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3(1 / 3)

第七章3

給自己一方天空

若生為林木,我當欣欣以向榮;

若生為幽草,我當萋萋而搖綠。

如果是小草,就不要羨慕大樹的偉岸參天,你依然可以長成一片翠綠;如果是麻雀,就不要羨慕雄鷹的搏擊飛翔,你依然可以在枝椏間尋找快樂;如果是小溪,就不要羨慕大海的驚濤拍岸,你依然可以在山澗自由流淌。生而為人,就不要羨慕別人的天賜良機,做回自己,給自己一方天空。

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似乎成為了畫界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若刻意模仿,必定邯鄲學步。但是齊白石之後,又有多少蝦隨意舞動於那一紙清波;徐悲鴻之後,又有多少駿馬任意奔馳出一卷平川。我們要做的僅僅是表現出自己,展現自己的風采。如果生活是一座壁立千仞的高峰,走好自己的路,就算無法登上頂峰,也可以在峰回路轉中體會途中美景,又何必為登頂不成而惆悵。撒哈拉漫漫沙路上,曾留下三毛無悔的足跡,她的生命宛如萬裏黃沙中一眼微笑的井;龍門千佛古色古香的遺跡中,曾留下席慕容無悔的依戀,她的生命宛如千百年站成的一棵樹;阿裏山日月潭秀山麗水的風光中,曾留下林清玄無悔的記憶,他的生命宛如一片飛上藍天的白雲……隻有敢於展現自己,隻有敢於在自己的藍天下振翅高翔,生命才會煥發出奪目的光彩。

作家屠格涅夫曾說,要找出自己值多少,那是別人的事情,重要的是做好你自己。你不比一顆星暗,不比一棵樹低,天生我材必有用,別人可以胸懷“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宏圖,我們卻可以擁有“暗香浮動月黃昏”的美景。詩人說過,我是這個土崗子上最出色的麥子。是啊!不必羨慕別人的輝煌,勇敢表現出真實的自己,你就是最棒的。

也許誕生了馬拉多納的足球場上再也不會有這樣一位足球天才了,但是在那裏依然可以有更多無名的球員,他們不為爭得如馬拉多納般的榮譽,隻為揮灑青春無悔的汗水而盡情奔跑;也許柏拉圖的雅典學院,再也不會有這樣一位思想家,但在那裏卻有更多默默耕耘的學者,為捍衛真理而感到快樂。

雖然沒有翅膀,但我依然擁有頭頂的一方晴空。

作文?想說愛你也容易

作文難”,學生、老師的抱怨,已非一天、兩天。而對作文的“指導”“輔導”之類叢書,又不可謂不多。然而,為什麼我們的作文現狀仍是那麼的“不堪入目”,不受歡迎。這恐怕真有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筆者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學語文教師,無意再“添油加醋”。隻是出於對自己教學的反思,出於對職業的忠誠和一份責任,故而老“調”重“談”。

我們知道,傳統的作文寫作曆來強調兩點:寫什麼?怎麼寫?應該說,這種強調無可非議,而且,我們的無數教師和學生在這兩方麵也可以說是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努力。現在,我想說的是,這兩點隻是就作文本身的寫作而言的作文,想說愛你也容易;而對於作文的命題者(多數情況下是老師)和寫作者(學生)似乎就少有提及,隻是由於考試的需求,所以一個隻管“布置”,一個就隻管“寫”,這也就難怪學生、老師都被逼得“苦不堪言”。

那麼,在我們平時的作文教學中,師生首先應注意什麼呢?我以為,教師在對學生作文前的指導中,“思路”的點撥,“技巧”的提示,是完全必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命題意圖和學生的寫作衝動應是作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換言之,教師的命題一定要本著“有利學生成長”這一根本出發點,切合學生的思想實際,找準他們的“情緒興奮點”。說白了,我們老師在每次命題時,首先應該想一想:我為什麼要給學生出這樣一個題目?意圖是什麼?目的何在?是想引導學生進行人生經驗的總結,人生哲理的領悟,還是情感的熏陶?總之,要讓學生在動筆之前就非常清楚地知道老師的“別有用心”。當然,或許一開始我們的學生會有抵觸,甚至反感,會以為是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這就需要我們老師有足夠的愛心、耐心、恒心,更加一份責任心——將作文這一“雕蟲之技”升華為相伴學生一生的精神食糧,在每次作文之前,強調又強調:作文對於我們成長、成才之絕對意義;寫好每一篇作文,不隻是對讀者(教師)負責,也是對自己的言論、思想負責。“文如其人”,絕非虛言。我想,如果我們的老師、學生都能站在這樣一個高度來審視我們的每一次作文,都能以這樣一種“責任”意識來看待作文,恐怕我們的作文會是另一番景象吧。尤其是對學生來說,隻要他明確了作文的意義所在,就一定能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並進而產生寫作衝動,變老師“要我寫”為“我要寫”,這樣一來,師生之間的“敵意” 不僅自然消除,恐怕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也更多了些真情實感。

正是基於這樣一種思考,筆者在目前的高三作文前期訓練中,一改以前作文訓練的模式、序列,首先強化學生對作文的態度、認識(高三學生的認知水平已能讓他們明白一些道理),每次作文命題,我都會“苦口婆心”地對學生進行一番“思想教育”,目的是一定要讓他在動筆之前就非常清楚地知曉:為什麼要寫這篇作文, 這篇作文對他而言會意味著什麼。為此,剛進入高三時,我讓學生思考怎樣“開始”(以“開始”為話題)一段嶄新的曆程;時值國慶、中秋,我及時送給學生“祝福”“禮物”(“祝福”“禮物” 話題);針對社會上有人中彩“一夜暴富”,各種選秀讓所謂的“普通人”“一夜成名”等現象,組織學生討論如何看待“成功”(“成功” 話題);麵對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高考時間的一天天臨近,讓學生去明白“爭”(以“爭”為話題)的含義……經過了一段並不算太長的時間,我發現我的學生首先是精神麵貌有了很大改變,以前隻要聽到要寫作文,大都會不約而同地叫苦;現在卻多了一份期待。我不敢說他們的作文水平有了多大的提高,但我敢肯定地說,他們現在對作文的態度,較之以前,認真得多,負責得多,平時再三強調的卷麵、書寫、錯別字改善明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他們在作文中表現出來的純淨情緒、理性思想,更讓我欣喜不已。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這樣做,絕不是什麼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目的是增強師生各自對作文的責任感,凸顯作文在我們生活,學習中的重要性,如果我們的老師、學生都能把作文放在“做人”這樣一個高度來用心命製、用心寫作,我想說:作文,愛你也容易!

愛心永駐(三幕劇)

最近的一次班會上,老師別出心裁地讓我們看了一組關於“愛心”的三幕劇,要求我們說說看後的感悟,老師最後做了簡要點評,下麵就是這次班會的簡要記錄情況。

第一幕

地點:硝煙彌漫的戰場

時間:抗戰時期

人物:排長與戰士小吳

劇情:排長和小吳一直堅守著這塊戰略高地,敵人的火力仍然凶猛無比,很多戰士都已經光榮犧牲了。突然,一聲呼嘯,一顆炸彈從天而降,小吳猛地撲向排長,用瘦弱的身體掩護他……結果讓觀眾感到意外的是小吳原先趴的地點被炸了個大坑,而他和排長安然無恙。

第二幕

地點:街巷

時間:漆黑的夜晚

人物:盲人與路人

劇情:一個盲人竟然提著一隻燈籠在街巷中行走。俗話說“瞎子點燈——白費蠟”,這種思想一直支配著人們,所以一個路人感到奇怪,便問盲人原因,盲人回答:“我雖然看不見路,但我提著燈籠,別人就能看見我,而不至於撞到我,同時他也能看清路麵。”

第三幕

地點:醫院

時間:同樣漆黑的夜晚

人物:小湯姆和他的父母

劇情:小湯姆不幸得了絕症,他的父母悲痛欲絕,父母想替小湯姆完成他最後的願望,就問他還想要什麼,小湯姆出人意料地回答:“我想把我還健康的身體器官移植給需要的人。”父母對視良久,然後表示同意,因為他們知道小湯姆從小就充滿了愛心,總是喜歡幫助別人,孩子的最後願望也在情理之中。小湯姆雖然將要離開人世,但他的器官在救了別人的同時,生命還在人間延續……

感悟:出自愛心的舉動,看似意外,卻在情理之中。在於我們獻出愛心幫助他人渡過難關的同時,也使我們自己受益!換句話說,助人也是在助己!

這種結構方式,作者用跳躍性的思維方式,截取生活中的幾個橫截麵,它不要求故事的完整,情節的連貫,但將“愛”這人類生活中一個永恒的話題,詮釋得清清楚楚,讓人感覺到這種種愛的奉獻看似出人意料,卻又那麼合情合理。

4. 散點式結構

散點式結構的優點是選材的範圍廣闊,可以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裏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氣和胸襟。

請看下麵這篇文章:

危險是什麼

——訪大千世界

雪花說:危險是橘黃太陽升起的一刻,他的火熱讓我身心融化,從此,我便不再是我了。

小溪說:危險是我迷了路,不小心流入了苦澀的死海,我的自由也就不複存在。

臘梅說:危險是春光乍泄的時候,冰雪消融,那些千姿百態的“嬌娘”也該出閨了,我隻好躲入土壤中,留得暗香在。

柳樹說:危險是稻穀成熟的季節,他們用金黃加冕,我卻用它來表明頹敗。

田鼠說:危險是貓頭鷹,瞧,他正睜一眼閉一眼“瞄準”我呢。

獵豹說:危險是偷獵者的獵槍,他們用歡呼聲宣告我生命的消亡。

小喜鵲說:危險是杜鵑的到來,她總是將孩子留下,而她的孩子,又總是將我們擠出溫暖的家園。

烏鴉說:危險是樹旁的人家,他們老是不明事理,總以為我的叫聲給他們帶去了災難,每次都將我趕走。這是哪門子的事呢?

嫦娥說:危險是那兩顆仙丹,我本以為長生不老是人生最大追求,哪知……唉,如今隻有“獨寒”了。

小王子說:危險是我嬌弱美麗的玫瑰,她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花,可是,她總是把刺高高揚起。

統治者說:危險是人民的思想,那是比劍更可怕的東西,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憂愁者說:危險是頭上的一方天,誰知道它什麼時候塌下來,哦,我到底應該躲在哪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