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文壇泰鬥4(1 / 3)

第六章 文壇泰鬥4

讓幽默增加生活的樂趣

馬克?吐溫的幽默眾所皆知,他坦然,喜歡從生活中的幽默層麵來觀察人生。

一次,馬克?吐溫應邀參加一次宴會。

席間,一位貴夫人找馬克?吐溫談話:“嗨,幽默大師!你知道我現在心底在想著什麼?”

馬克?吐溫打量貴夫人一眼,搖搖頭說:“夫人,你埋藏心底的自己知道。不過,我知道我心底在想著什麼?”

貴夫人驚訝地說:“哦,說出來看看!”

馬克?吐溫說:“夫人,你太美麗了!像三月的玫瑰沾帶著露珠晶瑩。”

貴夫人嗬嗬笑說:“幽默大師,我可不能用同樣的話回答你。你用鏡子照照你自己的模樣就知道我要說什麼了。”

馬克?吐溫微笑著說:“我知道了,你也和我一樣在說著假話。”

又有一次,馬克?吐溫收到一位陌生人的來信。讀完信後,馬克?吐溫知道是一位年輕人想讓他透露成為大作家的訣竅。

馬克?吐溫低頭又讀了一邊信,然後反反複複地看著這句話:“聽說魚含大量的磷質,而磷是有利於腦子的。看來要成為一個大作家,一定要吃很多魚吧?但不知道你究竟吃的什麼魚,又吃了多少呢?”

馬克?吐溫想了片刻,回信說:“這麼說來,你要吃一條大鯨才行!”

還有一次,馬克?吐溫去一個小鎮演講。在演講之前,馬克?吐溫決定把頭發理一下。於是,他走進了一家理發店。

理發師熱情地問:“先生,你是來理發的嗎?”

馬克?吐溫不假思索地說:“我進了你的理發店,不是來理發,你說是為了什麼?”

理發師微笑了一下,然後問:“先生,你是外地人嗎?”

馬克?吐溫點點頭說:“要是當地人,我不會今晚來理發了。因為,我今晚得參加一次演講會。”

理發師若有所悟地說:“哦,我知道今天晚上馬克?吐溫來演講!你是去聽他的演講,那麼,你搞到票了嗎?”

“還沒有!”

“哎呀,這太可惜了!這麼晚你還沒有買到票,那裏已經沒有座位了。”

馬克?吐溫聳聳肩說:“真討厭,那個該死的家夥!每次他演講,我都得站著。”

馬克?吐溫還有許多幽默的故事,在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他能懂得對方的心思,用最出色的語言回答對方,這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嗎?

你也應該多說一些幽默的話,那麼,你才能說得別人心服口服,你的生活才會有趣。

法國短篇小說巨匠——莫泊桑

世上真不知道有多少能成就功業的人,都因把難得的時間輕輕放過以致默默無聞了。

人生活在希望之中,舊的希望實現了,或者泯滅了,新的希望的烈焰隨之燃燒起來。如果一個人隻管活一天算一天,什麼希望也沒有,他的生命實際上也就停止了。

才能是來自獨創性。獨創性是思維、觀察、理解和判斷的一種獨特的方式。

居伊?德?莫泊桑(1850年~1893年),1850年生於法國西北部諾曼底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法國19世紀後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和歐亨利、契訶夫被譽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王。

1850年8月5日,莫泊桑出生,母親聰慧絕倫、溫文爾雅,與福樓拜是忘年之交。莫泊桑出生不久,父母離異,莫泊桑由母親撫養。

十歲時,母親給莫泊桑朗讀莎士比亞的作品,這為莫泊桑日後的不少短篇小說創作提供了素材。

1863年,莫泊桑進入一所教會學校學習,但因寫了一首愛情小詩,被當局學校認為他無心向學、肆意搗亂而將他開除。

1869年,莫泊桑進入巴黎大學法學院攻讀法律,不久爆發的普法戰爭,使他深受愛國主義的影響,手持獵槍轉入密林從事遊擊活動。

1872年,莫泊桑定居巴黎,為了生存,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了長達數十年的職。

1874年,通過福樓拜的介紹,莫泊桑相繼結識了左拉、屠格涅夫、都德等著名作家,受他們的影響,莫泊桑的小說逐漸達到至臻完美。

1876年,莫泊桑寫成以普法戰爭為題材的短篇小說《羊脂球》,1880年與左拉、阿萊克西等人結集出版了題為《梅塘之夜》的小說集。《梅塘之夜》的公開發表,使莫泊桑一舉成名,他的文學生涯自此開始。

1880~1890年,是莫泊桑創作的黃金時期,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這段時期完成。

1891年,莫泊桑因神經分裂症惡化四處求醫,與此同時迷戀上了放浪生活,致使他1892年1月2日自殺未遂,1893年年僅43歲時與世長辭。

莫泊桑一生寫了300多個短篇和6個長篇,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小說在藝術手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詣,特別是短篇小說。

1880年莫泊桑完成了短篇小說《羊脂球》的創作,轟動了法國文壇。此外,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像《我的叔叔於勒》(1883年)、《兩個朋友》(1883年)、《米隆老爹》(1383年)、《項鏈》(1884年)也非常有名。

莫泊桑的長篇小說造詣也很高,他一生中寫的6部長篇小說為:《一生》(1883年)、《漂亮朋友》(1885年)、《溫泉》(1886年)、《皮埃爾和若望》(1887年)、《像死一般堅強》(1889年)和《我們的心》(1890年),其中《一生》和《漂亮朋友》已經被列為世界文學名著。

莫泊桑的小說行文波瀾起伏,構思布局別具匠心,塑造了很多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不同程度的諷刺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的人們精神的墮落。

寫文章要千錘百煉

莫泊桑已經寫了好多小說了,但都沒有得到福樓拜老師的認可,莫泊桑隻好拿回那些小說,悶悶地回到屋子裏。

這天,莫泊桑又寫好了一篇小說,他覺得不錯,去請教福樓拜老師。

福樓拜正在家裏聚精會神地寫作,莫泊桑沒有打擾他,悄悄地推開了門,走到福樓拜的身後。

過了一會兒,福樓拜完成了創作,他回過身發現了莫泊桑,奇怪地問莫泊桑:“你什麼時候進來的?你來為了什麼?”

莫泊桑說:“我剛才恐怕打擾老師,悄悄地溜了進來,我寫了一篇新作,還望老師指教。”

福樓拜接過莫泊桑的新作,仔細地看了一會兒,沒有說話,把莫泊桑的新作放在桌子上,然後轉身倒茶去了。

莫泊桑奇怪,他不留意地向桌子上看去,他發現了老師寫的文章。老師的文章每頁上都寫一行,其餘的都是空白,莫泊桑摸不著頭腦,問老師:“先生!您怎麼這樣寫呀?每一頁隻寫了十分之一,您不覺得這樣太浪費稿紙了嗎?”

福樓拜笑著說:“你難道沒有發現嗎?其他的九行是留著修改用的,我已經習慣了這種方法,隻有千錘百煉,才能寫出好的文章。”

莫泊桑一聽,恍然大悟,隨即拿起自己的稿件,拜別了老師,回去修改。

後來,莫泊桑經過反複的努力,所寫的文章改了又改,終於寫出了轟動法國文壇的短篇小說《羊脂球》。

要反複推敲,把每一個字都運用到恰到好處,如果這樣,你也會寫出好的作品,你所寫的作品才會有價值。

印度詩聖——泰戈爾

離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遠;最簡單的音調,需要最艱苦的練習。

對於世界而言,你是一個人;但是對於某個人,你是他的整個世界。

隻有經過地獄般的磨練,才能煉出創造天堂的力量。隻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奏出世間的絕唱。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1941年),生於加爾各答市的一個富有哲學和文學藝術修養家庭,印度詩人、哲學家和民族主義者,同時也是世界著名的詩人、作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1913年以英文散文詩集《吉檀迦利》獲諾貝爾文學獎,他也是亞洲第一位獲得此榮譽的人

1861年5月7,泰戈爾出生,他的父親、哥哥和姐姐都是社會名流,成長於這樣的一個家庭環境,泰戈爾受到了良好的哲學、文學藝術氛圍的熏陶,他八歲寫詩,13歲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14歲發表愛國詩《獻給印度教徒廟會》,15歲發表長詩《野花》,17歲發表敘事詩《詩人的故事》。

1878年,泰戈爾遠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回國後專門從事文學活動。

1912年,詩集《吉檀迦利》問世,使泰戈爾獲得了1913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

20世紀20年代,泰戈爾創辦了國際大學,並多次出國訪問,1924年來到中國,回國後撰寫了許多表達對中國人民友好情誼的文章。30年代,泰戈爾聯合世界文化名人一起反對德、意、日法西斯發動侵略戰爭。

1861年5月7日,泰戈爾81歲時逝世於西孟加拉邦加爾各答市祖宅。他創作的《人民的意誌》這首歌,於1950年被定為印度國歌。

作為一位具有巨大世界影響的作家,泰戈爾多才多藝,精通文學、音樂、繪畫、作曲等多種藝術方式,在長達近70年的創作活動中,寫出了50多部詩集,12部中長篇小說,100餘篇短篇小說,創作了1500餘幅畫和2000餘首歌曲,另外,還有大量有關宗教、政治、教育、社會等方麵的論著,被印度人民稱為“詩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