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成功出自正確的思考(1 / 3)

第一章 成功出自正確的思考

正確思考包含了兩個要素:第一,必須能區分事實與純粹的信息,因為有許多信息並不建立在事實之上;第二,必須能把事實分成兩類,即重要與不重要的或相關與無關的。

隻有這樣,你才能進行正確思考。

思想的陽光

成功的第一步往往從人們的思想開始。如果人們頭腦中的意識與成功的方向相悖,那麼無論怎麼做都難以成功。任何事情要想做成,都必須先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模式,然後按照這個模式一步一步地去做。

如果一個人腦子裏總想著自己很窮,那麼他很難變得富有。如果從思想上想著你肯定失敗,那麼你怎麼能獲得成功?

滿腦子的沮喪、失敗、絕望情緒,那隻會使人變得越來越消沉,以致一事無成。即使你做了很多努力,也於事無補。所以最根本的就是要找到一個正確的思想導向,才能走向成功。

很多人都沒有一個正確的思想態度。他們從不會對勝利充滿信心,不會用積極的態度對待自己正在進行的工作,他們總是生活在消極的狀態中,或是沒有信心,或是回避。

要想成功就必須采取積極的態度,他的想法必須上進、有創造性和建設性,並且一定要樂觀。

很多人都有一種交叉目的。說心裏話,我們都想變得富有,但是心裏又深深地認為我們很難變得富有。這種意識支配了我們的行為。其實,正是由於我們對自己能力的懷疑,不自信,或是畏懼,才注定我們不能擺脫貧窮。

有一句諺語:羊每咩咩叫一聲,就會少吃一口草。所以每當你抱怨一次:“我很窮,我永遠也做不到像別人那樣,我永遠也不會變得富有,我沒有別人那麼有能力,我是個失敗者;幸運不屬於我,”你就給自己成功的路上多放了一塊絆腳石,你也就越來越難以打消這些想法。你每重複一次,它們就在你的意識中紮得更深一些。

思想就像磁石一樣,能夠吸引類似的事物發生。你頭腦中想著一種結果,而你做出另一種結果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因為你的行為是受意識支配的。你做出的成就一定是先在意識中存在的。就是說,一件事情你一定是先在頭腦裏想著的,之後你才可能付諸行動把這件事做好。根本沒思慮過的事,你怎麼會去做,以致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呢?

害怕失敗、害怕丟臉使很多人失去了成功的機會。這種焦慮不斷折磨他們,使他們泄氣,使他們失掉成功所必需的高效的工作。

積極地對待事物的態度就是從光明的、有希望的角度出發,對自己充滿信心。丟掉一切懷疑和躊躇不前的想法,相信最好的事情會發生,正確的一定會勝利,真理最終會戰勝謬誤,和諧與健康是世界的本來麵目,不協調與疾病都隻是暫時的,這就是樂觀主義的態度。

樂觀主義是建造者,它帶給我們的是思想的陽光,它鑄造了生命、美麗和成長。我們的思想在它的普照下茁壯,就好像花草樹木在太陽光的照耀下繁茂生長一樣。

悲觀主義是消極的。它就像是一個黑暗的地牢,毀滅了一切生氣與繁榮。

“死刑”總是等著那些隻看事物陰暗麵的人。他們頭腦中隻有罪惡、失敗和醜惡,那麼等待他們的也隻有這些。

如果你不想自找麻煩,那就停止想那些無謂的瑣事吧;如果你想變得富有,那就停止想一切和貧窮有關的事吧。不要總想那些你擔心害怕的事,它們是你成功路上最大的絆腳石。丟掉它們吧!盡你所能去想一些積極的事情,你會驚奇地發現,你如此之快地就得到了你想要得到的東西。

善於思考助路透成功

對於遠見和深度思維來說,洞察力是至關重要的。洞察力對於成功的意義,正如一位富翁所說:“隻有看到別人看不見的東西的人,才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創造英國路透社而聞名世界的報業大王路透,就是這樣一個人。而好奇心正好為你提供了這種本領。好奇心旺盛的人,會深入洞察每一個對象,來擴展自己的事業。

路透的父親是一個牧師。同別的牧師家的孩子一樣,路透從小就過著家規森嚴的生活,但他絲毫沒有繼承父業、長大當牧師的念頭,也沒有增長學識的興趣,卻有誌於經商。父親去世後,他就下決心中止學業,離開英國而去經商立業。在德國哥廷根有路透的一個表哥開的銀行,他想求得表哥的幫助。

路透不甘心整天無所事事地呆在表哥的銀行裏消磨時光,總想找點事幹幹。於是,他當過推銷員,也作過沿街叫賣的小販,這為他積累了豐富的經商經驗。

一個偶然的機會,路透對銀行的彙兌業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他在表哥的銀行裏做彙兌業務的工作時,經常在冥思苦想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更快地了解各國外彙行情的狀況。

一次,路透去了大數學家高斯的家裏,他發現了高斯在彙兌行情的計算上出了一個大錯,並指了出來。這位大數學家不僅坦率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且稱讚了路透的非凡才能,這件事成了他們後來頻繁往來的基礎。

當時,高斯正埋頭幹一種劃時代的通訊工具——電報機的研製工業,這對一心想要盡快了解外國彙兌行情的路透來說,無疑是個求之不得的好消息,盡管他們二人對電報機持有迥然不同的想法:前者熱心於發明創造,後者則側重於實際價值。路透參加了高斯的電報機實驗,他細致而又耐心地觀察著試驗的進展情況,心裏卻琢磨著:如果能用這套設備傳送消息,便會產生情報革命,其成果也有可能為一種新型的電訊活動服務。

路透從高斯博士那裏獲益匪淺,他了解了許多關於電報機的實用化及與此相適應的技術等方麵的問題。於是他懷著闖天下的雄心,去了德國首都柏林。

在柏林呆了8年後,他又隻身去了法國巴黎。不久,由於他能熟練使用英、法、德三種語言,被巴黎最大的哈瓦斯通訊社的老板聘為翻譯。

正式工作之後,路透對哈瓦斯通訊社龐大的通訊網驚歎不已。這家通訊社每天都能收到歐洲各地的主要報紙,從所有報紙中挑選有價值的文章並譯成法文,作為通訊社的新聞稿,不僅分送給巴黎的顧客,還向國外的訂戶提供,甚至連俄國也購買哈瓦斯社的稿件。

路透努力工作,很快就熟悉了業務。幾個月後,他主動提出了辭呈。既然譯成法文的新聞在政界和財界很受歡迎,為什麼自己不能單獨經營呢?次年春,路透也搞了一個通訊社,和自己的“老板”哈瓦斯展開了競爭。這個做法也許讓我們大多數人接受不了,但對於路透來說,這並不算什麼違背道德的行為。關鍵是他的通訊社知識剛學了大半,且以他的微薄資本敢跳出來挑戰,獲勝的可能性有多大?

路透沒想那麼多,滿懷信心地幹了起來。他的起居室變成了編輯部和印刷廠,社長、總編、發稿主任、翻譯、印刷工人、通訊員和收發員,全由路透一人兼任。

最後,路透獲得了成功,他的通訊社一度是稱雄全球新聞界的大哥大。但是,當初如果不是他善於思考、仔細琢磨,路透也許就隻能終生平庸地做個街頭小商販了。

遇事舉一反三,要有遠見卓識

愛若和布若差不多同時受雇於一家超級市場,開始時大家都一樣,從最底層幹起。可不久愛若受到總經理青睞,一再被提升,從領班直到部門經理。布若卻像被人遺忘了一般,還在最底層混。終於有一天布若忍無可忍,向總經理提出辭呈,並痛斥總經理狗眼看人低,辛勤工作的人不提拔,倒提升那些吹牛拍馬的人。

總經理耐心地聽著,他了解這個小夥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少了點什麼,缺什麼呢?三言兩語說不清楚,說清楚了他也不服,看來……他忽然有了主意。

“布若先生,”總經理說,“您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麼賣的。”

布若很快從集市回來說,剛才集市上隻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賣。

“一車大約有多少袋,多少斤?”總經理問。

布若又跑去,回來說有10袋。

“價格多少?”布若再次跑到集上。

總經理望著氣喘籲籲的他說:“請休息一會吧,你可以看看愛若是怎麼做的。”說完叫來愛若,總經理對他說:“愛若先生,你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麼賣的。”

愛若很快從集市回來了,彙報說到道:“現在隻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有10袋,價格適中,質量很好。”他帶回幾個土豆讓經理看,接著說:“這個農民過一會還將弄幾筐西紅柿上市,據我看價格還公道,可以進一些貨。這種價格的西紅柿我估計總經理可能會要,所以把那個農民帶來了,他現在正在外麵等回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