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財富猜猜看2
從“秀才”到惠州水泥大王
在惠州,有一家年產近300萬噸產值超過2.2億元的水泥龍頭企業羅浮山水泥集團。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幾年前這隻是一家產量近30多萬噸的水泥小廠。一位上世紀80年代畢業的中專“秀才”辭去公職下海創業,麵臨多種困難沒有退卻,才最終成就了今天的這家大型民企。日前,記者專門采訪了這位創業者和企業家吳國強。
“我有三次最重要的選擇”
記:俗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你為什麼要選擇水泥行業?你後悔過你的選擇嗎?
吳:每個人都會在不同時期或是在同一時期針對某事某物作出選擇。到目前為止,我有過3次最為重要的選擇:
第一次是1982年夏天,我中專畢業。說實話,那個時代是很看重“鐵飯碗”的,我在所有同學中還算是優秀的,但我沒能進入政府機關、科教單位工作。對於沒有任何關係的農村孩子,我隻好服從組織安排,到地處偏遠、廠門口整天塵土飛揚的博羅縣水泥一廠報到上班。說實話,我當時的心感到特別冰涼。這是我沒有選擇的選擇。我認了,但我很快就調整了心態,全身心投入工作。當時的領導對我們這些“秀才”十分器重,敢用能用的都放在重要的崗位上做實際工作,我也因此從那時起便與水泥結下了終身之緣。
第二次選擇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那時的惠州激情湧動,來自全國各地的尋夢者都在這塊熱土裏尋找契機。宏觀調控,建築行業首當其衝,開發潮的驟然降溫,泡沫的出現和破滅,都讓我感到了前途的黑暗和渺茫!我的確蹚過一次海,嗆過幾口海水,我因此吸取了深刻的教訓。
第三次是1998年,我辭去了公職。這在當時對普通人來說都是一件很值得掂量和考慮的事,我選擇了!辭去了當時還讓人羨慕的惠州市南星實業公司總經理職務,創辦民營企業“惠州羅浮山水泥有限公司”和“博羅縣羅浮山水泥有限公司”,接手承包了當時被稱作“燙手山芋”的博羅水泥二廠新老線。工廠當時效益低下,曆史包袱重,員工900多人。
後來的事實證明,這次選擇我做對了!三次選擇,體會深刻,意義重大。無論如何,心態第一。選擇了就不要後悔。
“夥伴撤資時我堅持住了”
記:羅浮山水泥集團是如何在短短幾年時間,一躍成為惠州水泥龍頭企業的?
吳:首先是觀念。博羅水泥二廠是一家國有企業,因管理跟不上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不得不轉換經營機製尋找出路。開始與廣州一集體企業合作成立了羅浮山水泥有限公司。但是後來因同屬國有企業,管理上延續了一些原來的通病,公司利潤一直呈負增長。在無利可圖的情況下,廣州的合作夥伴退股撤資不再合作。在這種時候,我不能選擇放棄,必須上。我沒有像某些經營者急功近利、殺雞取卵,承包期滿拖垮企業。而是把這個企業當作自己創辦的企業一樣,悉心嗬護。這就是我的心態和觀念。
第二,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水泥是基礎建築材料,其品質如何,涉及到諸多基礎設施建築工程的質量,如果質量不過關,將會釀成嚴重後果,人民生命財產將蒙受損失。為此我們專門製定了《質量管理製度》、《質量管理處罰條例》,成立了“全麵質量管理辦公室”,在管理中,參照ISO9002的全麵質量管理體係進行規範管理,在樹立企業形象和品牌上,堅持質量第一,以質取勝,嚴格把好成品檢測關,使公司生產的各類產品在曆年的質量監督檢驗中均符合國家標準,合格率100%。
正是由於這些,“羅浮山牌”水泥順利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係認證,2004年被惠州市評為惠州市名優產品和惠州市知名商標,2005年又被評為“廣東著名商標”和“中國名優品牌”。樹立了“羅浮山牌”水泥的企業形象。在深圳、東莞、惠州、汕尾等地區遠近聞名,成為名牌產品,深受廣大用戶好評。
第三,我們在發展企業和創造利潤的同時,始終不忘環保。迄今為止,我們已花了1100多萬元投入環保設施建設,使水泥廠達標排放,順利通過了省、市縣環保部門的達標驗收。新型幹法熟料是目前水泥生產行業中最先進的生產工藝,是當代先進生產力,在資源利用,降低能耗,特別是減少環境汙染方麵創出了新紀錄。我們最近投資了2億元人民幣在博羅縣公莊鎮上了這個項目(惠州國強水泥有限公司)。目前,該項目正在建設中,預計今年4月可完成年產100萬噸粉磨線的投產。
“多年來我已捐款200多萬”
記:你是如何看待企業文化的?
吳:以人為本,除了最起碼的人文關懷外,一套符合企業實際的激勵機製,一套公平的競爭體製成了我的企業長足發展的引擎。讓我引以為傲的是我有一個高效、團結、富有開創精神核心班子。資金無論多少,都是一堆紙罷了,關鍵是給什麼人去操作、激活,怎麼做?做什麼事?另外,必須激勵人才,讓人才感受到自己的空間,不斷地給人才提供公平的、廣闊的發展機會。還要在管理活動中引入公平競爭的機製、一套透明的考核規則。
另外,積極地參與地方各種建設是我始終不變的追求。我們公司先後為新角管理區自來水工程改造、大小塘村修路、大小塘小學、碌頭小學等捐款46萬元人民幣,為柏塘鎮洋景村建設村委辦公大樓、修路等捐款6.8萬元,為博羅縣城文化廣場建設捐款15.2萬元,為博羅元宵、“七一”文藝晚會、中秋國慶文藝晚會等捐款18萬元人民幣。
同時,我深刻意識到,要想改變相對落後的現狀,唯有培養有知識、懂科技的接班人。為此,我先後三年共出資3萬元人民幣資助柏塘洋景小學的30名貧困學生讀書,為博羅華僑中學的校園區捐款3萬元人民幣,為縣教育局捐款4萬元人民幣,在紀念建國80周年之際,我捐資10萬元人民幣,支持西藏林芝地區的教育事業……到目前為止我共捐資220多萬元。
雖然如此,我認為這遠遠不夠。作為民營企業家,我首先是一個社會人,我賺的錢來自於社會,因此,我賺了錢,沒有理由不回報社會。
人物檔案 吳國強
惠州市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惠州市建築材料行業協會會長
惠州市青年商會會長
廣東省新長征突擊手標兵、惠州首屆十大傑出青年
榮獲惠州市特殊貢獻獎
企業檔案
“羅浮山”將成惠州水泥老大
據吳國強透露,2005年年底,惠州市羅浮山水泥集團已從原來隻有年產36萬噸水泥的企業發展成為年產280萬噸水泥的大型水泥生產企業,產值超過2.2億元。到今年4月,公司將達到年產380萬噸生產規模,成為名副其實的惠州水泥老大。
據悉,該企業已成為惠州市民營企業100強,博羅縣民營企業50強,2001年被惠州市人民政府評為“國稅百強納稅人”。
網店店主的創業故事
網上買賣現在已經為許多網民接受,輕點鼠標,自己所需的東西就由快遞送貨上門,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青睞這種消費方式。各式各樣的網絡店鋪也成了很多白領每天上網必逛之處。
在省城就有不少年輕的女孩子專職或者業餘經營著自己的網店,她們有的是為了生計、有的僅僅是一個業餘愛好,一來二去的往來買賣之中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故事1:“顧客”變成另一半
江江年紀不大,卻已經是一個“老”網店店主了。網店最初盛行的時候,江江就涉足了這一新興行業。如今,她經營著一家專售禮品的網店,已經是一個皇冠級賣家了。每天來店裏選購的人絡繹不絕,淘寶滴滴滴滴地響著不停。
江江不僅在網上賣東西,她還因為這個平台結交了不少朋友。在淘寶好友裏的老客戶很多日後都成了她的好朋友。在這些朋友中有一位淘友,讓江江刮目相看。江江經營的是個性禮品,這位朋友和江江同在一座城市,他每到自己女朋友的生日、紀念日等等這些特殊的日子都會來江江的店裏挑選禮物。因為是個性禮品還需要客戶自己的構思,這位朋友的構思每次都很新穎,看得出他是一位很用心、很體貼的男人。
後來,很長時間,這位朋友就再也沒有出現過。起初,江江也沒有留意,後來一次網上的偶遇江江得知,原來他和女朋友分手了。這讓江江很震驚,沒想到這樣一份很用心的愛情也會無疾而終。帶著幾分同情和說不上來的情愫,江江開始充當起這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的心理開導師。兩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就這樣漸漸熟識起來,原來他們在生活中竟也有著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都喜歡多啦A夢、都不吃香菜……雖然未曾謀麵,但他們都覺得彼此是相熟已久的老朋友了。每天上線招呼和睡前道晚安開始成了一份牽掛。
突然有一天,他又說要在江江的店裏訂一份禮物。江江不知道為什麼心裏咯噔一下,難道他又有了新女朋友?選好了一個表達愛意的禮物之後,照理是填寫收貨人地址,江江看著對方發過來的地址之後,更是一頭霧水,這不是自家的地址麼?這時候,對方發來一個壞笑的表情,“沒錯,這就是送給你的,今天是你的生日,你又長大一歲。也希望這個日子是我們的新故事的開始,你願意嗎?”
電腦這邊是江江一臉幸福的微笑。現在這家禮品網店又多了一個頗有創意的男老板。
故事2:二人雙雙來開店
打開丫丫經營的網店,你會以為走進了一個童話世界,米老鼠、唐老鴨、白雪公主……一切和童話世界有關的玩偶或者其他產品都能在她的店鋪裏找到。
下班的時間裏丫丫就泡在自己的網店裏和四方顧客交流,打理自己的童話王國。其實,除了這家小店鋪,丫丫在八小時的工作時間裏是一名攝影師。雖然在丫丫的鏡頭底下的世界都很美,但她並不喜歡這份職業。從小丫丫就喜歡聽童話,喜歡童話裏形形色色的人物,於是擁有所有這些玩偶成了她從小開始的一個夢。
因為自小繪畫功底不錯,考大學時就考進了攝影專業,畢業之後順理成章地在省城找了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漸漸地,丫丫工作穩定之後,手裏有了些閑錢,她就琢磨著開一家店鋪經營各式各樣的玩偶。但考慮到實體店鋪投資資金太多,自己沒有那麼多錢,就把目光投向了虛擬網店。
但丫丫的這個想法起初遭到男友的強烈反對,認為這是不務正業,他希望丫丫能勤勤懇懇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開網店不過是她三分鍾熱度的想法。為了這件事兩人沒少吵架,後來在丫丫的一再堅持下,網店順利開張了。
眼見著丫丫的網店日漸走上正軌,男朋友也就不再反對。相反,丫丫的男朋友還幫著挑選貨源,上網推廣小店。因為是業餘經營,這家小小的店鋪也沒有給丫丫帶來太多的經濟收益,但這個虛擬的小店鋪卻成了丫丫的精神樂園。他們倆人的感情也因為精神的愉悅越來越好了,丫丫的男朋友說,幸福就是陪著自己喜歡的人,做她喜歡做的事情。
故事3:一片孝心寄網店
別看小潔現在經營著一家頗有規模的網店,每天的工作離不開電腦,可在來省城上學之前她連電腦長啥樣都不知道。小潔是農村長大的孩子,家裏的生活也不寬裕。初中畢業以後,小潔考上了省城的一所中專院校。幾年的學費讓這個原本就貧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變賣了家裏的牲口才勉強湊夠了學費,外婆得了很嚴重的關節炎也沒錢治。小潔暗暗發誓,等自己畢了業一定好好工作,治好外婆的病。
三年前,小潔中專畢業,為了能多賺點錢,她決定不回老家,隻身一人留在省城闖蕩。小潔清楚地記得那個剛畢業的暑假,頂著明晃晃的大太陽奔赴每一個招聘會現場去找工作。不記得去了多少次人才市場,不記得到過多少個公司去麵試,才找了一個辦公室文員的工作。微薄的薪水隻夠自己勉強度日。這份工作雖然拿錢不多,但也還算清閑,沒事的時候小潔就在辦公室裏上上網打發時間。在網上閑逛的時候看到有不少自己開網店的,不少生意還真不錯,每月賺個一兩千好象也不是很難。這種賺錢的方式,一下子吸引了小潔。小潔想:如果開一間自己的小店,每個月多些收入就可以給外婆治病了。於是小潔立馬上網搜集資料,選擇自己要賣的東西。經過仔細地琢磨,小潔決定自己的網店銷售化妝品。
找貨源、做推廣、修飾虛擬店鋪……那一陣子,小潔每晚下班之後都會把自己熬成一雙熊貓眼才去睡覺,雖然很累,但心裏卻是滿足的。剛開張那會,店裏的生意其實並不好,從早到晚都不會有一個客人來光顧。後來,小潔就不斷上網發帖、多交朋友,持之以恒讓她的小店積聚了一批老客戶,人氣越來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