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劫難(1)胡子來了(1 / 1)

急促的馬蹄聲夾雜著胡子尖銳的吆喝聲把河沿屯住家戶的窗戶紙震得“嘩嘩啦啦”響。睡夢中驚醒的老少爺們兒光著腚從炕上迷迷瞪瞪地出溜到地上,抓過靠在牆角的頂門杠頂好門。把門頂牢靠後他們才從睡眠狀態徹底蘇醒,知道又鬧胡子了,趕緊再爬回炕上,撅起光腚,耳朵貼近窗戶聽外麵動靜。窗戶前排列起一排大白光腚,在月光下閃閃發亮。

人喊馬嘶,胡子旋風般掠過河沿屯正街向東疾駛。街上居民放心了,知道這是一股大綹子,目標肯定是屯子東頭兒關家大院。他們對自己的安全放心之後,就多少有些幸災樂禍:“老關家該倒黴了,誰讓他家有錢呢?兵荒馬亂年月不能太趁錢,錢多了招禍。像咱們沒錢的,倒好歹能睡個安穩覺。”說完連打幾個哈欠,“哧溜哧溜”鑽進被窩,拽好被角躺舒服了鼻子裏這才哼一聲說,“老關家也不是好惹的,光快槍就有二三十杆,夠胡子喝一壺的,多半兒又得像前幾次一樣,白忙活半宿。”

清末民初活躍在遼河一帶的胡子按照搶劫對象不同可以劃分為兩種:一種是專搶小家小戶的綹子。這種綹子一般來說人數少,規模小,武器差,行動相當迅速隱蔽,目標也不明確,得機會就搶,搶了就跑。另一種是專搶豪門大戶的大綹子。這種綹子規模大,人數多,武器好,行動時講究造勢,動手前招搖呐喊槍炮齊鳴,目的很明確:在氣勢上壓倒對手,不戰而屈人之兵,就像野獸撲向獵物前先要發出咆哮一樣。

今兒晚上的這股綹子顯然是大綹子,敢搶關家大院的綹子小不了。關家大院是方圓幾百裏有名的大戶,光“千頃牌”正廳供桌上就供了兩麵,一塊牌子一千頃,兩塊就表示擁有兩千頃地。關家大院占地十八畝,三進大院長幼有序,前院正房五間,中間正廳供著祖宗牌位,右手兩間作為會客之用;左手兩間是老爺和周姨太的臥室;中院一排五間住著晚輩家眷,左右廂房作為丫鬟老媽子的住房;後院麵積最大,糧倉廚房馬廄豬圈長短工全在於此。後院牆外直到遼河邊是關家菜園。丈把高的圍牆四角豎著四座炮樓,每座炮樓上六杆快槍。一有風吹草動,全家老少加上長工短工十八口子丁壯和不帶孩子的媳婦丫頭三十來號人一起上陣,二十四杆快槍的火力足以讓大多數綹子望而興歎知難而退。

響徹夜空的槍聲驚動河沿屯居民的同時也驚動了關家大院。關家大少爺關作軒第一個跑到前院老爺房門口,嘴湊近門縫急切地喊道:“爹,屯子裏響槍了,聽動靜兒是股大綹子。”

關老爺響亮地咳嗽了一聲,不緊不慢地說:“慌什麼,胡子哪年不來個兩三趟?媽拉巴子也沒見把咱關家大院咋的了。能拿槍的都上炮樓。”

大少爺得令,摘下成年累月掛在老爺門框上的鹿角號“嗚嗚嗚”一通猛吹,據說鹿角號掛門上能辟邪。大院裏的老少爺們兒聽見號角聲立刻就會按照往常的規矩分別奔向各自把守的炮樓。

大少爺吹號角的功夫,關老爺已經綁紮齊整:一身短靠,腰間殺一條板帶,右插短槍,左別號角,幹練利落威風凜凜,清冷的月光下眉宇間露出一股殺氣。

健步如飛奔上前院主炮樓,站在頂層的露天崗樓上,關老爺放眼望去,月光下,大院四周情況盡收眼底,河沿屯方向馬蹄聲疾,一股胡子馬隊“轟轟隆隆”地向大院奔來,就像決了堤的遼河水洶湧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