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情驛站1
別讓小事影響自己的心情
人生有時很奇怪,也許我們許多人都能很勇敢地麵對生活裏那些大的危機,但有時卻被那些小事情搞得垂頭喪氣。甚至被無謂的憂慮打垮。
老約翰·洛克菲勒在他33歲那年賺到了他的第一個100萬元。到了43歲,他建立了一個世界最龐大的壟斷企業——美國標準石油公司。
那麼,53歲時他又成就了什麼呢?
不幸的是,53歲時,他卻成了憂慮的俘虜。充滿憂慮及壓力的生活早已摧毀了他的健康,他的傳記作者溫格勒說,他在53歲時,看起來就像個僵硬的木乃伊。
洛克菲勒因為消化係統疾病,頭發不斷脫落,甚至連睫毛也無法幸免,最後隻剩幾根稀疏的眉毛。
溫格勒說:“他的情況極為嚴重,有一陣子他隻得依賴酸奶活命。”醫生們診斷他患了一種神經性脫毛病,後來,他不得不戴一頂扁帽。不久以後,他訂做了一個500美金的假發戴上,從此一生都沒有脫下來過。
洛克菲勒原來身體強健,他是在農莊長大的,有寬闊的肩膀,邁著有力的步伐。
可是,在多數人的巔峰歲月——53歲時,他卻肩膀下垂,步履蹣跚。
另一位傳記作者說:“當照鏡子時,他看到的是一位老人。無休止地工作、體力透支、整晚失眠、運動和休息的缺乏,終於讓他付出慘重的代價。”
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卻隻能靠簡單飲食為生。他每周收入高達幾萬美元——可是他一個星期能吃得下的食物卻要不了兩塊錢。醫生隻允許他喝酸奶,吃幾片蘇打餅幹。他的皮膚毫無血色,那隻是包在骨頭上的一層皮。他隻能用錢買最好的醫療服務,使他不至於53歲就去世。
後來,醫生告訴他一個驚人的事實,他或者選擇財富與憂慮,或者選擇生命,他們警告他:再不退休,“就死路一條”。
他終於退休了,可惜退休前,憂慮、貪婪與恐懼已經摧毀了他的身體。
當全美最著名的女作家艾達·塔貝爾見到他時,真是大吃一驚,她寫道:“他的臉上飽經滄桑,他是我見過的最老的人。”
醫生竭盡全力挽救洛克菲勒的生命,他們要他遵守三項原則——這三項原則,終其一生,他都牢牢記住,這三項原則是:
1.避免憂慮,絕不要在任何情況下為任何事煩惱。
2.放輕鬆,多在戶外從事溫和的運動。
3.注意飲食,每頓隻吃七分飽。
洛克菲勒嚴格遵守這些原則,因此他撿回一條命。
他開始學習打高爾夫球、從事園藝、與鄰居聊天、玩牌,甚至唱歌。他開始想到別人。
他終於不再隻想著如何賺錢,而開始思考如何用錢去為人類造福。總而言之,洛克菲勒開始把他的億萬財富散播出去。後來,他成立了世界性的洛克菲勒基金會——旨在消滅世界的疾病與無知。後來他活到98歲。
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順心。“人世難逢開口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見,作為自然的生理反應,憂慮在所難免,它是人們身上一道難言的痛。
哈伯德上將在環境惡劣的極地發現一個現象:他的手下能夠毫不埋怨地麵對危險而艱苦的工作,卻有些人在為一些瑣事而整天計較。哈伯德上將說:“我知道有好幾個同室的人彼此不講話,因為懷疑對方把東西亂放,占了他們自己的地方。我還知道,隊上有一個講究所謂空腹進食、細嚼慢咽的家夥,每口食物一定要嚼過28次才吞下去;而另外有一個人,一定要在大廳裏找到一個看不見這家夥的位子坐著,才能吃得下飯。”
“在南極的營地裏,”哈伯德上將說,“像這類的小事情,都可能把最富有訓練經驗的人逼瘋。”
當然,哈伯德上將在這裏還可以加上一句話:“小事”如果發生在夫妻間的家庭生活中,搞不好也會把人逼瘋。
芝加哥的約瑟夫法官在裁判過4萬多件不愉快的婚姻案件之後說道:婚姻生活之所以不美滿,最基本的原因通常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
羅斯福和他夫人剛結婚不久,她的夫人天天都在煩悶,因為她的新廚師做飯做得很差。“假如事情發生在現在,”羅斯福夫人說,“我就會聳聳肩膀把這事給忘了。”好極了,這才是一個成年人的做法。就連凱瑟琳這個最專製的女皇,在廚師不小心把肉烤焦的時候,通常也隻是一笑置之。
倫琴曾到芝加哥一個朋友家裏吃飯。配餐的時候,他有些小事情沒有做對。大家當時沒有注意到,就算注意到,也不會在乎的。可是他太太看見了,馬上當著眾人的麵跳起來指責他。“倫琴,”她大聲叫道,“看看你做了什麼!難道你就永遠也學不會如何配餐嗎?”
然後她對眾人說:“他老是犯錯,根本不專心。”倫琴事後說:“可能他確實如此,但是他的朋友仍然佩服他能夠跟他太太相處二十年之久。其實,許多丈夫情願隻吃一兩個抹上芥末的熱狗——隻要能吃得很舒服——而不願一麵聽妻子嘮叨,一麵吃烤鴨和魚翅。”
大家都知道在法律上的一條格言:“法律不會去管那些小事情。”一個人總不該為一些小事斤斤計較、憂心忡忡,如果他希望求得心理上的平靜、快樂的話。
很多時候,要想克服由一些小事情所引起的困擾,隻需將你注意力的重點轉移開來,給自己設定一個新的、能使你開心一點的看問題的角度與方法,就可以了。
你是否想知道如何在華爾街賺錢?恐怕至少有100萬以上的人想知道這一點。如果我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這本書恐怕就要賣1萬美元一本了。不過,這裏卻有一個很好的想法,而且很多成功的人都加以應用。講這個故事的人叫查爾斯‘羅伯茨,一位投資顧問。
“我剛從得克薩斯州來到紐約的時候,身上隻有2萬美元,是我朋友托付我到股票市場上來投資用的。我原以為,我對股票市場懂得很多,可是後來我賠得一分錢不剩。不錯!在某些生意上我賺了幾筆,可結果全部都賠光了。
“要是我自己的錢都賠光了,我倒不會那麼在乎!可是我覺得把我朋友們的錢賠光了,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雖然他們都很有錢。在我們的投資得到這樣一種不幸的結果之後,我實在很怕再見到他們,可是沒有想到的是,他們不僅對這件事情看得很開,而且還樂觀到不可救藥的地步。
“我開始仔細研究自己犯過的錯誤,並下定決心在我再進股票市場以前,一定要先了解整個股票市場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於是我找到一位最成功的預測專家波頓·卡瑟斯,跟他交上了朋友。我相信我能從他那裏學到很多東西,因為他多年來一直是個非常成功的人,而我知道能有這樣一番事業的人,不可能全靠機遇和運氣。
“他先問了我幾個問題,問我以前是怎麼做的。然後告訴我一個股票交易中最重要的原則。他說:‘我在市場上所買的每一宗股票,都有一個到此為止、不能再賠的最低標準。比方說,我買的是每股50元的股票,我馬上規定不能再賠的最低標準是45元。’這也就是說,萬一股票跌價,跌到比買進價低5元的時候,就立刻賣出去,這樣就可以把損失隻限定在5元錢。
“如果你當初買得很聰明的話這位大師繼續說道,你的賺頭可能平均在10元、25元,甚至於50元。因此,隻要把你的損失限定在5元,即使你半數以上的判斷錯誤,也能讓你賺很多的錢。”
“我馬上學會了這一辦法,從此便一直使用,這個辦法替我的顧客和我挽回了不知幾千幾萬塊錢。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這個所謂“到此為止”的原則也可以用在股票市場以外的地方,我開始在財務以外的憂慮問題上訂下‘到此為止’的限製,我在每一種讓我煩惱和不快的事情上,加一個‘到此為止’的限製,結果簡直是太不可思議了。
舉例來說,我常常和一個很不守時的朋友一起吃午餐。他以前總是在我的午餐時間過去大半之後才來,最後我告訴他我現在碰到問題就用“到此為止”的原則。我告訴他說:‘以後等你到此為止的限製是10分鍾,要是你在10分鍾以後才到的話,我們的午餐約會就算告吹了——你來也找不到我。’
“各位,我真希望在很多很多年以前就學會了把這種‘到此為止’的限製,用在化解我的缺乏耐心、我的脾氣、我的自我適應的欲望、我的悔恨和所有精神與情感的壓力上。為什麼我以前沒有想到要抓住每一個可能會摧毀我思想平靜的情況呢?為什麼不會對自己說:‘這件事情隻值得擔這麼一點點心——沒必要去操更多的心……’”
不錯,獲得心理平靜的最大秘密之一是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念。我們的憂慮有50%可以立刻消除,隻要我們能夠定出一種個人的標準來——就是和我們的生活比較起來,什麼樣的事情才值得的標準。
所以,要在憂慮毀了你以前,先改掉憂慮的習慣。
任何時候,當我們對某一件事拿不定主意,表示出憂慮的時候,讓我們先停下來,用下麵三個問題問問自己:1.我現在正在擔心的問題,到底和我自己有什麼樣的關係?2.在這件令我憂慮的事情上,我應該在什麼地方放下“到此為止”的最低限度——然後把它整個忘掉。3.我到底應該付這支“哨子”多少錢?我所付出的是不是已經超過它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