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哈佛的經營管理原則1(1 / 3)

第一章 哈佛的經營管理原則1

把握企業的航向

作為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最關心的是企業的經營狀況和效益狀況。但如果僅僅靠聽別人彙報,靠助手發指示,你將會成為不切實際的管理者。因此,你必須學會從數字中找出自己企業的標準答案;用指標評價和管理人和事;用各種管理係統控製經營活動及方向。

作為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最關心的是企業的經營狀況和效益狀況。但如果僅僅靠聽別人彙報,靠助手發指示,你將會成為不切實際的管理者。因此,你必須學會從數字中找出自己企業的標準答案;用指標評價和管理人和事;用各種管理係統控製經營活動及方向。

在哈佛商學院第一學年的管理控製課程中,主要學習對員工業績的考評技術,和對考評結果的正確認識方法。此外,還要學習如何設計和使用評價公司財務狀況的會計係統;評價目標完成程度的信息控製係統;財務報告係統等內容的課程。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於責任中心設計、轉讓價格的設計、預算編製、差異分析、財務報表分析等等方麵。同時,也可應用在管理工程方麵。

哈佛指出經營者在麵對一個問題時,最重要的有兩點:一是看你如何解釋它;二是看你如何作決策。為了正確評估公司效益,你一定最早先了解用哪些變量來進行正確測定。也就是說,你應該利用哪些指標去指導員工掌握達到目標的技術,來鼓起他們工作幹勁。另外,為了向公司內外各方麵人士傳遞經營者的意圖,還必須預先考慮好應該如何,或在多大程度上告訴他們公司的經營效益情況。

哈佛商學院的管理控製講座認為,公司監事並不是一個位居高層的會計師,而是一個以專門收集、說明和溝通有關公司業績資料的專家,他們在企業的位置和老板應該不相上下。他們協助公司其他部門的高級管理人員觀察經營動向,檢查企業運作中的各個關鍵部位,把握企業的航舵,保持企業發展的正確方向。

管理控製是很耐人尋味的,特別是具有會計學知識的學生更感興趣。相反,那些缺乏會計學知識的學生,在了解到這門課程對管理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之後,常常是大失所望。沒多久,那些不太擅長會計和數量分析的學生,逐漸對管理控製產生愛好。確實,從表麵看來,這門課程很難。但是,管理控製與組織行為、人力資源管理及管理溝通都有著密切的聯係。

當然,用於管理控製的教學案例中,有許多相當複雜的計算問題,也許因為這個原因,使那些有會計師資格和做過銀行工作的學生,憑他們的數據分析能力,就變成班上的佼佼者了。課外學習小組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小組成員中有沒有在財務會議知識方麵擅長的學生。不過,學生們開始時並未意識到這一點,他們需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學習小組會比他人有效。

哈佛從各種管理角度,對以下四個方麵的問題進行探討研究。

第一,公司過去采取過什麼行為?

第二,將來準備采取什麼行為?

第三,高層管理者用什麼樣的方法評估企業的目標和業績?怎樣才能使這些方法有利於企業的成功。

第四,企業家用什麼方法向公司內外有關人員宣傳這些業績?

哈佛商學院將財務會計技巧的大部分內容,安排在最初一個月進行。這門課程要求使用最新概念和觀點來講解。但是,哈佛商學院認為,如果學生能很好地完成講義的預習和實例分析;以及課堂討論的話,對會計基本原理有深刻獨道的見解。

哈佛的獨特之處在於上課時,對會計原理基本上不做直接說明,而是自始至終圍繞會計項目的解釋來進行討論。確實,比起學習資產負債的具體項目來,同學們在一起討論要有趣得多。但是,討論僅有個別掌握有關知識的人才能進行,而其他偶爾發言的學生,也隻是就公司的整體戰略目標或一般管理問題,做一些探討式的發言,因此討論並不像其他課程那麼熱烈。

盡管如此,大家仍然可以用其他學校所沒有的方法,較好地使用分析技巧來分析企業的效果。

課程的後半部分是有關管理控製係統的研究。因為這一部分技術分析的內容比較少,所以受到很多學生歡迎。但是,由於這一部分的管案,沒有明確的數字出現,錯誤的現象是難勉的,比如不能確定適當的轉讓價格等等。與財務管理講座中討論的加權平均問題相同,學生們對轉讓價格經常產生許多爭論。

對管理控製掌握較好的學生,到了二年級,就能輕而易舉地選修成本會計、企業財務報告分析、成本分析或者更專業化的課程。但是,其他學生一般則逃避這些課程。

某公司的總裁A先生打算從第一線退下來,在自己預選接班人時,常常難上加難。作為下一屆的總裁,可考慮的候補人選有技術部長、研究所長、會計監事三人。於是,他出了一個問題,準備挑選其中回答得最出色的人作為接班人。他將三人一個接一個地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技術部長第一個來到。於是這位總裁微笑著向他問到:“一減一等於幾?”

這位一直以二進位法從事工作技術部長馬上回答到:“是——零”。

然後被叫進辦公室的是研究所長。“一減一等於幾?”麻省理工學院出身的所長立刻回答到:“是一負數。”

最後進來的是會計監事,總裁說道:“剛才我叫了技術部長和研究所長,問他們一減一是幾?但兩個人的回答我都不滿意,你怎麼回答呢?”監事摘下眼鏡,把手搭在老板的肩上,沉著地反問道:“你想讓它得多少?”這第三位回答者,正是總裁所要物色的人選,哈佛商學院的畢業生,不斷豐富這方麵的適應能力。

從以上問題可以看到,決策的影響是極大的,所以最好與其他部門所製定的決策聯係起來考慮。另外,對那些與企業有利害關係的部門,要保持二者彼此相連。

哈佛指出,知己知彼,才能在競爭中取勝。要做到知彼,競爭對手常常還冥思苦想,算計對方。從資金財務方麵看,調查內容除了貸款者和投資者以外,還包括對方公司的財務、效益等情況。有很多公司,為了把握對方公司製裁務情況,還專門聘用了一批財務方麵的專家。

哈佛的管理控製課程,與前麵的課程一樣,要求學生以下麵各種地位的人的身份進行思考和決策。

第一,如果你是一個航空公司的董事長,你的公司準備改變對外公開發表信息的內容和形式,但是,某些財務狀況的變化,是否應該公開發表呢?對此事你應當如何做出決斷。

第二,你是一位總經理,你必須對運用什麼樣的預算編製程度來研究戰略計劃,讓誰來參加預算編製等作出決斷。

第三,你是一位證券分析專家,你必須決定在“擬兼並企業目錄”中,是否應該列入某家大型私人醫院?

會計監事和總經理,以及聘請來的證券分析專家,共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集、解釋財務情報,並提供可用於經營決策的分析報告。這類情報十分重要,內容要具有真實性,及時性和準確性。缺少其中任何一項情報,或情報不真實都是有害的。

公司監事的責任是收集情報,就是提供一些數據及其因果分析的情況,以及對規劃項目提供及時具體的信息資料。企業像一隻航船,監事要記錄它的航程,同時有責任確保測定航程所需的正確工具,即提供保證船長和船員們取得最大成績的情報。再有,還要開發與各部門業務相應的管理手段。尤其是開發管理信息係統和管理控製係統。

公司監事在掌握企業目標和戰略的同時,還應掌握有關日常工作的業務知識,以便觀測經營變量的變化,編製一套數據來使公司到達成功的目的。

一個企業要進行有效的、對症下藥式的管理,就有必要為每一個客戶,設立單獨的檔案。要對“一加一等於幾?”的問題作出正確回答,即理解對方的意圖,並給予必要的信息。因此就必須按提問者的要求,來判斷他們需要哪些信息、情報。這正是公司監事的重要任務。

營銷部、各製造部的負責人要與經理部、廣告部、公關部等經常保持聯係。好的管理,除熟悉定量化的技巧以外,還要有嫻熟的人際關係技術,人力資源和組織行為的知識,有關公司特定業務的專業知識,你一定要掌握公司的優點與弱點,以及在特定的市場上的競爭情況和擔當的風險大小等。

所謂管理控製,就是利用財務數據,來觀測和調整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行為。哈佛的學生,通過掌握係統的管理控製技術,就能夠準確地把握經營狀況。管理控製是一種手段,它有助於企業收集實用的信息,對企業的決策作出正確的導向。

對於投資者和融資者來說,管理控製課所涉及的財務資料,是判斷公司未來效益的重要依據。但是,管理上需要的信息與對投資者和融資者這些局外人士公布的信息並不完全一致。

對經營者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明白財務數字實際上說明些什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數字。企業家要了解企業宏偉藍圖,要進行經營管理,要向在資金和營銷方麵必須依賴的人士提供適當的情報,並進行正確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