等。
打好堅實的基礎
達·芬奇從小喜歡畫畫,14歲那年,被父親送到佛羅倫薩拜著名的畫家和雕塑家費羅基俄為師。
費羅基俄對學生的要求很嚴,教法也很特別。第一天,他教達·芬奇學畫雞蛋,而且還讓達·芬奇橫著畫,豎著畫,正麵畫,反麵畫。
第二天,費羅基俄老師還教達·芬奇學畫雞蛋,達·芬奇厭倦了,第三天仍是這樣,達·芬奇枯燥乏味極了。
達·芬奇無心畫雞蛋了,他覺得整日畫雞蛋技藝不會得到提高。
費羅基俄老師看穿了達·芬奇的心思,問他:“你畫蛋的時候,為什麼總是心不在焉的?”
達·芬奇說:“天天就是畫蛋,畫一天我就厭膩了,能不能換一點別的什麼?”
費羅基俄老師說:“別以為畫蛋很容易、很簡單,要做一個偉大的畫家,就要有紮實的基本功。你看,我讓你畫一千隻雞蛋,這一千隻雞蛋中沒有兩個形狀完全相同的。再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個雞蛋也有不同的形狀,我是想通過你畫蛋的熟練程度,提高你的技巧。
達·芬奇聽了,覺得老師的話很有道理,從此以後,他認真地畫蛋,天天對著蛋畫。一日一日,一年一年,達·芬奇都沒有放棄過。
3年以後,費羅基俄老師找到了達·芬奇,問他:“到了現在,你有什麼收獲嗎?”
達·芬奇說:“我的手有了感覺,對雞蛋的色彩更敏銳了、線條更有把握了。我想怎麼畫就怎麼畫,想畫什麼就畫什麼。”
老師說:“這就是我教給你的技巧。”
熟能生巧,不管做什麼事情,隻要熟練到了一定的程度,困難的事情也就變的容易了。
市民英雄的創造者——米開朗基羅
我的責任就是要解放囚禁在石頭裏的生命!
細節造就完美,完美卻不是細節。
隻有能從高山上滾下來絲毫不受損壞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米開朗基羅·博納羅蒂(1475年~1564年),出生於佛羅倫薩附近的卡普萊斯,意大利著名的繪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歐洲文藝複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峰代表。
1475年3月6日,米開朗基羅出生,父親是奎奇市和卡普萊斯市的市長,這使得米開朗基羅13 歲時就跟隨佛羅倫薩著名的畫家基爾蘭達約學習繪畫,不久後又被父親轉送到美第奇學院進行學習。
1496年,米開朗基羅來到羅馬,不久創作了雕像《酒神巴庫斯》和《哀悼基督》等,其中,《哀悼基督》是他的成名之作。五年後,米開朗基羅回到佛羅倫薩,利用四年的時間完成了舉世聞名的《大衛》。
1508年,米開朗基羅奉命回到羅馬,用四年多的時間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
1513年,米開朗基羅負責建造教皇的陵墓,創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縛的奴隸》和《垂死的奴隸》。
1519,米開朗基羅回到佛羅倫薩,用了15年的時間完成了他生平最偉大的作品——聖洛倫佐教堂裏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
1536年,米開朗基羅奉命又來到羅馬,用了近六年的時間創作完成了教堂壁畫《最後的審判》。
至此,米開朗基羅生活在羅馬,雖不再有偉大的作品問世,但他一直致力於雕刻、建築和繪畫的創作、研究,並於1564年2月18日在工作室中逝世。
米開朗基羅執著於藝術,建築作品不多,但成就高、影響大,他創作的人物雕像雄偉健壯,氣魄宏大,中年所作的“大衛”雕像,被認為是象征著為正義而奮鬥的力量。
米開朗基羅獨力完成了《創世紀》的巨型天頂畫,晚年設計了聖彼得大教學,在西方美術史上成了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著名作品:《大衛》像、《哀悼基督》、《奴隸》組像、《創世紀》等。
自信是成功的前提
米開朗基羅雕塑好大衛像後,感覺很滿意,他看了又看,看了又看,一會兒前進幾步,一會兒後退幾步,米開朗基羅感覺沒有可以改動的地方了,這真是藝術史上的一個傑作。
正當米開朗基羅為自己的作品暗自慶幸的時候,主管這件事的官員走了過來,他瞟了一眼大衛像,有點不高興地說:“這樣就好了,你看看,像樣嗎?”
米開朗基羅感到疑惑,問他:“先生,什麼地方還需要改進嗎?”
官員指手畫腳,過了一會兒說:“其他的地方還差不多,不過鼻子太大了,整個塑像一點也不顯得勻稱了!”
米開朗基羅退了幾步,凝視著雕像,感覺到鼻子刻畫的妙極了,沒有再改動的餘地了。
官員不停地嘮叨,催促米開朗基羅趕快把鼻子改動一下。
米開朗基羅遲鈍了一會兒,笑著對官員說:“對,鼻子確實太大了,我這就去改動。”
隻見米開朗基羅拿起工具爬上架子,叮叮當當地修飾起來。官員在下麵看著,顯出得意的樣子。
過了一會兒,米開朗基羅改好了大衛像,他轉過頭來問官員:“你看,這樣可以了吧?”
官員捋捋胡子,高興地說:“這回不錯,完美極了。”
等官員走後,米開朗基羅去洗手,他並沒有改動雕像,而是做個樣子,偷偷抓了一小塊大理石和一把石粉,他覺得他雕塑的大衛像沒有可以再改動的地方了,官員絮絮叨叨,碰上這樣的僵局,隻有先退讓一步,裝作順從的樣子,不改動自已完美的傑作。
如果當初米開朗基羅真的相信官員的話,他的大衛像就不可能像原來的那樣出神入化了,他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大衛像到了完美的地步,才能為我們後世留下大衛像這個不朽的傑作。
那麼,做任何事情,你都要信心十足,比起你妄自菲薄,你的成績會更突出。
音樂神童——莫紮特
誰和我一樣用功,誰就會和我一樣成功。
所謂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
天下最可貴的,莫如時日。天下最奢侈的,莫如浪費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