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無悔1
殘陽
記憶這個東西很美妙也很無奈,它總是頑固地把人帶到那些逝去的情景裏———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張照片、一個牽動心弦的風景,便會把人拉回很遙遠的記憶中。 多少年了!每當我看到如血的殘陽,眼裏便湧滿淚,湧滿無以述說的疼痛和破碎。那時的我並不理解你內心的苦痛,卻又不願探知你靈魂的秘密。 那天,你告訴了我你保守了多少年的秘密,你說,所有的故事裏最惡劣最無人性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父親在女兒身上的獸行卻被母親原諒著。那晚,我沒有看到月亮出來,星星也躲了起來。我被冰冷包圍著。我理解了你罵畜生般的男人和動物般的女人時的心境和疼痛,理解了你身為妻子的無奈! 然而,誰也無法解脫你。 你孤獨不甘的靈魂總想衝出現實的羈絆,你想以歌唱謀生遊走世界;你想成為作家,寫出你的苦難;你還想..你有太多太多的理想,然而卻偏偏跌入疾病的惡夢。癌細胞早已進入你的身體,你帶著疾病苦苦地掙紮著。看著你因疼痛而扭曲的臉,淚水鋪天蓋地,你在病床上承受煉獄之苦,而我隻能無奈地看著你的生命被癌細胞一天天地吞噬。 那天為送你的靈魂遠走,我一路顛簸嘔吐著趕到你的家鄉,永遠也忘不了那晚停電,野地裏漆黑一片,漫長的等待,漫長的守候,最終,你還是化為一杯塵土。 如今,二十年過去了,時間並沒有使記憶風化,你仍然鮮活地存在在我的記憶裏,並不時地出現在某個夜晚,灼燒著我的記憶。 你瞧,你又出現在殘陽如血的風景裏,督促著我要活得透徹,要努力把握隻有一次的生命。 孫美玉,煙台市藝術創作研究中心專業作家。著有散文集《涉世無忌》、《奔跑的風》,長篇小說《獨自上路》。 (孫美玉)
無悔
我們這代文人,有幸成為文人又不幸成為文人。成也簫何敗也簫何。如此而已。 十七歲時,我參加大三線建設,來到郭沫若先生的故鄉樂山。在那裏我結識了郭老的原配夫人,結緣了文學,開始了文人生涯。從此就有了人生的許多幸與不幸..
當代文人的不幸大致相同,有幸卻各有篇章。我最有幸的是接觸了郭老原配夫人。是
她要我好好打打底子,敎我讀《四書》《五經》,讀《道德經》讀《莊子》《墨子》..“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非攻,兼愛”..多少道理深深根植在靈魂之中。本為打文學底子,卻打了人生底子。其實,文化是人類千百代留下的最深刻的記憶,它不僅是一個人的底子,更是一個民族的底子,一切的基石。 最有成就感的還是兒子。自小我就給他好好打底子。讓他盡知人類最美好的記憶,建設自己,武裝自已。到高考前,兒子已學富五車,自成思想體係。由於英語差些,兒子沒考上一流大學,而是被延安大學的中文係錄取。兒子寬慰我:不在學校如何,而在如何學習。黃埔、抗大最簡陋,出的都是民族精英。孔子上什麼大學來?可他是萬世師表! 我告誡兒子:萬世師表來自韋編三絕,來自三人行必有吾師.. 兒子說:知道啦,還有學而不倦,三省吾身.. 我知道,兒子長大啦,二十年的底子我沒白打!我不由掬一捧熱淚.. 兒子一副天下為己任的樣子攜行囊赴學上路了。 兒子在大學果然很優秀,各門考試全部通過,評為優秀團員,全校多個文學社合成一個大社,他是社長,並是校報總編。他為文學社製定的宗旨是“弘揚延安傳統,創新優秀文化”這就是下一代。 一代一代弘揚創新,文化———人類這最深刻的記憶一切的基石,不會風化,隻會光大! 我們因此而無悔!
深刻烙印
記憶猶如精靈,是生命存在的一種形式。隻是有時她被封存了,經年也想不起,有時她飄忽不定,再撲捉也難以確定。但總有一種記憶 與愛有關,與生命同在。 幾天前,下班有些早,就在某個瞬間,看到一位老人,匍匐在地,手裏的拐杖散在不遠處,他正像一個嬰兒努力地抬起頭,挺著上身,一次又一次都失敗了,他的臉上和地上都沾滿了鮮血,我驚慌不定地走近老人,蹲下來,觀察老人,知道是走路摔倒了。我毫不猶豫地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幾個人一起招呼老人不要再做起身的努力了,但老人依舊重複著徒勞的動作,抬頭放下,放下再抬,讓人心焦又心酸,問他住哪裏,哪裏難受,他說話含糊不清。我試探著一邊搖著手中手機一邊說,你兒子的電話?兒子的電話?1300535XXX,老人很清晰很連貫地說出這11個數字,我和身邊的人驚喜地撥打了這個號碼,接通了,果然是老人的兒子,兒子聽了電話知道了地點就急急地說我馬上到,就把電話扣了。就在這時一輛110巡邏車看到老人停了下來,一位警察對我們說,這個老人是他們轄區的,120也在這個時候來了。
我回到家跟家人感歎,老人身邊一刻也離不得人,尤其是這種腿腳不靈便的老人更是如此。話音未落,我的手機響了,是老人的兒子來的電話,他說剛才真失禮,慌張得連聲謝謝都沒說,他父親這會兒已經處理好臉上的外傷,很平穩,沒大礙了,他說父親是老年
癡呆,有七八年了,後來又腦血栓了,更是行動不便,思維混亂,常常是連自己的家人都不認識。我委婉地說,這樣的老人不能離開人,即使有些時候把老人放在家裏,衣服上也要留個聯係方式。老人的兒子稍一頓,聲音有些低沉了:我這個手機號大約用了十年了,剛病的時候,家裏人就嚇唬老人,你可得記住你兒子的電話,要不你就找不到兒子了,誰成想老父親的記憶越來越壞,可就隻記得這幾個數字,隻要一看見手機,就能清楚地背誦還不打哏,腦血栓那年,在病床上睜開眼看見我,就背1300535XXX。老人的兒子聲音有些哽咽,我也不敢再張口說話,眼淚即將奪眶而出。 在沉默裏我們把電話扣掉了,這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但我相信我無法忘卻,因為有一種東西,總也不需要想起,但也永遠無法忘記,那就是愛,與愛有關的記憶,哪怕是經過了時間的風化,依然會刻骨銘心。
一絲血脈
也許,你會講一口流利的英語,讓人們讚歎不已;也許,你能說一段動人的法語,讓人們如癡如醉。但請不要忘記你的母語———漢語,不要忘了身上流淌著的華夏民族的血液,不要斷了那維係你我的一絲血脈。 隨著世界一體化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逐步加快,多樣文明如潮水般向我們侵襲而來,而英語,這一門最廣泛的語言,衝擊著我們的耳膜。 你可曾因一門英語的不及格而失掉獎學金?你可曾因一門英語的不過級而為畢業證書愁眉苦臉?你可曾因英語表達的不流暢而失掉了一次又一次的麵試,一份又一份的工作? 在每一次的痛苦遭遇中,你甚至問自己,處處是英語,漢語是幹啥用的?這門母語,還有說的價值嗎? 在多元文化的競爭中,身旁年輕的選手個個健步如飛,而我們的老祖宗似乎有些氣喘籲籲,步履蹣跚了。 看看身邊那些牙牙學語的幼兒,還沒學會普通話,卻已開始念念有詞地唱A、B、C、D歌了。聽聽現在中學生的耳麥裏,大段大段的詞曲全是英文說唱。而廣告、包裝,你看得到中文的地方,那一定有英文;你看得到英文的地方,卻見不到中文。明明是中國生產,中國銷售,還非得弄個MadeinChina,是怕國人看不懂中文嗎? 時代的發展,需要我們掌握一門門的外語,但切不可數典忘祖,丟掉了我們的根本。 都說血濃於水,維係著這一方水土,聯係著整個中華民族的,是我們的文化,是我們的母語啊! 縱觀曆史的長河,在眾多文明的誕生與消失、衰落與興盛中,在同我們一同到來的古文明中,中華文明是唯一一個沒有斷層的文明,它就這樣深深地延續至今,而這一切或多或少與我們統一的文字有著關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