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李開複的創業故事1(1 / 3)

第一章 李開複的創業故事1

個人檔案

李開複博士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獲計算機學士學位。1988年獲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博士學位。

李開複博士於2009年9月在中國北京創立創新工場,出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以及創新工場開發投資基金的執行合夥人。在創業之前,他在穀歌公司擔任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微軟公司全球副總裁。李博士於1998創辦微軟中國研究院(後更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在極短時間內創建了一個國際一流的計算機研究院,曾被《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評為“最火的計算機實驗室”。李博士也曾在SGI公司擔任互聯網部門副總裁兼總經理、Cosmo軟件公司總裁、蘋果公司交互式多媒體部門的副總裁。在加入蘋果公司之前,李開複曾在卡內基梅隆大學任教兩年。他的博士論文是世界上第一個“非特定人連續語音識別係統”。1988年,《商業周刊》授予該係統“最重要科學創新獎”。在校期間,李開複還開發了“奧賽羅”(黑白棋)人機對弈係統,因為1988年擊敗了人類的世界冠軍而名噪一時。

1966-1972台灣就讀小學

1972-1979美國田納西州就讀初中、高中

1979-1983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係學士

1983-1988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係博士

1988-1990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係助理教授

1990-1996美國蘋果電腦公司(語音組經理、多媒體實驗室主任、互動多媒體部全球副總裁)

1996-1998美國SGI電腦公司(網絡產品部全球副總裁、Cosmo子公司總裁)

1998-2004美國微軟公司(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自然互動部全球副總裁)

1988美國商業周刊最重要發明獎(語音識別)

1989世界Othello對弈冠軍(黑白棋)

1991年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最佳論文獎

1998年7月加入微軟公司,並於11月出任微軟中國研究院(現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李開複博士曾任微軟公司副總裁,負責公司的自然交互服務部,致力於開發使用戶界麵變得更加簡便自然的技術和服務。

2000年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院士。

2005年7月,李開複離開微軟,閃電加盟Google。並擔任Google中國區總裁。前穀歌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李開複於2009年9月4日正式辭職,自我創業,將創立一隻風投基金,支持中國青年創業者。Google公司未說明離職原因。

2009年9月李開複離開GOOGLE(離職)。

2009年9月李開複博士在中國北京創立創新工場。

2010年2月創新工場幫助第一位大學生成功創業。

李開複,1961年生於中國台灣,他是一位信息產業的執行官和計算機科學的研究者。1998年,李開複加盟微軟公司,並隨後創立了微軟中國研究院(現微軟亞洲研究院)。2005年7月20日加入Google(穀歌)公司,並擔任Google(穀歌)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一職。2009年9月4日,宣布離職並創辦創新工場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1966-1972台灣就讀小學

1972-1979美國田納西州就讀初中、高中

1979-1983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係學士

1983-1988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係博士

1988-1990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係助理教授

1990-1996美國蘋果電腦公司(語音組經理、多媒體實驗室主任、互動多媒體部全球副總裁)

1996-1998美國SGI電腦公司(網絡產品部全球副總裁、Cosmo子公司總裁)

1998-2004美國微軟公司(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自然互動部全球副總裁)

1988美國商業周刊最重要發明獎(語音識別)

1989世界Othello對弈冠軍(黑白棋)

1991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最佳論文獎

1998年7月加盟微軟公司,並於11月出任微軟中國研究院(現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李開複博士曾任微軟公司副總裁,負責公司的自然交互服務部,致力於開發使用戶界麵變得更加簡便自然的技術和服務。

2000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院士

2005年7月,李開複離開微軟,閃電加盟Google。並擔任Google中國區總裁。前穀歌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李開複於2009年9月4日正式辭職,自我創業,將創立一隻風投基金,支持中國青年創業者。Google公司未說明離職原因。

2009年9月,李開複離開GOOGLE(離職)。

2009年9月李開複博士在中國北京創立創新工場。

2009年9月7日淩晨4點01分,李開複在他的新浪微博上發了一條消息:為了維護我的“鐵人”外號,我要多發點微博,證明我不睡覺。讓李開複“不睡覺”的,正是數小時後他正式對外宣布成立的新公司——創新工場。

2009年似乎是被創業者搶占風頭的一年。9月,李開複在北京開辦“創新工場”引發媒體追逐;數日後,馬雲則在杭州率領2萬人狂歡為阿裏巴巴的十周歲慶生——馬雲和阿裏巴巴的故事激勵無數後來者前赴後繼踏上創業之路;10月底在深圳——另一片創業的熱土,28家公司敲響了創業板的首輪上市鍾聲。

李開複在他的自傳中披露,選擇創業是“追隨我心”的選擇,或許,他應該慶幸,他心髒的跳動和時代的脈搏是如此一致。

創業史記

創業並教練著

公司還未開張,籌資就達8億元;李開複和所有員工每天一起吃不超過15元一份的快餐;開張第一天,收到簡曆7000份……這些反差極大的數字為“創新工場”添上了傳奇和神秘色彩。

幸虧李開複在過去20多年職業經理人生涯中已經練就了一身遊刃於公眾和媒體的好本領。從公司宣布成立之前,他就開始與記者見麵,不厭其煩地詮釋“創新工場”的理念:(天使投資+創新產品)×規模化。

在李開複的設想中,“創新工場”將是一個全新的創新平台。在第一年中,公司將招聘約110名最佳創業者、工程師和創業團隊成員,並從他們的創意中篩選20個組建項目,然後投入資金進行不超過9個月的孵化,最後競選出5個項目,成立子公司。一年之後這些子公司將獨立運營直至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