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勇奪街亭2
三出祁山
公元222年,東吳孫權正式稱帝,建立了吳國。西蜀諸葛亮寫信祝賀,送了許多金銀寶貝,並約吳國同時發兵攻魏。諸葛亮的意圖是,隻要吳國一發兵,魏國必定要派司馬懿去防守,蜀國乘機進攻;沒有司馬懿與蜀國作對,仗就好打得多了。吳國陸遜也知道諸葛亮是利用自己來牽製魏國,便口頭答應,做出一副馬上就要進攻的樣子,實際上是試探蜀國的動靜。如果蜀國進攻勝利,魏國內部混亂,吳國就乘機攻魏;如果蜀國進攻不順利,吳國也就按兵不動。諸葛亮見吳國答應發兵,自己立即行動,點起三十萬大軍,突然襲擊,一舉攻克了陳倉。陳倉守將郝昭正在生病,聽說蜀兵攻破了城池,受驚而死。諸葛亮又派魏延等人一鼓作氣攻下了散關(地名。川、陝兩省交界處的交通要道)。諸葛亮大軍再由陳倉,通過斜穀道,占領了建威,大軍再到祁山下寨。魏國邊關守將郭淮、孫禮等飛速報告魏主曹睿。
這天,曹睿臨朝,大會文武百官,商量國事。大臣奏道:“郭淮送來緊急軍情,陳倉城已被蜀國攻取,守將郝昭已死;散關、建威等地被蜀占領,諸葛亮三十萬大軍又在祁山之前下寨!”曹睿大吃一驚,正想發話,滿寵從旁邊走出,向曹睿奏道:“東吳孫權已正式號稱皇帝,建立吳國,並且與蜀國建立了同盟關係;又令大將陸遜在武昌日夜訓練水陸大軍,準備向我魏國進兵!”當時,防守西蜀的主將曹真病重在家。曹睿一聽兩處發兵,一時間慌了手腳,不知如何是好,火速派人請來了司馬懿,問司馬懿應該怎麼辦才好。
司馬懿對曹睿說道:“蜀、吳兩國的行動,我都非常清楚,依我看來,我們現在隻要防蜀,不須防吳!”曹睿道:“你這樣想的道理在哪裏?”司馬懿說:“蜀國先主劉備,實際上死在孫權的手裏;關雲長、張飛也是死在吳國的手裏。孔明無時無刻不想吞並吳國,隻是不敢,他怕我們在他進攻吳國時,乘勢進攻西川,所以表麵上和吳國結盟,利用吳國的力量牽製我們。對諸葛亮的心思,陸遜也知道得一清二楚。陸遜與諸葛亮結盟,也是想利用諸葛亮牽製我國,保得他自己的平安。所以,陸遜表麵上答應諸葛亮,加緊練兵,實際上是在坐山觀虎鬥。如果蜀國大勝,吳國必定會乘機進兵攻我後方;如果蜀國兵敗,吳國必定會按兵不動。因此,我們隻要全力以赴地打敗蜀國,吳國自然就不會出兵了。這就是我說的隻要防蜀、不要防吳的根據。”
聽了司馬懿的一番分析,曹睿放了心,馬上封司馬懿為大都督,統帥隴西各路軍馬,領兵抗蜀,並準備傳詔讓曹真把總兵大印送來。司馬懿說:“皇上,曹真都督長年鎮守邊疆,功勞很大,不可讓他交軍印。請讓我親自登門,向大都督說明情況,討回總兵印。”曹睿點頭表示同意。
司馬懿在到曹真家的途中考慮起來:“從曹操到曹丕,都對我不放心,現在曹睿依靠我,是想用我保國。不知曹真對我怎麼樣,我正好乘這個機會試探一下曹真對我的態度!”
司馬懿來到曹真府門前,對守門的家將道:“請轉告曹大都督,說司馬懿來探望他!”守門人進去後,不一會急匆匆地走出來,對司馬懿彎腰施禮道:“大都督請您立即進府!”司馬懿整整衣衫,正正帽子,恭恭敬敬地跟隨守門人來到曹真的臥室裏。兩人見麵,司馬懿詳細地問了曹真的病情,然後說:“大都督可知道,蜀、吳兩國會合興兵,攻我中原;諸葛亮已經奪了陳倉,占了散關,現大兵三十萬,又到祁山下寨了!”曹真大吃一驚,問家人:“這樣的國家大事,為什麼不告訴我?”家人說:“我們看您病得不輕,皇上又打招呼讓您好好養病,所以,沒敢驚動您。”曹真轉向司馬懿說道:“也罷,我已經不中用了,國家這麼危急,為什麼不請您統兵抗敵呢?”司馬懿謙虛地說道:“我才疏學淺,能力微薄,獨立抗蜀,怕不是諸葛亮的對手。如果您為主將的話,我願當您的助手,共同抗蜀!”曹真道:“我用兵多年,打了一輩子仗,誰有統兵的才能,我一眼就能看出來。當今天下,能擋住諸葛亮的人,除了你司馬懿以外,沒有第二個人了!取總兵印來!”家人從櫥子裏取出總兵印,交給曹真。曹真雙手舉印,要交給司馬懿,司馬懿反複謝絕,不敢接受。這時,曹真一掀被單,從床上跳下來,喊道:“取我的衣服來,我要立即麵見皇上,向皇上保舉司馬將軍領兵抗蜀!”
到這個時候,司馬懿知道曹真是真心真意地信任自己了,便說道:“大都督,說實在話,皇上已經命令我率兵出征,我隻是擔心自己能力不足,所以想請您為主帥,我來輔助您去抗敵的!”曹真高興地說道:“既然皇上也這麼辦,說明我看得不錯,您完全可以獨立擔當起抗蜀的重任,我也就放心了,請您接印!”司馬懿又推讓了一下,這才接過軍印,告辭出府,領兵出發。
司馬懿大兵來到長安城中,召來大將張郃、郭淮、孫禮等人議事,張郃報告了近幾天的軍情。司馬懿命令張郃為先鋒大將,命戴陵為副將,領十萬兵直抵祁山,在渭水南岸下寨,與蜀兵對抗。張郃、戴陵領兵出去後,司馬懿又問郭淮、孫禮:“你們可和蜀兵正式交鋒過?”兩人答道:“沒有。”司馬懿說:“蜀兵千裏迢迢而來,非速戰速決不可,現在卻住下來不進不退,這裏麵大有文章。隴西一帶,有沒有消息?”郭淮說:“隴西各路守軍,日夜用心提防,沒有戰事,隻有武都、陰平二處,尚無消息。”司馬懿思考了一下道:“大概是這樣的!”便對郭淮、孫禮二人說:“諸葛亮祁山按兵不動,隴西各路都沒事,一定是派兵偷襲武都、陰平兩處,所以這兩處消息被阻斷了。你倆速領五千精兵,走隴西小路,救援武都、陰平二處,正好從蜀軍的背後攻他!這邊,有我領兵和蜀兵交戰,穩住他們!”
郭淮、孫禮二人行軍途中議論起這次戰事來,郭淮問孫禮:“你看司馬懿和諸葛亮比較起來,哪個更有才學?”孫禮說:“司馬懿還是比不上諸葛亮的!”郭淮說:“司馬懿雖然差一些,但看司馬懿今天的計謀,也還是了不起的。如果諸葛亮真的正在攻武都、陰平的話,你我抄他的後路,前後夾攻,蜀兵一定會吃個大敗仗!”二人正在議論,忽然前軍探路的報告說:“陰平、武都二城已經被蜀將薑維、王平占領,現在前麵已離蜀軍營寨不遠!”孫禮聽報,吃了一驚,說:“蜀兵既然攻下了城,卻又把兵馬放在城外,幹什麼?恐怕有計,我看還是快快退出為妙!”郭淮連聲稱是,立即傳令大軍快退!可是,已經來不及了,蜀兵四麵八方湧來,諸葛亮在軍中哈哈大笑,指揮大軍把郭淮、孫禮五千士兵困在當中,郭、孫二人奮力苦戰,好不容易才逃得了一條性命。
郭淮、孫禮二人兵敗逃回,報告說:“武都、陰平二城已失,我們被埋伏在山路上的蜀兵大殺了一陣,因寡不敵眾,失敗而回,請都督治罪!”司馬懿說:“這一仗的失敗,過錯不在你二人,是孔明走在我的前頭。你二人再領兵去守住雍、鄖二城,隻可堅守,不要出戰,我自有辦法破敵!”郭、孫二人領兵去後,司馬懿又吩付張郃、戴陵二人說:“現在孔明得了武都、陰平二處,必然要進城安頓百姓,不在大營中。你二人各領一萬精兵,今夜抄到蜀兵大營後方,奮力拚殺,我在前方布陣,等蜀營後方大亂時,揮兵猛攻,前後夾擊,可大破蜀兵。占領了蜀兵紮營的山頭,就能輕而易舉地打敗蜀兵!”張郃、戴陵依計行事,司馬懿自己也做好了準備。
入夜,張郃、戴陵二人各從小路進兵,三更天時,看看快到蜀營,忽見路中堆著數十輛裝滿柴草的大車,知道不妙,馬上準備撤退,還未走動,四麵山頭火光衝天,渚葛亮大軍又將張郃、戴陵四麵圍住。張、戴二人奮力拚殺,損失了大半人馬,才逃回魏軍大營。司馬懿見張邰、戴陵二人狼狽逃回,知道又被諸葛亮搶了先,自己又吃了一個敗仗,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先見之明。他最後決定,還是用老辦法,避開蜀兵的銳氣,堅守不出,等蜀兵糧草供應不上時,自然會退回,便傳令:“各路大軍,退回本寨,一律不準交戰!”
相持一段時間後,蜀兵到底因為後方糧草供應不及,撤回大軍,被蜀兵占領的幾座城池又回到魏國手中。司馬懿也率領大軍回朝。另一方,吳國正如司馬懿預料的那樣,見蜀國撤兵,他們根本就沒發兵。
賭勝曹真
公元230年秋天,曹真身體複原,立即向魏主曹睿上了一道奏章。奏章說:“多年來,蜀國三番五次地侵犯我國,給我們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如果不消滅蜀國,我國永遠沒有安寧的時候。目前,正好天氣涼爽,加上我國連年豐收,糧草豐富,兵強馬壯,是討伐蜀國的大好時機。我願意和司馬懿共同率領大兵,討伐蜀國。”曹睿很高興,問侍中劉曄說:“曹真上表,要討伐蜀國,你看是否可行?”劉曄答道:“曹真大都督赤膽忠心,善於用兵,及時攻蜀,消滅後患,非常正確。再有司馬懿一同出征,一定會馬到成功,請您不要猶豫,立即下詔吧!”曹睿連連點頭道:“司馬懿正在邊疆視察,這幾天就要回來,等司馬懿一回都城,立即請他來見我。”
不多天,司馬懿視察邊疆軍務回到首都,曹睿召見司馬懿說:“曹真上表,主張攻伐蜀國,我擔心吳國會乘機發兵,所以暫時沒有同意,不知你的意見怎麼樣?”司馬懿道:“曹真考慮得非常正確,我也正想提這個建議!據我看來,諸葛亮三出祁山,未得半點好處,肯定會再出兵進攻我國。我們不能老是被動挨打,應該主動出擊。再說,吳國一直是抱觀望態度的,他們決不會輕易出兵,乘此機會,除掉蜀國,是大好時機!”曹睿見司馬懿也是這個態度,下定了攻蜀的決心,立即下詔:封曹真為征西大都督,司馬懿為征西副都督,劉曄為軍師,領四十萬大軍,即日起兵伐蜀。曹真一麵傳令隴西各路軍馬收拾起程,一麵和司馬懿、劉嘩共同前進,大軍經過長安,直指劍閣道。第一戰的目標是拿下劍閣,好進取漢中城。
諸葛亮自從回到漢中以後,日夜訓練士兵,準備再攻中原。忽報:“魏國派曹真、司馬懿、劉曄等人率大軍四十萬,進攻我國,準備從陳倉奔劍閣,現在前鋒部隊已接近陳倉!”諸葛亮笑道:“我正要討伐中原,他倒先來了,來得好!”隨即傳令各路,認真防範,隻等魏兵進攻失利,撤兵回國時,再發兵追趕,趁勢攻魏。
曹真與司馬懿大軍一路進發,不多久便到達了陳倉城,進城一看,陳倉城內,一片廢墟,不見一間房屋。原來是諸葛亮上次退兵時,拆毀了城牆,燒盡了房屋,城內一片荒蕪。曹真看到眼前這個荒涼的景象,非常氣憤,立即要傳令前進。司馬懿止住了曹真,說道:“不可冒進,我昨天夜裏觀察星象,最近將有一場連陰雨。這時候前進,如果攻占了劍閣,還好說一點;假如在我們占領劍閣之前,大雨下起來,那時進不能進,退不能退,人馬就要受苦。現在還是暫且在城中搭起行軍帳篷,等陰雨天結束後,再行軍打仗。”
曹真也是個比較懂得天文地理知識的人,立即點頭同意,傳令:“修起陳倉故城牆,城內搭起帳篷,大軍駐紮城中等候命令。”
果然,不幾天便下起了大雨,而且一下就是一個多月,淋漓不止,兵器都上了鏽;士兵們成天濕漉漉的,連覺都睡不好;馬也沒有好草料吃,軍隊裏人心惶惶。有些人已經唉聲歎氣,產生了厭煩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