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胃的常識(1 / 3)

第一章 胃的常識

避免冷熱無常

胃部疾病的發生與天氣變化有直接關係。當天氣變涼、氣候變化時,往往可使胃炎或胃潰瘍複發或使原有的胃炎或潰瘍症狀加重。據統計,胃潰瘍冬季發病者占42.8%,春季占25.8%,秋季占23.4%,夏季發病很少。可見胃潰瘍的發病以冬、春季較為多見,特別是在氣候變化比較明顯的秋冬和冬春之交,故胃腸道疾病患者應避免受涼尤其避免腹部受涼。在本病的好發季節如出現症狀,應及時診治,至於胃腸道疾病為什麼在受涼和氣候變化時容易發作的問題,至今尚未能確切了解。

胃腸道疾病的發病率具有顯著的地理環境差異,如在美國、英國十二指腸潰瘍比胃潰瘍多見,但在日本則相反。

對於胃不適要堅持合理用藥

某些藥物可以治療某些疾病,但對胃腸道卻有不利影響,臨床上把由於藥物引起的胃腸道疾病叫做藥物性胃腸道反應或藥物性胃腸道疾病,如癌症病人化療時的胃腸道反應,阿司匹林、消炎痛等藥物引起的藥物性胃炎。某些藥物的服藥方法不當,亦可以引起明顯的胃腸道反應,如甲硝唑、紅黴素等應該在餐後半小時服用,如長期用抗生素所致的腸道菌群失調性腹瀉。患者自行錯用藥物造成的胃腸道症狀可加重胃黏膜損傷和胃痛症狀。胃潰瘍病人的胃脹不適多由於潰瘍病變造成胃動力下降所致,如自認為消化不良,加服助消化藥物,勢必造成胃酸分泌增加或胃蛋白酶活化,從而加重潰瘍麵的侵蝕、加重病情。老年人胃黏膜萎縮、腹脹多由胃酸分泌減少、胃動力降低所致。而一些老年人自行長期服用具有中和胃酸的黏膜保護劑,則可造成腹脹症狀加重。同時,由於食物在胃內不能被足夠的胃液混合並及時排空,亦可進一步造成胃黏膜的機械性損傷。症狀上在腹脹基礎上並發疼痛、習慣性便秘、老年性便秘、某些藥物性便秘,主要是由於胃腸動力減低所致,需服用動力藥物。

目前,用藥不當的現象非常多見,患者一定要在醫師指導下用藥。

保持生活規律

據說人的身體本來是由早晨起床、白天活動、晚上休息而形成的。人體激素分泌和體溫變化節奏在白天和晚上是截然不同的。所以熬夜會使身體過度疲勞,引起腸胃病等各種疾病。應注意早睡早起。另外,早飯要堅持按時按量就餐,否則上午會感到能量不足,而且容易引發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另外,這還容易導致胃大腸反應遲鈍,引起便秘,而且容易導致午餐吃得過多。

吸煙會患胃病嗎

煙中含有尼古丁,尼古丁能刺激胃黏膜,引起黏膜下麵管收縮和痙攣,導致胃黏膜缺血、缺氧,從而起到破壞胃黏膜的作用。“吸煙等於慢性自殺”!這已成為眾所周知的事實。但吸煙對消化道和胃的損害遠未被人們所重視。

吸煙除了會引發支氣管病、心髒病、肝病等疾病外,還影響胃黏膜合成前列腺素。前列腺素能使胃黏膜微循環血管擴張,改善胃的血液循環,對保護胃黏膜的完好性有重要作用。前列腺素合成一旦減少,胃黏膜的保護因素也隨著減少,這樣就會給胃黏膜的修複增加困難。

煙草中除含有尼古丁等有害物外,還含有相當量的氮氧化物,如假木賊尼古丁等,含有二級胺、二乙胺等胺類物。這些物質在體內可以合成致癌的重要物質,對許多種癌症有明顯的促發作用。加之吸煙又能減低人體的免疫力,所以吸煙是引發多種癌症的禍根,如肺癌、喉癌、前列腺癌等,患胃癌的發生也有較為明顯的促發作用。

引發胃病的因素

胃病能夠預防嗎?這是人們所共同關心的問題。引起急、慢性胃病的因素很多,有化學的、物理的,也有細菌或其他毒素引起的。因此,如果我們認識了這些因素,就可避免發生急、慢性胃病。如①化學刺激:煙草、烈酒、濃茶、咖啡、香料和調味品及某些藥物均可引起胃黏膜急性病變。如果我們在生活中不抽煙,少飲烈酒、濃茶、濃咖啡,適當使用香料和調味品,盡量避免使用水楊酸鹽類和消炎、解熱鎮痛類藥物,必須使用時可飯後服用,則可減少其對胃黏膜的刺激。②物理刺激:過燙、過冷、過於粗糙的食物,以及X線照射均可損傷胃黏膜,引起炎症改變。所以我們在進食時要細嚼慢咽,進食物品要冷熱適度,盡量避免X線照射,則可避免這些因素對胃黏膜的刺激。③細菌及其毒素:經常接觸的家畜、家禽、肉、魚及蛋中常有沙門菌寄生,海產品如蟹、螺、海蟄等可帶有副溶血弧菌。這些致病菌常可引起胃黏膜的急性炎症。因此我們進食這些食品時一定要注意是否新鮮,如果變質了,不要食用。急、慢性胃炎除免疫因素外,隻要我們注意勿長期酗酒,預防膽汁返流,勿暴飲暴食、精神緊張,加強鍛煉,就可避免胃病的發生。

胃病的預防性

《素問·四氣調神論》說:“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指出了未病先防的重要性。主要措施如下:

(1)心情舒暢,增強體質

《素問·上古天真論》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衝內守,病安從來?”因為情誌舒暢,肝氣調達,脾胃旺盛,身體才能隨之強壯。經常參加體育活動,髒腑機能旺盛而協調,就會增強抗病能力,正如漢代醫學家華佗所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穀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能生。譬猶戶樞,終不朽也。”

(2)起居有常,勿使過勞

起居有常是指生活要有規律,符合生理需要,如學習、工作、勞動、休息、睡眠都要有適當的比例。過度疲勞往往為各種疾病打開方便之門,腸胃病也是一樣。中醫認為,勞倦可以耗氣傷脾,即精神過度緊張,身體過於疲勞,起居失去規律,常可導致腸胃分泌和運動功能的紊亂,消化機能降低,為疾病的發生構成了條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做到起居有常,防止過勞,既要提高工作效率,又要保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飽食後不要做激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工作緊張時更要堅持保證一定的休息和娛樂,以調濟精神體力,保持腸胃的正常?削減機能,做到有張有弛,勞逸結合。

(3)扶助脾胃功能

對先天稟賦不足,脾胃虛弱者,或後天飲食不節,勞倦過度導致脾胃虛弱者,應積極采取扶助脾胃功能的措施,防止本病的發生。

(4)服藥

根據脾胃虛弱的證候表現,予以辨證用藥。

脾陽不足證:證見神疲乏力,食少納呆。脘腹脹滿,胃脘怕冷,四肢欠溫,大便溏薄,舌質淡,脈軟弱。宜溫陽健脾,方用黃芪建中湯加減。常用藥物有:黃芪、白芍、桂枝、炙甘草、生薑、大棗、黨參、白術、陳皮等。若脾胃氣虛明顯,症見倦怠乏力,食難消化者,宜健脾和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常用藥物有:木香、砂仁、陳皮、半夏、白術、茯苓、黨參、扁豆等。

胃陰不足證:證見身體較瘦,口燥咽幹,易饑餓,大便幹結,舌質紅少苔,脈細。宜滋陰益胃,方用養胃湯加減。常用藥物有:沙參、麥冬、玉竹、生扁豆、桑葉、石斛、桔梗、烏梅等。兼氣陰兩虛,症見口燥幹、神疲氣短者,宜養胃陰而益氣,加黃芪、太子參。

(5)針灸

脾陽不足證,取穴:脾俞、中脘、足三裏、內關、三陰交。方法:針與灸,隔日一次。

胃陰不足證,取穴:胃俞、中脘、足三裏、內關、陰交。方法:針用補法,隔日一次。

(6)按摩

運脾健胃:取坐位或仰臥位,兩手掌分別貼附在上腹部和下腹部,做順時針旋轉摩動,左手旋轉與右手相碰時,可越過右手背繼續摩動。

旋摩全腹:體位同前,左右兩手重疊,右手掌心在下貼附在臍上,左手掌心叩放在右手掌背,兩手均勻用力做順時針旋轉摩動,由臍部開始逐漸加大範圍至全腹部。

指推小腿:用兩手的虎口,分別按在兩膝蓋以下內、外兩側,用力沿小腿內、外側,做直線指推,直推至足踝,反複推數十次。此法可疏通脾胃經絡,增進脾胃功能。

(7)藥膳

脾陽不足證:選用益脾餅(《醫學衷中參西錄》)。配方:白術30克,幹薑6克,紅棗250克,雞內金159克,麵粉500克,菜油、糖適量。製作:將白術、幹薑用紗布包好並加入紅棗;文火熬煮1小時,去藥包與棗核,把棗肉攪拌成棗泥,與雞內金粉、麵粉混合,加水和成麵團,做成薄餅,用文火烙熱即成。常服。

胃陰不足證:選用玉參燜鴨(《大眾藥膳》)。配方:玉竹50克,沙參50克,老鴨肉1隻,蔥、薑、味精、精鹽各適量。製作:先將鴨肉、沙參、玉竹放砂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燜煮1小時,至鴨肉爛熟,加調料。飲湯食肉。每周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