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做心靈的主人,把握自己的命運2
掃除自卑的心理障礙
據統計,世上有92%的人是因為對自己信心不足,而不能走出生存的困境。這種人是如此的脆弱,以致於毫無信心去經曆風雨。這就是說,缺乏自信,而在自卑的泥潭中爬來爬去,是這些人最大的生存危機,如果不能從自卑中掙脫出來,那麼就成不了一個能克服危機的人。
自卑是一種消極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即個體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麵不如他人而產生的消極情感,是一種危機心態。自卑感就是個體把自己的能力、品質評價貶低的一種危機自我意識——具有自卑感的人總認為自己事事不如人、自慚形穢、喪失信心,進而悲觀失望、不思進取。一個人若被自卑感所控製,其精神生活將會受到嚴重的束縛,聰明才智和創造力也會因此受到影響而無法正常發揮作用。所以,自卑是束縛創造力的一條繩索。
那怎樣才能克服自卑的心理呢?
在心理學上,克服自卑心理主要是通過補償的方法。自卑心理的補償有自覺與不自覺、積極與消極之分。比如,有的人明知自己沒有多大本領,卻故作姿態,借以彌補自己內心的空虛,顯然,這樣的補償方法是不可取的。下麵幾種方式才是積極可取的。
(1)當知道自己在某方麵有缺陷、不如人的時候,熱愛生活、想成為生活的強者的人,會懂得“以勤補拙”,懂得“笨鳥先飛”的道理。而要做到這一點,自信心很重要。因為隻有自己相信自己,樂觀向上,對前途充滿信心,並積極進取,才是消除自卑、促進成功的最有效的補償方法。
(2)一個人成功經驗越多,他的期望也就越高,自信心也越強。可見,通過一次又一次微小的成功,可以使自信心得到增強和升華。對於自卑的人來說,重要的是建立起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抱負水平”,增加成功的經驗。這可以由小做起,確保首次努力的成功,形成良性循環。如果已遇到困境,感到自卑時,則可改做一件比較容易成功,或者自己願意並有興趣的活動或工作,以便增強信心,免除自卑。
(3)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長處與短處,因此不能隻看自己短處不看長處。積極的態度是揚長避短,以“長”補“短”。這一方麵不行,也許另一方麵比別人強。
(4)多讀些有關名人成功的書籍,尤其是那些曾被自卑感困擾的名人的事跡,從中獲得克服困難的經驗,進而鼓勵自己增強自信,發揮所長,集中精力,矢誌不移地達到目標。這樣,自卑心理也會不驅而散。
(5)日本精神療法研究所所長小林英夫認為,此法能充分運用潛能抑製自卑感。方法是:配合腹式呼吸,集中想想自己的長處。例如想想小學時期那些令人高興的讚美,就擁有越多的自信。不要羞於承認自己的長處,以零為基點,不斷去增添它。
人在考慮事情時,往往會有多方麵的聯想力,特別是看到某些較具紀念價值的物品,會想到很多往事。例如,看到獎杯,會想到自己當初獲得勝利時的種種情況;而照片有著更加強烈的增強記憶力量,可以喚起往日的回憶。
可以隨身帶著自己最滿意的照片,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把它作為改善心情的恢複劑。特別是自己神采飛揚、意氣風發或滿麵春風、歡愉喜悅的照片,更能激勵自己,想起自己原來也有著這麼光彩美麗的時刻,便會找回自信。
自卑的人總覺得自己事事不如人,因為他們很少有成功的感覺,更不知自信是什麼。隻知所有人和事時時給他出難題。
自卑是自己對自己沒有信心,對自己才華的否定。要想有所作為,必須掃除自卑的心理阻礙,克服了自卑心理,就好比征服了一座大山,希望和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在山的那一邊。
抑製浮躁的心態
凡是成大事者,都力戒“浮躁”二字,希望通過自己踏踏實實的行動換取成功的人生局麵。同樣,任何一位試圖成大事的人都要抑製住浮躁的心態,專心做事,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你越著急,你就越不會成功。因為著急會使你失去清醒的頭腦,結果在你奮鬥的過程中,浮躁占據著你的思維,使你不能正確地製訂方針、策略以穩步前進。
隻有正確地認識自己,才不會盲目地讓自己奔向一個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目標,而是踏踏實實地去做自己能夠做的事情。
當目標確定,你就不能性急,而要一步一個腳印。
如果能把浮躁的心態稍稍收斂,使它變成一種渴望,一種對成功的渴望,那麼,這種浮躁就是有用的,而你也必定能帶著它走向成功。
當你控製了浮躁,你才會吃得起成功路上的苦;才會有耐心與毅力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才不會因為各種各樣的誘惑而迷失方向;才會製定一個接一個的小目標,然後一個接一個地達到它,最後走向大目標。
要抑製住浮躁的心態,你則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不可好高鶩遠
好高鶩遠,指那種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或過遠目標的心態。好高鶩遠者往往總盯著很多很遠的目標,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做,最終空懷奇想,落空而歸。一個人能力有大小,要根據能力大小去做,去確定目標,去確立誌向。如果客觀條件不允許,那麼,自己就該實事求是,確定出合適的發展目標。否則一味追求高遠,不考慮可行性,就永遠也不可能成功。
不要讓個性僅表現為一種脾氣
時下一句流行的格言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我們必須注意:不要使張揚個性成為我們縱容自己缺點的一種漂亮的借口。社會需要我們創造價值。社會首先關注的不是我們具有什麼樣的個性,而是我們具有什麼樣的工作品質。如果我們的工作品質是有利於創造價值的,我們就會受到社會的歡迎;否則,我們就會受到社會的冷遇。個性也不例外,隻有當你的個性有利於創造價值,是一種生產型的個性,你的個性才能被社會接受。
巴頓將軍的性格粗暴,他之所以能被周圍的人接受,原因是他是一個優秀的將軍,他能打仗,否則他也會因為性格的粗暴而遭到社會的排斥。
所以我們應該明白:社會需要的是生產型的個性,隻有你的個性能融合到創造性的才華和能力之中,你的個性才能夠被社會接受,如果你的個性沒有表現為一種才能,僅僅表現為一種脾氣,它往往隻能給你帶來不好的結果。
拒絕誘惑
日常生活中會有種種的誘惑。
首先是市儈的誘惑。你會發現有一些人並不好好地工作,他們把大多數時間花費在怎樣討好上司,怎樣拉關係、走後門上,他們居然混得不錯,起碼比你強。
你會發現有的人用特殊的手段謀得一個職位或者致富。
你會發現有的人使一個國有企業破產,而自己卻成了有錢有勢的人。
你會看到這些人根本不把我們所珍重的價值觀放在眼裏,而他們居然很得勢。
在任何時代裏,總會有一些人雖破壞規則卻暫時得勢,希望你不要羨慕他們。因為規則的失去總是暫時的,規則總是要回到人群之中的。那些我們世代相傳的價值觀念,諸如勤奮、誠實、敬業等等,是我們永遠的立身法則。
節製欲望
欲望和人生命運息息相關。因為欲望對人生命運的影響有正負兩麵。這正負兩麵就決定了人生命運的不同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