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說話的技巧6
出奇製勝法
鴉片戰爭爆發了。一天早晨,一向驕橫慣了的英艦又來騷擾廣州。當駛近虎門炮台時,英艦艦長發現離艦不遠的海麵上,有許多紅纓笠在遊動。艦長先是莫名其妙,隨即又發出輕蔑的笑聲。靠水兵遊水來同我艦對仗?莫非是吃了老虎肉豹子膽,這不是白白來送死嗎?艦長得意地聳聳肩膀,讓所有的槍炮手在甲板上作好準備,下令:“目標紅纓笠,預備,放!”頓時槍炮齊鳴,水麵上升起道道水柱,英軍擠在甲板上,神氣十足地爭誇自己的槍法準。
濃煙散後,還是那個艦長眼睛尖,猛然之間,他發現了什麼,變得目瞪口呆,身子微微哆嗦,不由自主地喊了一聲:“上帝啊!”這一喊,非同小可,其他英軍定睛一瞧,一個個不知所措,臉也白了,眼也傻了,簡直不敢相信眼前見到的這一切。
原來海麵上一群群黃蜂直朝英艦飛來,蜇得英軍“哇哇”怪叫,一個個鼻青臉腫,亂作一團。英艦艦長一個踉蹌碰在炮筒上,頭上起了一個大血泡,急忙喊:“撤!還不快撤!”
英國經過這次教訓,短時間內沒敢派艦隻到廣州港來。就這樣,為林則徐添建炮台,整頓水軍贏得了時間。
那麼,海麵上這麼多的黃蜂是從哪裏來的呢?
原來這是林則徐布下的黃蜂製勝陣。他預先派人捕捉許多黃蜂裝在尿壺裏,封住壺口,壺外再罩上清軍的紅纓笠,順著潮流放出。英軍誤認為是清軍水兵,亂槍擊破尿壺。黃蜂受驚,於是就直撲軍艦上的英軍了。
運用人們意想不到的東西,出其不意地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叫做出奇製勝法。出奇製勝法重點在一個“奇”字上。想的辦法不奇,就不能製勝。上麵這則故事中的林則徐,所以能製勝英軍,全靠奇字。誰能想到用黃蜂來製服大軍艦呢?可是林則徐這樣做了,所以,他取得了勝利。
清朝光緒末年,廣州有一位張訟師,以精於詞訟刀筆著稱廣州。久而久之,竟成了詞訟界的把頭,凡是有人要打官司,定得找他,不得另找別人,若有訟師想來廣州開業,張訟師常常給他出個難題考考,如果能解決,才能在廣州立足。
一天,聽說從浙江紹興來了一位姓李的訟師,自稱刀筆精奇,要替人寫狀子打官司。張訟師立即派人去約李訟師在茶館見麵。見麵後,張訟師說:“聽說閣下刀筆精奇,要來廣州開業。但敝鄉有個規矩,凡來廣州開業替人作刀筆的,必須做出一件驚人之事,若能辦到,弟不勝歡迎;若辦不到,則請自便。”
“不知仁兄要弟去辦何事?”李訟師問道。
張訟師板起臉來說道:“羊城城內最大的官無過總督了,總督頭上的官帽,我有本事將它取來。我取來後,閣下若能將這頂官帽送還與他,並能得到收據,小弟就十分佩服了。”
李訟師沉吟了一會,說道:“隻要閣下有本領將冠取來,小弟就有本領送還總督。”
“好!”張、李兩位訟師就這樣打了賭。
大家知道,兩廣總督官居一品。總督府中警衛森嚴,平常人要想進總督府大門根本不可能。而總督頭上的官帽,大紅珊瑚頂子傘形帽後邊,插著皇帝賞賜的孔雀翎,這是特殊榮譽的表示。而且這官帽白天戴在頭上,不戴時收在帽盒裏有專人保管,要想取到手談何容易?同時,總督丟掉官帽,一定咆哮如雷,現在把帽子送還給他,還要打個收據,這不是自找死路?
這天,兩廣總督身穿便服,正在衙署中閑坐,忽聽門上通報:“撫院大人親隨在外求見。”
“喚他進來!”總督命令道。
一會兒,進來一位服飾華麗的戈什哈,參見了總督後稟道:“適才有個珠寶商,拿著貓兒眼(一種寶石)來賣,要價很高。中丞大人說若像製軍大人冠上綴的那顆一樣大小圓潤就好了,因此差小人來向大帥借去比較一下,馬上就送來。”說完,雙手將巡撫大人的帖子呈了上來。
巡撫是皇上派來的,總督當然不便得罪,於是隻得將帽子借給了他。
這一借,帽子總是不見還回來,總督就叫手下去巡撫處取帽子,可巡撫竟說沒有此事。總督大驚失色,立即傳知府、知縣,命他們在三日內一定要破案,否則革職查辦。
官帽到哪兒去了呢?當然給張訟師“借”去了。張訟師把官帽立即交給了李訟師。好家夥,李訟師也真有兩下子,居然把官帽順順當當地還給了總督,還叫總督真的打了一張收據。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天下午,正當知府、知縣、巡捕們束手無策之時,忽然有一名武官,騎著快馬,背著個帽籠,滿臉大汗,直向總督府疾馳。
武官來到衙門下馬,手中捧著帽籠邊喘氣邊喊道:“大帥帽子來了!”
七八個家人連忙向總督大人報喜。總督正為三天限期快過而帽子尚無音訊在煩惱,忽聽帽子找到了,興衝衝地大步走出堂來。武官一見,向前半跪,回稟道:“卑職是駐花縣營防千總,聽說大人丟了帽子,全營出訪,今日幸而查獲,統帶大人命卑職送來,請大帥驗看。”
總督打開一看,果然是自己的官帽,不禁笑了起來。這時,武官又稟道:“現在那個騙子還拘押在花縣營地,請示大人是否將他解押來府?”
總督怒氣衝衝地說:“快快解來,我要親自審問!”
“千總”回道:“卑職遵命,回營即將騙子押來府。大帥收下了帽子,請賜幾個字,卑職好回營銷差。”
總督立即命人拿來一張帖子,親自在上麵寫了幾行字,交付千總,笑著說:“你拿回營去銷差吧!”
這位“千總”拿了帖子,哪回什麼營房,卻徑直奔向張訟師家。
張訟師見了,翹起了大拇指,連聲讚道:“老兄名不虛傳,手段高明,佩服,佩服!”那“千總”原來是李訟師扮的。
這真是一個傳奇故事!讀來令人讚歎不已。它好在哪裏?好在奇字上。借帽已經夠奇了,而還帽則更奇。這就是出奇製勝法。
在使用出奇製勝法時,必須要注意以下幾點:
1.“奇”是出奇製勝法的特點,沒有“奇”,就沒有出奇製勝法,但是這個“奇”,決不是什麼希奇古怪的奇,千奇百怪的奇,而隻是解決問題時的奇思妙想中的奇。如果一味追求新奇,而又不能解決問題,這種奇不是出奇製勝法的奇。
2.出奇製勝法的奇,是從哪裏來?它決不是單純來自一個人的頭腦中,而來自對所要解決問題的經驗和對問題的全麵分析。奇隻是對解決問題的一種啟發,一種突然而來的靈感。沒有對問題的深思熟慮,全麵思考,認真的推敲,出奇製勝法就不能產生。
隨機應變法
有一次,有一位宰相請一個技藝高超的理發師理發。理發師給宰相修麵修到一半時,不小心把宰相的眉毛刮掉了。唉呀!不好了,他暗暗叫苦。頓時驚恐萬分,深知宰相必然會怪罪下來,那可吃不起呀!但他情急智生,猛然醒悟,心中暗喜:有啦!連忙停下剃刀,故意兩眼直愣愣地看著宰相的肚皮,仿佛要把五髒六腑看個透。
宰相見他這模樣,感到莫名其妙。迷惑不解地問道:“你不修麵,卻光看我的肚皮,這是為什麼呢?”
理發師忙解釋說:“人們常說,宰相肚裏能撐船,我看大人的肚皮並不大,怎能撐船呢?”
宰相一聽理發師這麼說,哈哈大笑:“那是說宰相的氣量最大,對一些小事情,都能容忍,從不計較的。”
理發師聽到這話,“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聲淚俱下地說:“小的該死,方才修麵時不小心,將相爺的眉毛刮掉了!相爺氣量大,請千萬恕罪。”
宰相一聽啼笑皆非:眉毛給刮掉了叫我今後怎能見人呢?不禁勃然大怒,正要發作,但又冷靜一想:自己剛講過宰相氣量最大,怎能為這小事,給他治罪呢?
於是,宰相便豁達溫和地說:“無妨,且去把筆拿來,把眉毛畫上就是了。”
本來理發師麵臨的將是一場大禍,可是,由於他能隨機應變,結果逢凶化吉,平安無事。像這樣一種碰到難題能靈活機智地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叫做隨機應變法。這也是人們常用的一種教人聰明的、產生奇思妙想的方法。
對隨機應變事例的分析,可以看出,隨機應變法有下列特點:第一,凡是隨機應變所回答的問題都具有突發性,任何人不可能預先作好準備。第二,回答這些突發性的問題都要求快速,容不得回答者慢慢考慮。第三,回答的內容更要求機智和巧妙,叫人聽了感到妙不可言。從這三點來看,隨機應變法是一種難度較高的思維方法。
怎樣才能做到隨機應變呢?這要注意三點:
1.要具備廣博的知識。這是進行應變的基礎。沒有廣博的知識,別人提的問題,你都不懂,那麼要變也變不起來。
有一次,乾隆皇帝下江南,黃昏時分,見天際飛來一隻白鶴,就讓隨行學士即興賦詩。有個叫馮修誠的即隨口吟道:
“遠望天空一鶴飛,朱砂為領雪為衣。”
不料,乾隆皇帝卻出了個難題:“我要吟的是黑鶴,並非白鶴。”
眾人一聽,個個麵露難色。馮修誠卻靈機一動,脫口而出:
“隻因覓食歸來晚,誤入羲之洗墨池。”
眾人皆歎服。
如果不是馮修誠具有豐富的關於對聯的知識和對王羲之的熟知,此題就無法回答,也即無法隨機應變。
2.要沉著冷靜。遇事如果驚慌失措,思維就會混亂,本來可以回答出來的問題也會回答不出來。反之,沉著冷靜,雖然碰到危急場麵,也會應付自如,轉危為安。如:
陳平,漢朝開國元勳之一,被漢高祖封為曲逆侯,深得漢室信任。
可是,當初陳平並非劉邦的謀士,而是劉邦的對頭楚霸王項羽手下的一個都尉。由於項羽不察真偽,不滿陳平,要置陳平於死地。陳平無奈,隻能隻身逃離楚軍大營,打算渡過黃河投奔劉邦。陳平日夜趕路,趕到黃河邊上,匆匆登上了河邊停靠的一隻渡船。
渡船搖向河心,陳平鬆了口氣,剛要坐下,忽然發現船上並無其他的乘客,幾個賊眉賊眼的船夫,正以貪婪的眼光打量著他。陳平心裏暗暗叫苦:“不好,今天上了一條賊船。看樣子,這幫人見我衣著華麗,必定是腰纏萬貫,肯定要謀財害命了。”怎麼辦?麵對膀大腰圓的賊人,自己雖久居軍旅,但僅是出謀劃策,並無多少武功,一定不是他們的對手;想逃,四麵波濤滾滾,自己身上除了船錢並無分文,那賊人一定會因真相暴露殺人滅口。這可真是“上賊船容易,下賊船難!”
可陳平不愧精於謀算,他急中生智,想了一個辦法,這些貪財的賊人居然一直沒有動手,讓陳平上岸走了。
陳平想的什麼辦法呢?
陳平突然對為首的船夫同情地說:“諸位幹這水麵上的營生實在太苦了。在下願助一臂之力。”說著,脫去衣著,隻剩下一條小褲衩,使勁地幫著賊人搖起船來。賊人見他身上一無所有,這樣,陳平終於脫了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