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情緒修煉1
根據心理學研究的新發現,誰要是能將感覺“握在手中”,則將具有特別的智慧:聰明的感覺之管理,對於一個人的人生成就、健康和滿足比理智的智慧更重要。
戰勝情緒
人類不僅是有感覺或是被動地承受痛苦,而是與之打交道並主動影響感覺。以上的確認似乎很多餘,但是,情緒專家郭爾曼強調,和我們的情緒打交道可是一種“全天候的活動”,因為許多事(連在休閑期間所做的事)都會左右我們的心情:“所有的事,從看一本小說到看電視以致決定各種活動的朋友交往,都可理解為一種改善心情的努力。”在社交生活中,自我平靜下來的藝術,是一種最重要的心理能力。長期以來,戰勝情緒實際上並未在研究中扮演任何重要角色。直到前幾年,情況才有所改變。
社會心理學家和情緒女研究者漢納羅樂·韋伯(HanneloreWeber)和蘿塔·勞克斯,研究出與情緒的克服和調整關係密切的四個領域。
(1)情緒的調整
調整主觀的感受(我想要讓自己再次覺得愉快)、感覺壓力的調整、心理衝動的調整、認知評價的調整以及行為動力的調整。
(2)情況或是問題的調整
對情緒負擔沉重的情況,不是改變它就是自己要能適應。如此才有可能重造以往的狀況(我要一切像以前一樣)。
(3)自我調整
遭受到傷害的自我評價或是受到攻擊的自我概念;保護並防禦自我評價的感覺和自我概念(“我要證明自我的安全”)或是提升自我評價的感覺以及擴展自我概念(“等著瞧,看我到底有多少能耐”)。
(4)相互作用的調整
給予回音並回應你的感覺;告知相關的自我畫像;帶領其他人達到希冀的行為(“他不應該來煩我”);對相互作用提出疑問(“我要結束這份關係”)或者保護之(“我不要讓她感到負擔”)。
情緒的形態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邁爾(JohnMayer)於其研究中發現並描寫了人類三種不同的情緒基本特征:
——注意型:這類型的人時時察覺自己的心情,並且不斷地修煉以處理自己的感覺生活。對於自己情緒的明了,可以支持其他的個性特征:這種人是自主的,而且知道自己的極限,心靈健康而且大部分都有正麵的生活準則。注意力幫助他們完成其情緒。
——被征服型:這類型的人經常覺得被自己的情緒所征服,或是陷入情緒中而感到很無助;因此,他們會被突發的、強烈的心情轉變所擊倒。由於他們並未特別注意自己的感覺,因而無法保持明白的概觀,而迷失其中。之後,他們並不采取任何行動以抗拒惡劣的心情,因為他們相信,那對他們的感覺生活不會有任何的影響。
——接納型:這類型的人對自己的感覺大多很清楚。他們也傾向於接受自己的心情,並且察覺之後並不試著去改變它。接納型又可分為兩種不同的典型:一種大多心情很好,而且很少有什麼動機想要去思索自己的心情問題;另一種則為惡劣的心情所擊倒,雖然他們深受其苦,可是卻接受了它。例如憂鬱的人,甘於和其所處的情境妥協。
勞克斯強調,這四個領域並非彼此無關,而是彼此不斷地相互信賴。甚至從中推論出,人類於其戰勝情緒的行為中試著達到許多目的,所有的四個領域於其中皆扮演重要的角色。
壓力和情緒研究者韋伯和勞克斯,密集地研究克服氣憤和恐懼的例子,找出哪些方式可以於戰勝情緒時采用。從中他們特別發現反應的三種等級:有表現力的反應……關係到感覺的表達、和自己的感覺狀態有關的反應或是關係到行為的反應。行為研究者可以獲得以下的情緒克服反應:
——社會的支援(“我向我認識的人求助,並和他說,這件事讓我多麼不愉快。”)
——自我評價之提長(“我不需要因這種批評而受影響。”)
——開放的表達感覺
——自我控告(“我要是沒接受這個邀請,那一切就不會發生了。”)
——正麵的重新評價(“我一定可以再辦得到的。”)
——社會性的比較(“其他人可能也不確定。”)
一—退卻
——感覺的壓抑
——敵意的反應
——感覺的預設(“我這麼做,一定會令自己高興。”)
——感覺的隱藏
——感覺的暗示(“我得做一些批評,以表現出我生氣了。”)
——幽默感
——簡約(“我對一切並不覺得特別重要。”)
一一轉移目標(“我試著把話題轉到其它的方麵。”)
——喝酒
運動和音樂是扭轉心情的妙方
誰要是心情不好,應該嚐試做做運動或是舒鬆一下筋骨:運動的結果對一向沒有運動習慣的當代人,會有意想不到的正麵效果:一如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家們的報告顯示,經試驗證明,運動乃是去除煩惱和惡劣心情最好的方法。很顯然的,經常用來抗拒壓力和低潮的看電視行為,其實是一點幫助也沒有,反而會使得心情更糟糕。和自然的扭轉心情妙方——活力充沛的運動,相較之下,其他日常用於管理壓力的王牌,像嗜好、寫東西、閱讀或是逛街采購,其效果也會因而相形見絀。
由研究顯示,除了運動性的活動外,首推音樂為個人心情管理的良好方法。不管是聽莫紮特或是邁爾斯·達維斯(MilesDavis),搖滾帶是流行音樂,誰要是能發現最能讓自己平靜下來或是鼓舞心情的旋律,那麼他就發掘了最充沛的泉源:音樂會使許多事物變得更好。
自我交談撫慰心情
如果有人和自己談話,別人就會覺得那個人有點不太平常。其實,自我交談可以是一種管理心情的有效方式,亦是一種塑造良性心情的技術。我們的行為和感覺經常是由一種“內心的對話”所營造,即使我們自己並未察覺。尤其是在壓力頗大的狀況,負麵的想法就會浮現,諸如“這一定成不了的”之類。有意訓的正麵自我交談,像是“你一定辦得到的”之類的自我交談,可與負麵的想法相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