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女人是感情動物
引言:在人們發展和愛人的感情及肉體親密關係時,會有一種無意識的恐懼心理,害怕在成人關係的親密之中會失去他們自己,害怕會回到那種與對方溶為一體的狀態,害怕在這種狀態中他們會被吞沒。他們無意識地擔心他們不會重新獲得獨立於對方的自我感。委身與性交會激起絕對滿足、極度快樂與和諧統一的感覺,但同時也產生受限製、受約束、受監禁的感覺。對於某些人來說,因此憶起的早期融為一體狀態的消極方麵竟使他們感到如此心煩意亂、難以應付,他們甚至感到還是沒有這樣一種關係為好。他們有一種不同的自身體驗,也許是更自由的自身體驗。
女人是感情重
在人們發展和愛人的感情及肉體親密關係時,會有一種無意識的恐懼心理,害怕在成人關係的親密之中會失去他們自己,害怕會回到那種與對方溶為一體的狀態,害怕在這種狀態中他們會被吞沒。他們無意識地擔心他們不會重新獲得獨立於對方的自我感。委身與性交會激起絕對滿足、極度快樂與和諧統一的感覺,但同時也產生受限製、受約束、受監禁的感覺。對於某些人來說,因此憶起的早期融為一體狀態的消極方麵竟使他們感到如此心煩意亂、難以應付,他們甚至感到還是沒有這樣一種關係為好。他們有一種不同的自身體驗,也許是更自由的自身體驗。
人們為了解脫親密的恐懼會采用的一些方法。經常表現出的情況是,夫婦中總有一方比另一方依賴性更強。誰處在依賴的一方往往是固定不變的,但也有的時候誰更依賴是來回交替的。在大多數夫婦之間,婦女是依賴的一方。一般都認為她們更"粘",對對方需求更強烈,經常處在無依無靠的地位。婦女比男人在他們的關係中似乎更重感情。而男人在夫婦關係中
卻經常顯得更加獨立且有安全感。男人的依賴需要往往是深藏起來的,一是因為他們心理上發達,二是因為男人更社會化。 男孩子一直接受母親的養育,他們用不著離開母親,並且可以期望得到不斷的感情滋養,而這反過來就使他們在感情上沒有象婦女們那樣感到饑渴。他們的依賴需要表現出來不那麼強,這是因為它經常得到滿足。女孩子的情況不同了,她們必須不再期望從母親那裏獲得更進一步的養育,她們要在社會中成異性。所以,女孩子們感到喪失了被養育的權利而感情上感到饑渴,她們感到對她們有些不公正(為了弄清楚為什麼她們被母親們推開的原因),她們感到仿佛她們的感情需要是如此強烈,以至於都擔心也許在她們內心深處有一口永不幹枯的感情需要之井,這口井她們還得藏在心裏。既然婦女並未期望從她們的丈夫那裏得到令人滿意的感情營養和理解,男人們不能提供足夠的這類營養也就在某種程度上被接受了,並且也是在婦女預料之中的事。在結合的初期,因為感情處於高潮,這種感情的營養的源源供應似乎是大有希望的。隨著時光的飛逝和男人熱情的減退,婦女們總是出現一種極大的失落感和失望感。對於男人們在感情方麵的漠不關心態度,她們經常表現出一種倨傲態度。這種對感情的輕蔑很少直接表現出來。 婦女們表達她們的感情需要,往往表現為一種指責。一個女人感到失望或沒有得到她如此需要的關心和體貼時,總是感到心煩意亂,因為雖然她可能承認她得不到她所需要的東西,但仍在與這種想法做鬥爭,因為她實在太想達到目的了。婦女可能宣布在夫妻關係中她沒有樂趣可言,他給予的感情太少等等。他剛要求她說得更具體一些,因為他弄不清楚她到底說的是什麼意思。他對這些指責的反應是生氣,這反而使她害怕起來。她認為要更具體說是難以辦到的。她納悶為什麼他竟然不明白她的意思,他怎麼會不了解她的心情?她就能做到不用他說出口憑直覺知道他在想些什麼?她也開始感到緊張,因為她那最不祥的預感正在成為現實。 她正在被推開,被排斥,因為她的需要已被揭露了出來。她常常聽他說她要求太強烈了,說他根本不知道她想要什麼,又說不管他做什麼永遠不對,她感到情況也的確如此。這種鬥爭經常以下列方式解決。她哭了,並且退到一邊,獨自嚐著悲傷的苦果,她又一次感到她生氣也是無能為力的,她感到失敗的絕望。她想她永遠得不到她所需要的東西,這是他的錯,也是她的錯,因為她甚至都弄不清她到底需要什麼。他擁抱了她,並給她一個吻,這樣她就感到好受 多了。於是問題解決了,直到下一次為止。他為問題的解決鬆了一口氣,他的想法是,這一切都是由於她的苛求,而與他的行為沒有什麼關係。他可能有一點內疚,雖然這是遊移不定的,而且他也不能明確說出感到內疚的具體內容。他可能為她的情緒不好感到不悅。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婦女感到她的要求太高,所以男人建築一道防線以掩飾自己的 感情饑渴和自己的"女性化"情感,看起來是必要的,因為婦女的要求總似乎是貪得無厭。 與其說他不知道如何充分表達自己的感情,還不如說是她要求得太多。婦女的心理使她有能 力適應這種動態,防止她的男人產生這類饑渴感覺,並且保護她的丈夫不受這些感情不滿足 的侵擾。她不想揭露他的弱點,因為那樣她便會揭破他是一個愛她並照顧她的人這種幻覺。 她曾尋找一個人以代替她的母親,她期望她最終能找到一個重新給予她愛與關懷的人,因此和他結合了,而把他滿足不了她的要求的可能性隱藏起來。一旦她發現了他不能,她就感到遺棄並且重新陷入寂寞。
家要有愛
我們或許也看到了父母輩們自己的兩性生活也並不快樂,和我們子女之間,也不見得有什麼程度的溝通,或相互地尊重,相互地接受到什麼程度了。我們的父母讓我們深切地承受到他們的愛了嗎,我們自己又對父母表達了什麼愛了嗎?也許,父母認為隻要他們辛勤工作,讓我們孩子們溫飽,讀書,長大各自婚嫁,便完成了我們在"他們"家的婚姻生活教育和愛情生活教育了。我們父母從來不認為他們有義務或責任或耐心來表達他們對子女的愛,也從不真正關切父子、母女之間細膩的感情溝通。感情的表達,在必要的時候,它是一種能力。痛哭也是一種表達能力,溫和含蓄也是一種表達能力,安靜等待也是一種表達能力,拳打腳踢也是一種表達能力..我們自己用了什麼樣的表達方式了?我們對感情的表達方式,似乎一直停留在需要別人提醒或自己提醒的階段,尤其是在我們表達"不滿意"別人的愛的情緒上。 我們對我們所愛的人暴跳如雷,很快地失去耐心,很驕傲地想離開。為什麼呢?這可能牽涉以個人修養的問題吧!或者是戀愛的人都有自大自狂?或者是我們一直認為自尊心、麵子的問題比"愛"的意義更大?如果不爭個"你輸我贏","看誰厲害"的尊嚴回來,就覺得"愛的麵子"不夠大,不夠光采?真正的生活需要極大的愛。愛的生活也是兩性的生活,如果我們不能好好地愛,我們就無法好好地生活。生命的第一課題是什麼?是我們接受了母親沒有條件的愛。透過了母親的愛,這個世界才接納了有條件的愛。透過了母親的愛,這個世界才接納的我們的軟弱和哭泣。也許我們這一輩子也不像母親的愛那樣去對待別人,別人也不見得愛我們,但是,我們永遠無法脫離生活,永遠無法脫離男女、兩性、愛情,永遠無法拋開與其他人類的接觸與關係.. 我們敞開心扉,不顧一切地愛吧!隻要不是傷害(隻是偶而地傷害到你自己的麵子和自尊),你為什麼不能和其他同類好好地相外和相愛呢?生命中還有比這更重要的事嗎?當男人用很凶的眼神威脅你時,隻要他嘴裏沒有不幹不淨地罵,也沒有要打人的樣子時,他很可能是在向你撒嬌而不是威脅。其實,我們女人是絕對了解風情的。但是我們很少想去了解男人。 大凡隻要與我們有著重大現實利害關係的,我們才會想了解並掌握。因為,我們女人大都隻想保持現狀。
女性渴望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