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一本書展現在我的眼前,一個靈魂讓所有人震撼。
一本書展現在我的眼前,一個靈魂讓所有人都震撼。
——讀海倫?凱勒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是一個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卻度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女子,然而,是這麼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裏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
海倫創造這一奇跡,全靠一顆不屈不饒的心和笑對人生的精神。她憑堅強的毅力戰勝了病殘,用手指“聽話”,並掌握了5種文字。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難怪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說: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是海倫?凱勒!
雖然海倫?凱勒的生活充滿了磨難,可她卻那樣樂觀的對待,她說:“忘我就是快樂。而我要把別人看見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別人耳朵聽見的音樂當作我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快樂!”
看了海倫的故事,我不由得想起了上個學期,學校組織我們看錄象的事情。在錄象中我看到了法輪功導演了一起起慘劇,特別是12歲的小學生劉思影被灼燒的慘象更讓我目不忍睹。他們一點兒也不知道珍惜生命,而是受李洪誌的迷惑,要升所謂的天,真是愚昧、可悲。
我想我們現在是多麼幸福,有美麗的校園、明亮的教室、親切的老師、健全的身體,我們真該好好珍惜所擁有的一切。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都不要怕,要樂觀對待,我要以海倫?凱勒為榜樣,在順境中學會珍惜已有的一切,在逆境中依舊心存快樂。
同學們,學會珍惜吧!
“家長們,請鬆鬆你們的手。”
——讀《野鴨的悲劇》有感
如今的孩子,總生長在大人的羽翼下,長輩設造的蜜罐裏,樣樣事情都不會做,遇到困難時總是束手無策,被家長們寵慣了,就象《野鴨的悲劇》中那群樂不思走的野鴨一般。
《野鴨的悲劇》一文講述的是:一個酷愛大自然的人,年年都會去觀看野鴨南飛的壯麗景色,有一次他帶了一些飼料去池塘邊喂野鴨。幾年後,這群野鴨不僅不再南飛過冬,而且變得又胖又懶,連飛也飛不起來了。
這群被寵得失去本能的野鴨不正和如今許許多多學生一樣?就拿日本的學生和中國的學生比吧:日本小學課前有2、3小時的早起會,讓學生們送報紙、送餐飲高勤工儉學。他們那邊的孩子很少向父母要錢,除非迫不得已,否則被視為恥辱。在中國,從小學到高中甚至就業婚嫁都由父母一手操辦,耗盡積蓄。一些長輩“再窮不能窮孩子”的觀念,使學生認為花父母的錢天經地義,過分地依賴父母,失去獨立性。一個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長大以後會因為不適應激烈、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而深感痛苦;相反,我們常常看到一個童年飽受挫折的人,長大以後事業順利,生活幸福美滿。
吃苦耐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長對孩子的過分溺愛對學生們形成了一種對立能力,尤其是創造能力的抑製力量,使兒童失去對挫折的免疫力。以家庭勞動為例。美國城市小學生在家務勞動上,日均1、2小時,而中國城市小學生隻有0.2小時。教育界稱為“0.2現象”。在我國小學畢業生中,沒有親手洗過襪子、手帕的絕非少數。兒時嬌慣,長大吃虧。
我的父母就不會過分溺愛我,很早就開始培養我的獨立能力,母親一年級就開始要求我早上起床。不管多晚,也要自己疊被子;自己的房間要自己清理,房間的地板自己洗。“人們可以很容易地馴服野鴨,但是,要把馴服的鴨子再變成野鴨就困難了。”“野鴨”就好比學生,“馴服的鴨子”就好比被父母過分溺愛的孩子。不錯,已經被寵慣了的孩子不管在什麼環境下還是幾乎無法恢複成有本能,家長不能抱著一種“樹大自然直”的心理來嬌慣孩子們。
家長們,請鬆鬆你們的手,給我們一片飛翔的天空吧!
讀《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
——童年》有感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腦子—認識的能力—是像肌肉一樣,靠練習,鍛煉而培養起來的。”
高爾基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的許多格言都深受大家的喜愛。如:“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腦子—認識的能力—是像肌肉一樣,靠練習,鍛煉而培養起來的。”等等。但是,你們知道高爾基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嗎?
“在一間昏暗、狹小的房子裏,就在窗戶下麵的地板上,躺著我的父親。他穿著白衣裳,身子特別長,光腳丫子的腳指頭奇怪地摣開著,那雙可親得手靜靜的平方在胸前,手指是彎曲的;快活的眼睛上緊緊壓著兩枚烏黑的銅幣,慈祥的臉孔發黑了,牙齒難看地齜著,讓我害怕。”在高爾基還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便死了。不久後,他的母親也死了。於是,他便與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沒想到的是,高爾基脾氣暴躁的外公,三天兩頭打他。有一次,甚至把他抽得昏死過去。可是,懂事的高爾基知道外公是因為他調皮才打他,所以,他也不責怪外公。
在想想我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們的爸爸、爸爸或外公,外婆不會因為我們的一點兒小錯誤而打我們。在我們2、3歲時,就可以在托兒所裏與自己的小夥伴一起作遊戲。回家後,還能在爸爸、媽媽的懷裏撒嬌。雙休日,是我們最開心的日子。爸爸、媽媽會帶我們到遊樂場去玩。坐在那旋轉的木馬上、那開得飛快的碰碰車上,心裏比吃了蜜還甜。上學後,爸爸、媽媽便會坐在我們身邊,輔導我們做作業,有時還會教我們些課外的知識哪!
在與高爾基的對比下,我們是多麼的幸福啊!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時光,以優異地成績來回報祖國吧!
讀《我的戰友邱少雲》有感
今天我讀了《我的戰友邱少雲》這篇課文。作者那飽含深情的真實、細膩的描寫把我帶入了那令人難忘的日子——1952年10月12日,帶到那硝煙彌漫的朝鮮戰場,帶到那邱少雲烈士犧牲的地方。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隻要一提到邱少雲,我眼裏的淚水就要流下來,是憤怒,是悲傷?是惋惜,還是崇敬?各種感情交織在一起,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邱少雲烈士那感人的情景把我的心都牽進去了。
雖然,敵人已經感覺到他們的前沿陣地不太安全了,可是沒有膽量冒著我軍的炮火出來搜索,隻好把看家的本領“火力警戒”拿出來了。讀到這裏,我心裏有些害怕,怕敵人的“火力警戒”發現“我們”。哎呀!或燒到邱少雲的身上了。讀到這裏,我的心很激動多想大喊一聲:“快,快從火裏跳出來,在地上打幾個滾。”可是邱少雲為了整個潛伏部隊,為了整個作戰計劃一動不動,忍受著巨大的痛苦,人火在身上燒著。此時此刻,我的心繃得緊緊的,不忍心看著他就這樣被活活燒死。多麼可惜啊———個年輕的生命;多麼頑強啊——一位勇敢的戰士,偉大的英雄!我有時再想,他是鋼鐵煉成的嗎?不,他是人,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想到這裏,我的心如刀絞;想到這裏,我心裏非常難過,人類都生活在地球上,為什麼要為了那一點地方而做出對別人利對自己又沒有好處的人呢?為什麼不等以和平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呢?想到這裏我知道了作者為什麼能寫出這麼生動形象的文章了。因為邱少雲那光輝的形象和崇高的品格所以才寫出了這值得千秋萬代流傳的英雄事跡。
想一想,如果沒有想邱少雲這樣的戰士,如果沒有他們的犧牲,我們怎麼會有現在這樣好的生活呢?我們現在要什麼有什麼,如果再不努力學習的話怎麼對得起那些烈士們的犧牲和鮮血呢?邱少雲這樣嚴守紀律,顧全大局和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還有國際主義精神值得我們小學生學習。
渴望綠色家園
“一棵二棵三四棵,五棵六棵七八棵,早許樹木可許多,如今半畝少幾棵”。是呀,哪可不是少幾棵,而是大麵積的人為破壞。聽老人們講:當年,我們家鄉通城生長了幾十年的參天大樹到處可見,還何以依稀聽到狼嚎虎嘯,有的地方呈原始狀態,山清水秀,風景是何等的秀麗。
森林是自然資料的發源地,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備條件,是地球各種要素總和。然而今天的地球,在展示人類輝煌文明和偉大業績的同時,也在告誡人們地球已經千瘡百吼,傷痕累累,生態脆弱,再也承受不了任何打擊。臭氧層出現空洞、氣候惡劣變化、土地沙漠化、嚴重沙塵暴天氣、缺水、森林火災、環境汙染、大量稀有動植物種滅絕等等,人類生存的環境正日漸受到嚴重威脅。工業在快速發展,人們還在濫砍亂伐,導致森林麵積快速萎縮。俗話說得好:“十年成樹,百年成陰”,植被的形成、要經曆一個非常漫長的衍變過程,一旦被破壞,要恢複是非常困難的。
人類隻有一個地球,隻有我們好好地保護它,才能使它成為我們美好的家園。保護環境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首先我們要從自已作起,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積極參加保護生態環境的社會活動,多加宣傳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爭當環保“衛士”,爭做環保“小天使”,使我們的家園,我們的地球變得更加美麗。
隻要我們重視環境問題,加強環境保護,就能把我們的祖國建成一更加美好和諧的新家園。讓人們永遠生活在綠色世界之中!
爸爸媽媽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