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習慣決定你的未來(1 / 3)

第一章 習慣決定你的未來

如果你希望出類拔萃,也希望生活方式與眾不同,那麼,你必須明白一點——是你的習慣決定著你的未來。

——傑克·坎菲爾德

可怕的“4.85英尺”

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在以及未來可能的選擇。好的習慣會起到正反饋的作用,通過慣性和衝力,產生飛輪效應①而進入良性循環;不好的習慣會起到負反饋的作用,就如厄運循環,可能會被鎖定在某種低層次狀態下。

美國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標準距離是4.85英尺。這是一個很奇怪的標準,它究竟從何而來的?

原來這是英國的鐵路標準,因為美國的鐵路最早是由英國人設計建造的。那麼,為什麼英國人用了這個標準呢?

原來英國的鐵路是由建電車軌道的人設計的,而這個4.85英尺正是電車所用的標準。電車軌標準又是從哪裏來的呢?

原來最先造電車的人以前是造馬車的,所以他們是用馬車的輪寬做標準。那麼,好了,馬車為什麼要用這個一定的輪距離標準呢?

因為如果那時候的馬車用任何其他輪距的話,馬車的輪子很快會在英國的老路上撞壞的。為什麼?

因為這些路上的轍跡的寬度為4.85英尺。如果任何人用不同的輪寬在這些路上行車的話,他的輪子的壽命都不會長。這些轍跡又是從何而來呢?

答案是古羅馬人定的,4.85英尺正是羅馬戰車的寬度。我們再問:羅馬人為什麼用4.85英尺為戰車的輪距寬度呢?

原因很簡單,這是2匹拉戰車的馬的屁股的寬度。故事到此應該完結了,但事實上還沒有完。

下次你在電視上看到美國航天飛機立在發射台上的雄姿時,你留意看,在它的燃料箱的兩旁有2個火箭推進器,這些推進器是由設在猶他州的工廠所提供的。如果可能的話,這家工廠的工程師希望把這些推進器造得再寬一些,這樣容量就會大一些,但是他們不可以,為什麼?

因為這些推進器造好後要用火車從工廠運到發射點,路上要通過一些隧道,而這些隧道的寬度隻比火車軌道的寬度寬了一點點。

美國鐵路2條鐵軌之間的標準距離是4.85英尺。這是一個很奇怪的標準,它究竟從何而來的?

原來這是英國的鐵路標準,因為美國的鐵路最早是由英國人設計建造的。那麼,為什麼英國人用了這個標準呢?

一旦你養成了某一種習慣,無論這種習慣是好的還是壞的,你就會對習慣產生依賴。這一習慣所決定的既定方向會在以後的發展中得到自我強化。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在及未來可能的選擇。好的習慣會起到正反饋的作用,通過慣性和衝力,產生飛輪效應而進入良性循環;不好的習慣會起到負反饋的作用,就如厄運循環,可能會被鎖定在某種低層次狀態下。

好習慣將不隻影響您的一生,您的後代子子孫孫,皆會因而受益。

①一個非常沉重的飛輪,需要很大的力氣才能推動。飛輪開始旋轉的速度很慢,但在多次的推動以後就會達到了一個突破點,每一次推動所累積起來的動量以及飛輪自身的重量全使它具有加速度。此時推動力即使變小,飛輪的轉速也快了成百上千倍,最終會以永續不停的動力向前飛轉。

飛輪效應以上述現象說明,從優秀向卓越的轉變是一個漸進的、不斷累積的過程,隻要每一次推動力都方向一致,連續不斷,這些努力的總和就能產生持續而壯觀的效果。

秩序是成功的第一條法則

一張桌子堆滿很多種文件的人,若能把他的桌子清理一下,把需要馬上處理的放在手邊,他就會發現他的工作變得更容易,也更實在。我稱之為家務料理,這是提高效率的第一步。

著名詩人波浦曾寫過這樣一句話:“秩序,是天國的第一條法則。”我們理解的“秩序”指的是一種條理,一種科學的規則和方法。

秩序也應該是成功人士的第一條法則。好多人的桌子上都堆滿了可能幾個星期都不會看一眼的文件。<新奧爾良》報紙的發行人有一次告訴我,他的秘書幫他清理了一張桌子,結果發現了一部2年來一直找不著的打字機。

光是看見桌上堆滿了還沒有回的信、報告和備忘錄等等,就足以讓人產生混亂、緊張和憂慮的情緒。更壞的事情是,經常讓你想到“有100萬件事情得做,可是沒有時間去做它們”,這會使你憂慮得感到緊張和疲倦,甚至會使你憂慮得患高血壓、心髒病和胃潰瘍。

著名的心理治療家威廉·山德爾博士曾經讓一個病人用一種簡單的辦法避免了精神崩潰。這個病人是芝加哥一家大公司的高級主管,當他初到山德爾博士診所去的時候,非常緊張不安,而且很憂慮。他知道自己可能要精神崩潰,可是他沒有辦法辭去工作,他需要有人幫助他。

“當這個人正把他的問題告訴我的時候,”山德爾博士說,“我的電話鈴響了起來,是醫院打來的電話。我沒有多討論這些問題,當場就下了決定,我總是盡可能當場解決問題。我剛把電話掛上了,鈴聲又響了。這次又是一件很緊急的事情,我花了一點肘間討論。第三次來打攪我的是我的一個同事,為一個病得很重的病人征求我的意見。當我和他討論完了之後,我轉過身來準備向我的病人道歉,因為我一直讓他在等著。可是他臉上的表情完全不一樣,非常的開心。”“不必道歉了,大夫,”這個人對山德爾說,“在剛才的那10分鍾裏,我想我已經知道我的問題出在哪裏了。我現在要動身回到辦公室裏,改一改我的工作習慣。可是在我走之前,你能不能讓我看看你的書桌呢?”

山德爾博土打開他書桌的幾個抽屜,裏麵都是空的——隻放了一些文具。“請你告訴我,”那位病人說,“你沒有辦完的公事都放在哪裏?”

“都做完了”。山德爾說。

“那麼你還沒有回的信放在哪裏呢?”

“都回了,”山德爾告訴他說。“我的規則是,信不回決不放下來。我都是馬上口述回信,讓我的秘書打字。”

6個星期之後,那位高級主管把山德爾博士請到他的辦公室去。他整個地改變了,他的辦公桌也不一樣了。他打開辦公桌的抽屜,抽屜不再有還沒做完的公事。這位高級主管說,“以前我在2個辦公室裏有3張寫字台——把我整個人都埋在我的工作裏,事情永遠也做不完。當我和你談過以後,我回到辦公室裏,清出一大堆的報表和舊的文件。現在我的工作隻需要一張寫字台,事情一到馬上就辦完。這樣就不會有堆積如山沒有做完的公事威脅我,讓我緊張和憂慮。可是,最讓我想不到的是,我完全恢複了健康,我現在一點病也沒有了。”

在你的辦公室中,消除你桌上所有的紙張,隻留下與你正要處理的有關的紙張。

芝加哥和西北鐵路公司的董事長羅南·威廉士說:“一個桌子堆滿很多種文件的人,若能把他的桌子清理一下,把需要馬上處理的放在手邊,他就會發現他的工作變得更容易,也更實在。我稱之為家務料理,這是提高效率的第一步。”

賓州州立大學醫學院的教授約翰·史托克博士,曾在美國醫藥學會全國大會上宣讀過一篇論文——《生理疾病所引起的心理並發症》。在那篇論文裏,史托克博士在一項(病人心理狀況研究》的題目下,列出11種情況,下麵是第一種:“一種必要或是不得不做的感覺,好像必須要做完的事情,永遠也做不完。”像清理桌子,做各種決定等等,這些基本的事情都可以能幫你避免那些很重的壓力——這種不得不做的感覺,以及那種必須做的事永遠也做不完的感覺。

微笑是最好的習慣

戴爾·卡耐基說: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像穿過烏雲的太陽,帶給人們溫暖。

大衛·史汀生是美國一家小有名氣的公司總裁,他還十分年輕。他幾乎具備了成功男人應該具備的所有優點,他有明確的人生目標,有不斷克服困難、超越自己和別人的毅力與信心;他大步流星、雷厲風行、辦事幹脆利索、從不拖遝;他的嗓音深沉圓潤,講話切中要害;而且他總是顯得雄心勃勃,富有朝氣。他對於生活的認真與投入是有口皆碑的,而且,他對待同事們也很真誠,講求公平對待,與他深交的人都為擁有這樣一個好朋友而自豪。

但初次見到他的人卻對他少有好感。這令熟知他的人大為吃驚。為什麼呢?仔細觀察後才發現,原來他幾乎沒有笑容。

他深沉嚴峻的臉上永遠是炯炯的目光,緊閉的嘴唇和緊咬的牙關。即便在輕鬆的社交場合也是如此。他在舞池中優美的舞姿幾乎令所有的女士心動,但卻很少有人同他跳舞。公司的女員工見了他更是畏如虎豹,男員工對他的支持與認同也不是很多。而事實上他隻是缺少了一樣東西,一樣足以致命的東西——一副動人的微笑的麵孔。

一個人的麵部表情親切、溫和、充滿喜氣,遠比他穿著一套高檔、華麗的衣服更吸引人注意,也更容易受人歡迎。

現實的工作、生活中,一個人對你滿麵冰霜、橫眉冷對,另一個人對你麵帶笑容,溫暖如春,他們同時向你請教一個工作上的問題,你更歡迎哪一個?當然是後者,你會毫不猶豫地對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問一答十;而對前者,恐怕就恰恰相反了。

因為微笑是一種寬容、一種接納,它縮短了彼此的距離,使人與人之間心心相通。喜歡微笑著麵對他人的人,往往更容易讓對方渴望親近。難怪有人說微笑是成功者的先鋒。

在一次談話中,我的朋友米歇爾給我講了一個他自己的故事。就在前年,他在一家小型的電腦公司任經理,當時,有一件事令他很苦惱,因為市場部缺少一個能幹的經理。當時具有市場開拓能力的人很難找,但是,最後他還是找到了,他說:

“我為了替公司找一個電腦博士幾乎傷透腦筋,最後我找到一個非常好的人選,剛剛從名牌大學畢業。幾次電話交談後,我知道還有幾家公司也希望他去,而且都比我的公司大,比我的公司有名。當他表示接受這份工作時,我真的是非常高興也非常意外。他開始上班後,我問他,為什麼放棄其他更優厚的條件而選擇我們公司?他停了一下然後說:‘我想是因為其他公司的經理在電話裏是冷冰冰的,商業味很重,那使我覺得好像隻是另一次生意上的往來而已。但你的聲音,聽起來似乎你真的希望我能成為你們公司的一員。因為我似乎看到,電話的那一邊,你正在微笑著與我交談。你可以相信,我在聽電話地時候也是笑著的。”

的確,如果說行動比語言更具有力量,那麼微笑就是無聲的行動,它所表示的是:我很滿意你、你使我快樂、我很高興見到你。“笑容是結束說話的最佳‘句號’。”這話真是不假。

“你希望別人高興來見你,你就必須高興的會見別人。”這是一位行政單位的秘書的經驗之談。他說他所屬的辦公室主任隻要是見到上司總會微笑著打招呼、點頭,上司也以同樣的態度回敬他。可一回到自己的科室,對下屬便很冷淡,很嚴厲,從不露笑臉,這樣他也就得不到同事們的微笑與擁護了。

對人微笑是一種文明的表現,它顯示出一種力量、涵養和暗示。一個剛剛學會微笑的中年領導幹部說:“自從我開始堅持對同事微笑之後,起初大家非常迷惑、驚異,後來就是欣喜、讚許,兩個月來,我得到的快樂比過去一年中得到的滿足感與成就感還要多。現在,我已養成了微笑的習慣,而且我發現人人都對我微笑,過去冷若冰霜的人,現在也熱情友好起來。上周單位搞民主評議,我幾乎獲得了全票,這是我參工作這麼多年來從未有過的大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