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2
遊科技館三感
“石鍾山記”說:酈道元的石鍾之行不過是主觀臆斷爾。未過其門而臆斷門內有無,此大謬也;過其門而不入,而傳授膚淺的東西,亦繆;但是如果入其門但無所得,就要讓人深思了。
渴望“不知肉味”
孔子說“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至今讀來,仍在這淺淺的誇張中感覺到孔子學習的熱情。也的確,如果失去了學習的熱情,那麼再優美的音樂,再形象生動的知識也不過像一塊幹巴巴的麵包。
我與友人先走進一片綠中,淡淡的綠,是色彩中最穩定的顏色,也是養目的佳品,這個展廳就如同一個放大的盆景,穿行其間,憶起兒時看的漫畫《多來A夢》裏奇特的旅程。友人起先還駐足看看,後來漸漸成了走馬看花,再後來近乎是直走了。“幹嘛走得那麼快?”我匆忙地趕上友人,他卻輕蔑地看著我“難道你對這些初中就背熟了的東西還感興趣嗎”?他依舊徑直走。“但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不是書本”,隻是隻要背出來便可以了嗎?就足夠了嗎?……腦子裏想的話還沒出口就被潮水般的人群衝走,隻能木然地跟著友人。同樣是知識,同樣是兩個學者,為什麼一個會“三個月不知肉味”,另一個則是看也不看一眼,或許聖人與無知的莽夫之間,真的隻是學習態度上的區別。
熱鬧中的冷清
邁進科技展覽館的第一步,不由地讓我想起《社戲》裏對大戲園子的描寫耳邊盡是“咚咚”地響。而我的耳邊也正是嘈雜一片,仿佛有無數隻新買來的電視機正在調頻道。無論是便裝的孩子們,還是穿著製服的學生,就像顯微鏡下水中的布朗運動一樣雜亂無章,不少人或好奇,或興奮,或胡亂地擺弄著控製台上的按鈕或遙杆,然後又奔向另一台,好像一隻小獸正試探著陌生的刺蝟……“我受不了了!”“再呆會兒”,友人卻正玩得起勁。
嗚呼,要弄懂知識,就應該有正規的學習方式。像這樣的連解說也不看“玩”似的擺弄幾下嚴密的科學儀器,是根本不可能搞懂科學原理的。
十幾分鍾後,我跟著友人及友人的友人回到了出口。他們紛紛埋怨沒勁的實驗,而口氣好像是在炫耀在手上的鑽戒。
科技館並不冷清,而這表麵的熱鬧能給我們什麼?我看過電視上宣傳科技館,讚揚人們的熱情,讚美人們求知欲,而事實上多少人和我們一樣,頭腦空空地進,頭腦空空地出,隻滿足了一回自己的好奇。絕大多數家長把科技館視作高級遊樂園,那孩子們自然將參觀當作進遊樂場一般地放鬆了,把讀書看成正經,把實踐,把參觀僅看作遊玩,口口聲聲要讓兒女們德智體全麵發展,其實仍跳不出考分的圈子。
學以做人
不知大廳裏是誰打翻了可樂,是否有人去把它拖幹淨了?那幾張狡猾的笑臉也不知散去了沒有?圍觀的人現在又在想些什麼呢?早歸的我坐在公交車上默默地想著……
俗話說“一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可以看清一個人的文化水平如何”。我相信打翻這一罐可樂的人是讀過書的,也該明白誠實是做人的美德這個常識。但像這樣明白做人常識也學過一點事物的道理,但仍做出與讀書人不相稱的事來的人,不是和沒讀過書的田夫一樣嗎?如果把讀書當作裝飾品,消遣品,甚至廢品的人,其下場恐怕不會好過項羽,劉禪。
王安石雲:世間瑰麗,常在於險遠,故非有誌者不能至也。同樣,廣博的知識寶庫也隱藏在曲徑,幽處,沒有好的學習熱情,沒有學習方法,不知道學習目地的人是無法達到那裏的。
這個世界的好人
世界紛繁而複雜,世界多彩而耀眼。每天,我們都在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一張張熟悉的、陌生的臉在我們的眼前閃動著。在不斷的深深淺淺的交往中,我們辨別著他人的好與壞、善與惡、美與醜。而好與壞,成了我們衡量一個人品質的基本標準。在平凡的生活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些在你人生旅途中給予指引與啟發,困難中給予支持與幫助的人,就是這個世界的好人!
父母是這個世界的好人。他們給予了我們無私的關懷與嗬護。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給予最堅決的保護,在我們成人時奉獻他們心中最寶貴的處事經驗。父母是我們在世界上最親近和最依賴的人。在你成功時,倍感欣慰與驕傲的人是父母;在你失敗受挫時,倍感痛心給予你安慰的人是父母;在你挑燈夜戰時,給予你支持鼓勵的人是父母。這樣的愛是令人感動的,這樣的好是讓人銘記於心的。父母是我們心中的好人!
老師是這個世界的好人。他使我們從一個無知的孩童逐漸變成了一個有思想有作為的人。盡管在這份操勞、這份好中包含著多少辛苦與不理解,他們依然無怨無悔地耕耘著“我們”這塊土地。在迷茫時給予我們啟發,在失敗時給予我們信心,在成功時給予我們微笑。這樣的好是讓人感激難忘的。老師,是人生中的一帖良藥;老師,是我們心中的好人!
朋友是這個世界的好人。沒有朋友,難行天下。俗語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能夠陪你嬉笑怒罵的是朋友,能夠分享你成功喜悅的是朋友,能夠分擔你傷心難過的是朋友,能夠在你困難迷茫時給予想法幫助的是朋友。能夠同甘共苦的朋友是我們人生中最可信任的人。朋友是我們心中的好人!
還有許許多多不知其名的好人,他們給予了別人一生難忘的好!捐助失學兒童上學,給予經曆海嘯、地震後失去家園的人以物資財力上的幫助,支持那些與病魔相鬥爭的人重新建立對生活的希望,等等。這些給予,這些好,跨鄉,跨區,跨省、跨國,每天在這世界上不斷的傳送著。那些受到別人給予的人總是在心中默默地念叨著:“好人啊!”
父母,老師,朋友,或是其他給予了你重要幫助的人是我們心中的好人。真是因為有了這份無私的給予,默默的奉獻才讓我們這個世界變得美好起來。然而,朋友,在你接受著這份給予,感受這份好時,你是否想過也要把它們傳遞給別人呢?願我們都來做好人!
狗的人生哲學
夜深了,狗怎麼也無法入睡……
它又被粗暴的主人踢了一腳。因為它出現的不是地方,毫無戒備的狗對自己的被踢表示極大的憤慨,“嗚”了一聲以發泄心中的不滿,滿臉警惕地後退了幾步,衝著主人示威性地叫了幾下。由於寄人籬下,底氣顯得有點不足,跟主人對峙了半晌,狗又像平常一樣敗下陣來,耷拉著腦袋懨懨不樂地徑直離去。狗很委屈,深感自己的地位不公,同樣是生物,為什麼人和狗有如此大的區別?人踢狗天經地義,而狗出於自衛的需要咬了一下人,仿佛犯了大戒,人人群起而攻之,被扣上瘋狗之類有辱尊嚴的帽子?狗忍不住為同類鳴起冤來,有哪條明文規定狗不可以咬人呢?難道狗素來命賤,天生是讓人欺侮的嗎?為什麼沒有人站出來替狗主持公道呢?人可以有自我保護意識,為什麼狗連這麼一點最起碼的權利也被人毫不留情地剝奪了?狗類招惹誰了?想著,想著,狗激動得有點不能自已了,狗順著牆角蹲下,繼續剛才未竟的思緒……
也許情況會有所不同,假如能跟主人交流,交流的話,狗情不自禁地想。是的,肯定是這樣。有這樣的想法真高興,於是狗漸漸地淡忘了剛才被踢的不愉快,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希望總歸是有的,明天可能會是另一種情況。狗一邊警惕地蹲在主人家門口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一邊安慰著自己:眼前的處境雖然不怎麼樣,但無論如何,活著本身就是希望。不過我真的不懂人為什麼這樣喜歡欺壓弱者,難道就因為他們比我強?我曾經也欺負過一個小孩兒,那種感覺還真不錯,不過,其實我不應該對那小孩兒那麼凶,因為根本不是那小孩兒的錯。狗思緒萬千,不禁想起了過去的種種苦楚,新仇舊恨一起湧上心頭,也該是結束這種窩囊的日子的時候了。狗決定跟主人對著幹,於是,狗隻覺有股神奇的力量支配著它,不由自主地衝進主人睡覺的屋子。
主人正在睡覺,平時要是沒有主人的呼喚,狗是斷然不敢進屋子的。長期的膽怯和今天所顯出的神勇,狗有點不知所措,鼓起勇氣慢慢地靠近床,就近打量主人,麵對這個平時一瞪眼,自己便跑不及的主人,狗打心眼裏看不起……。狗正努力瓦解心理上對主人的畏懼的時候,主人忽然翻了翻身。狗下意識地掉頭就跑。跑了幾步,狗認識到這是不妥的。“要改變現狀,現在可是一個好機會,一定要好好把握這個機會。”狗暗暗對自己說。隻有讓主人意識到踢我是個大錯誤,我才有可能活得自尊,而最有效的方法是狠狠地咬他一口。這樣他才會有這種認識。
狗仿佛見到了將來的舒適生活。呲著牙,信心百倍地朝主人的大腿咬下去,豎起耳朵準備感受主人的慘叫……狗突然覺得一陣火辣辣的疼痛,迷迷糊糊中看見主人正怒目圓睜。狗一下子清醒過來了,馬上圍著主人搖頭擺尾,希望借此友好的動作消除主人的怒氣,心理卻罵:“連夢都不讓好好做,真正是黑到了家。”
狗依然被踢,隻是被踢的時候多了些遺憾,——在夢中不能聽到主人的慘叫。
語言老到,思想深刻。名為寫狗,但僅僅是寫狗嗎?
冷月祭魂
假如命運折斷了希望的風帆,請不要絕望,岸還在。
假如生命凋零了美麗的花瓣,請不要沉淪,春還在。
人生中會有不盡的失敗和挫折,請不要無奈,絕望,因為路還在,陽光還在,希望還在——珍惜我們的生命。
司馬遷,一位曆經無數磨難的誌者,承受著宮刑的巨大恥辱與痛苦,隻是喉結蠕動了一下子。他懷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遠大理想頑強的活了下來,珍惜自己的生命,最終寫出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司馬遷對我們說:“珍惜生命,就是要能夠忍常人難以忍受的磨難。”
嵇康,一位“竹林”裏的奇才,蔑視權貴,最後遭到殺身之禍。有許多人為他惋惜。其實他完全過一種半官半隱或棄官從文的生活,但他卻偏偏不甘於寂寞,太過於張狂,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最後被殺,一曲《廣陵散》成了千古絕唱。
“嵇康”對我們說:“珍惜生命,就是要有進有退謙虛謹慎,照顧好自己一生。”
晚清王國維可謂是一代大儒,但他卻莫名其妙的自殺了。關於他的死因可謂眾說紛紜,其中一種說法認為:王國維是一代國學大師,改寫出了:“昨夜西風凋碧書,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治學名篇,並對中國古文化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詣;但他卻為一個清朝浪費了自己的生命。
王國維對我們說:“珍惜生命,就是要敢於麵對眼前的一切,勇敢地活下去。”
冰冷的月光照著未名湖畔,如今已不見王國維的身影;“竹林”裏不再響傳出嵇康爽朗的笑聲。今天,一個同樣月明星稀的晚上,曆史告訴我們要珍惜生命,明天不會再有“王國維”們!
書是人生的指南
我愛生命、愛生活、愛親人、愛朋友、愛大自然;在我眼中,生命是書,生活是書,親人是書,大自然是書。因此,我愛書,我以這些書作為人生的指南,去充實、完善、成熟自己。
古人說:“萬物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其實,這裏的書,將知識局限化了。如果我們要真正做一次完美的人必須讀書,讀遍世間萬物!
生命是一本書,是一本曲折離奇充滿悲歡離合、歡歌笑語的書,它將我們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孩童,變成有內涵、有遠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