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讓自己更幸福的思路2(1 / 3)

第十章 讓自己更幸福的思路2

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

人生和事業目標的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佳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能力和智商也分大小,如果選定的目標偏離自己的長處,或者高於自己的能力,或者低於自己的能力,都是不合適的。

有一個人在岸邊垂釣,旁邊幾名遊客在欣賞海景。隻見一名垂釣者竿子一揚,釣上了一條大魚,足有三尺長,落在岸上後,仍騰跳不止。可是釣者卻用腳踩著大魚,解下魚嘴內的釣鉤,順手將魚丟進海裏。

周圍圍觀的人響起一陣驚呼,這麼大的魚還不能令他滿意,可見垂釣者雄心之大。

就在眾人屏息以待之際,釣者魚竿又是一揚,這次釣上的是一條兩尺長的魚,釣者仍是不看一眼,順手扔進海裏。

第三次,釣者的釣竿再次揚起,隻見釣線末端鉤著一條不到一尺長的小魚。圍觀眾人以為這條魚也肯定會被放回,不料釣者卻將魚解下,小心地放回自己的魚簍中。

遊客百思不得其解,就問釣者為何舍大而取小。

想不到釣者的回答是:“喔,因為我家裏最大的盤子隻不過有一尺長,太大的魚釣回去,盤子也裝不下。”

從上麵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找到適合自己的目標非常重要。否則,將永遠掙紮於不滿意的情緒之中。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目標也一樣。高效工作必須是為適合自己的目標而行動。當然,目標是一種方向,需要恰當地選擇。假如你的一個目標發生了問題,就應當更換另一個目標,這樣才能重新確定自己的強項,從而為更合適的目標努力。

凡·莫頓原來是個布商,後來成為了一位銀行家。1888年時,他又成為美國副總統候選人,一時聲名赫然。

當有人請教凡·莫頓如何成功地轉變為一個銀行家的時候,他說:“當時我還在經營布料生意,業務狀況比較平穩。但是有一天,我偶然讀到愛默生寫的一本書,書中這樣一句話映入了我的眼簾:‘如果一個人擁有一種別人所需要的特長,那麼無論他在哪裏都不會被埋沒。’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頓時使我改變了原來的目標。

當時我做生意本來就很守信用,但是與所有商人一樣,難免要去銀行貸些款項來周轉。看到了愛默生的那句話後,我就仔細考慮了一下,覺得當時各行各業中最急需的就是銀行業。人們的生活起居、生意買賣,處處都需要金錢;天下又不知有多少人為了金錢,要吃盡苦頭。

於是,我下決心拋開布行,開始創辦銀行。在穩當可靠的條件下,我盡量多往外放款。一開始,我要去找貸款人,後來,許多人都開始來找我了。由此可見,任何事情,隻要腳踏實地地去做,不可能會失敗。”

通觀古今中外,有許許多多的人因為一生幹著不恰當的工作而遭到失敗。在這些失敗者中,有不少人做事都很認真,似乎應該能夠成功,但實際上卻一敗塗地,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在於,他們沒有勇氣放棄耕種已久但荒蕪貧瘠的土地,沒有勇氣再去尋找肥沃多產的田野,所以,隻好眼看著自己白白花費了大量的精力,消耗了寶貴的光陰,但仍然一事無成。其實,他們早該知道,這完全是由於他們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目標,而糊裏糊塗地過著渾渾噩噩的日子。

朝著適合自己的目標前進是重要的。一旦你以相當的精力長期從事一種職業,但仍舊看不到一點進步、一點成功的希望,那麼你就應該反思一下:從自己的興趣、能力來說,自己追求的目標是否合適?自己是否走錯了路?如果走錯了路,就應該及早掉頭,去尋找適合自己、更有希望的職業。如果你所追求的目標一直沒有實現的希望,那就不必再浪費時間了,不要再無謂地消耗自己的力量,而應該再去尋找另一片沃土。

當然,在你重新確定目標、改變航向之前,一定要經過慎重的考慮,尤其不可三心二意,不可以既抱著這個又想要那個。在美國西部,有一位著名的木材商人,他曾經做了40年的牧師,可是一直無法成為一個勝任而出色的牧師。他考慮再三後,對自己的優勢和弱點有了重新的認識,於是立刻改變目標,開始從事商業經營。他從此一帆風順,最終成為一個全國有名的木材商人,富甲一方。

目標很重要,選擇合適的目標更重要。選擇合適的目標,需要自己不斷地反思,認清自己的特點和不足,然後再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從而才能找到合適的目標。目標一旦定下來,就要信任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內心絕不可輕易承認有失敗的可能性。想著自己的長處而不是短處,想著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問題。

其實,人生不僅要學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目標,還需要去學會設定一個有效的目標。一個有效的目標首先需要把自己的想法清晰化,明確自己想達到什麼具體目標,然後專心致誌地去實現這個目標。製定實現目標的計劃,並定出最後期限,細心規劃各時期的進度:每小時的、每日的、每月的,因為有組織的工作及持續的熱情是力量的源泉,這樣才能實現目標。

善於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

我國有句古語說“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這句話對於實現長遠的目標而言,有非常值得借鑒的意義。通常來講,長遠的目標過大,在實現過程中,如果把大目標分解成若幹個具體的小目標,然後不斷地去實現小目標,那麼最終的大目標也就可以實現了。如果心裏總是想著大目標,眼睛總是盯著大目標,長時間下來,就會使你感到很疲倦,繼而產生懈怠心理,甚至可能會認為沒有成功的希望而放棄自己的追求。如果能將一個大目標分解成很多個具體的小目標,分階段地逐一實現,你就可以嚐到成功的喜悅,繼而產生更大的動力去實現下一階段的目標。

火箭飛向月球需要一定的速度。科學家們經過精密的計算得出結論:火箭的自重至少要達到100萬噸,才能達到需要的速度。而如此笨重的龐然大物無論如何也是無法飛上天空的。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科學界都一致認為:火箭根本不可能被送上月球。

直到有人提出“分級火箭”的思路,問題才逐步得到解決。將火箭分成若幹級,當第一級將其他級送出大氣層時便自行脫落以減輕重量,這樣火箭的其他部分就能輕鬆地逼近月球了。

對目標而言,如果學會把目標分解開來,化整為零,變成一個個容易實現的小目標,然後逐步實現,不失為一個實現終極目標的有效方法。所以,你不妨把你猶如大火箭似的宏大目標進行有效地分解,分段分時實現,不是容易得多嗎?不能一飛衝天就循序漸進。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困難不可逾越,成功無法企及,正是因為覺得目標離自己太過遙遠而產生畏懼感。

積土成山,積沙成塔,積水成淵,積小勝為大勝,積小目標為大目標!一個熱氣球探險專家計劃從倫敦飛往巴黎。他對自己此次航空計劃做了以下的分解。第一,希望自己能順利地抵達巴黎;第二,能在法國著陸就很不錯了;第三,其實隻要不掉到英吉利海峽裏,就心滿意足了。

其實,成功人士永遠都有一個明確的長遠目標,為了更好地實現它,他們會把長遠目標分解成階段性的短期目標,然後非常詳細地規劃自己的行動,把目標做成詳細的計劃。如果將最後的終極目標分解成具體的小目標,逐一實現,你將可以嚐到成功的喜悅。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上,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奪得了冠軍。當記者問他取勝的法寶時,他隻說了“憑智慧戰勝對手”這麼一句話。

兩年後,在意大利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上,山田本一又一次奪冠。這次記者請他談經驗,他又用了相同的一句話回答記者。許多人對此迷惑不解。

10年後,山田本一在自傳中解開了這個謎。他說:“每次比賽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看一遍,並畫下沿途中比較醒目的標誌,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先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奮力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四十多公裏的賽程,就被我分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完成了。最初,我並不懂這個道理,我把目標定在40公裏外的終點線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裏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麵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有些人常妄想自己能一步登天,常做白日夢,想一夕成名,一下子便成為一個億萬富翁。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一是由於你的能力不夠;二是由於成功必須經過長久磨煉。因此,真正的成功者善於化整為零,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

許多人做事之所以會半途而廢,並不是因為難度高,而是因為他認為現實距離夢想太遠,正是這種心理上的因素導致了失敗。若把長距離分解成若幹個短距離,逐一跨越它,就會輕鬆許多,而目標具體化可以讓你清楚當前該做什麼,怎樣才能做得更好。

有人說,我長大以後要做一個偉人,這個目標太不具體了。就像我們小時候寫作文,題目是將來長大做什麼,有的同學說:“我長大了要做總統。”這個目標就有點太不具體了,太籠統了。目標必須具體,比如你想把英文學好,那麼你就訂一個目標,比如每天一定要背10個單詞、一篇文章,要求自己在一年之內能看懂英文書報,由於你定的目標很具體,並能按部就班去做,目標就容易達到。

山田是一位擁有出色業績的推銷員,可是他一直都希望能躋身公司業績排行榜的前幾名。不過這隻是他的一個願望,一直放在心裏,並沒有真正去爭取過。直到3年後的某天,他讀到了一句話:“如果讓願望更加明確,就會有實現的一天。”

於是,他當晚就開始設定自己期望的總業績,然後再逐漸增加,這裏提高5%,那裏提高10%,結果顧客增加了20%,甚至更多。這激發了山田的鬥誌,從此他不論什麼情況、什麼交易,都會設立一個明確的數字作為目標,並總能在一兩個月內完成。

“我覺得,目標越是明確,越感到自己對達到目標有股強烈的自信與決心。”山田說。他的計劃裏還包括想得到的地位、想得到的收入、想具有的能力等。然後,他把所有的客戶拜訪資料都記錄得十分詳盡,並且在相關的業界知識方麵努力累積。終於在第一年的年末,山田的業績創造了空前的記錄,提升了好幾個百分點。

山田自己得出了一個結論:“以前,我不是不曾考慮過要擴展業績、提升自己的工作成就。但是因為我從來隻是想想而已,沒有付諸行動,當然所有的願望都落空了。自從我明確設立了目標,以及為了確實實現目標而設定具體的數字和期限後,我才真正感覺到一股強大的動力正在鞭策我去達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