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能忘記過去
引言:自嘲者,必定熱愛生活,有生活情趣。如果不熱愛生活,誰會去發現自己的可笑之處,怎麼會覺得這可笑之處可笑,又怎麼會將這可笑之處講出來呢!不熱愛生活的人,不會去找樂,更不會在自己身上找樂,他隻會在別人身上找樂來滿足自己。
自嘲的哲學
自嘲,大致意思就是自己開自己的玩笑。不過,要真探討起來,這樣說就不能說明其真正的內涵了。 自嘲,是一種生活哲學。 自嘲者,必定熱愛生活,有生活情趣。如果不熱愛生活,誰會去發現自己的可笑之處,怎麼會覺得這可笑之處可笑,又怎麼會將這可笑之處講出來呢!不熱愛生活的人,不會去找樂,更不會在自己身上找樂,他隻會在別人身上找樂來滿足自己。 自嘲的基礎是自信。不自信,不可能自嘲。你讓阿Q拿自己的“癩頭”自嘲,那是萬萬不能的,不但不能,就算你提到“燈”,他也會跟你急,輕則“怒目主義”,重則“他奶奶的”。有了自信,才敢自曝家醜。小品演員潘長江,身材矮小,但不自卑,自稱“袖珍男子漢”,常拿自己的身高開玩笑,一句“凡是濃縮的都是精品”,成為一種自信的象征,自嘲的標誌。
自嘲不是自輕自賤,更不是自取其辱。自嘲是一種謙虛,是自我曝光缺點,是自我的一種調節。所以,自嘲與那種低級趣味地互相罵娘和罵自己是孫子是全然不同的。林肯曾經拿自己的長相開玩笑:一個婦女說他長得醜,他申辯說不能怪自己。婦女反駁說,原來不怪你,但是你出門就怪你了。誰會真覺得林肯醜,我們隻會覺得他可愛,平易近人。著
名書法家啟功寫過一個自嘲式的自傳,裏邊說:中學生,副教授。博不精,專不透。名雖揚,實不夠。高不成,低不就。癱趨左,派曾右。麵微圓,皮欠厚。 寥寥數言,謙虛的長者形象躍然紙上。 自嘲能增加生活的樂趣。《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裏的張大民,整天嘻嘻哈哈,常拿自己打趣,表現出了樂觀的精神,就算苦中作樂吧,也給生活帶了笑聲。 自嘲能解除尷尬。著名電視主持人楊瀾,在一次大型活動的主持中,突然絆倒在地。楊瀾不慌不忙,自嘲道:“我的滾翻動作還不過關,下麵請看著名的舞獅節目。”尷尬就這樣輕輕地化解了。 自嘲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二戰時期,丘吉爾到美國尋求援助。這天,他正泡在白宮的大浴缸裏,羅斯福突然搖著輪椅進了屋。丘吉爾說:“羅斯福先生,您瞧,我這個大英帝國的首相,可是什麼也沒對美國總統隱瞞啊!”兩人一陣大笑,一切問題都在那坦誠的笑聲中解決了。 著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很善於自嘲。他有位悍妻,曾當眾把冷水澆到他的頭上。蘇卻說:雷聲過後,必有大雨。後來他還進一步總結道:一個男人如果娶了個又醜又惡的妻子,就會成為一個哲學家。 究竟是自嘲讓蘇格拉底成了哲學家,還是哲學讓他學會了自嘲,不好弄清楚。但自嘲確是一種生活哲學。
美妙的人生旅程
神說:一段完美的生命旅程,無需太多華麗的言語,複雜的色調,隻需心底那一份份簡單的感動。 當幾經生產,鏈接,我匆匆地抖落身上繁多的塵埃,帶著希翼,帶著激情,帶著躊躇滿誌,帶著可數的黑墨,開始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也許路途的終點沒有陽光的嗬護,但我依然會快樂地前進,用坦然去傾注生命,因為我選擇了青春,選擇了遠方,選擇了未知但必定壯麗的明天。 麵對斷臂的維納斯,我曾對她的殘缺而惋惜; 麵對教員揮舞雪花的風姿,我曾為平凡的自己而傷感; 麵對不起眼的紀念碑,我曾為戰士在硝煙彌漫的戎馬倥傯而哀歎。 時代的演繹,世事的碰壁,幼稚的心開始成熟。在人生畫卷上,我留下了太多的失誤,留下了太多的不愉快。天真的雙眸也早已暗淡,而駐滿了深沉。年輕的我開始清醒,開始明白“為誤了頭一班火車而懊悔不已的人,肯定還會錯過下一班火車”這一道理。我知道:對於誤筆,我無法改變什麼,因為我是鋼筆;對於挫敗,我隻是一個路過的孩子,我的明天還很漫長,我的未來屬於遠方。為了甘露,我隻有繼續在悠悠歲月的刻刀間演算,直至生命的結束。 維納斯正因為失去玉臂才深深地孕育著多種多樣可能性的生命之夢;
一支鋼筆,沒有太多的功能,卻有著“願為春蠶吐絲盡,甘作紅燭照人寰”的心胸; 一個人生前的寫照並不在於他死後的魂墓。就如托爾斯泰墓,美麗的不是風景,而是靈魂。 隨著生活的衝洗,歲月的灼燙,經驗的積累,我將慢慢退出曆史,結束我的鋼筆人生。回堪昨日,我不會哭泣,而會微笑著繼續,因為昨日中我學會了樂觀,因為霜葉紅於二月花,因為今年花勝去年紅。淚水不是我的知音,因為我懂得,困難不是生命的尾聲,而是動力的開始。挫傷就如一滴滴墨水,在無息間給了我飛翔的翅膀。即使在人間最陰冷的角落,我仍會向快樂出發。因為厚厚的繭是一種踏實,是神對我的慰藉。 用思想組成句子,用智慧構思故事,用滄桑預演明天,偉大的金子也會在平凡的沙粒中孕育。 有一天,我老了。麵對如詩的畫境,我會讚歎: 多好啊!因為活著很美! 多棒啊!因為明天會更加感人!
創造風格
為什麼服裝設計師總要千方百計地設計一套又一套的時裝?為什麼我們的祖國在前進的號角中總夾雜著這樣一句話——提倡科技創新?為什麼一座座拔地高起的高樓不沿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建築的風格?一切的一切,隻因為時代在變化,人的思想也在變化。時裝要迎合時代潮流,發展要與時俱進,生活賦予了我們創新的動力。 跳出圓圈的枷鎖,創造新穎的風格,這是一個充滿智慧的選擇。 今天接過試卷,我不由的在心中讚歎——這是語文考試的一大革新!沒有了平日裏框架式的出題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更能體現水平的試題結構,我不敢說規範化的試題有何弊端,但我可以說,創新需要勇氣,它不僅是在選拔人才,更是在引領中國文學走向風格化,這是一個成功的前奏! 我們在適應別人的創新,而為何我們不嚐試著跳出枷鎖呢? 當你看到身邊的交通警示牌上寫著“小心慢行”,而美國的交通警示牌上卻寫著“如果想讓你的車子遊泳,請照直開”的時候,你是否感受到了風格的魅力。“小心慢行”一句極其規範化的話,或許隻會讓人不屑一顧;而創新的產物卻不一樣,它在給人幽默感的同時,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位駕駛員的心中。一成不變的事物,有時並不能達到理想的目的,而帶上風格的創新,哪怕隻有一點點,也許會讓人擁有喜出望外的收獲。這就是新生事物旺盛生命力的寫照。 也許你要說,被圓圈套住的事物有章可循,它更穩定;可是別忘了,跳出枷鎖,創造風格,永遠領先於被規範化的條條框框,因為它被注入了一種鮮活的思想——創新。 貝多芬說過,一個卓越的人的一大優點,就是在陳舊與新穎之間果敢地選擇了新穎。
麵對同樣一顆石頭,許多雕塑家都說它是一個不屬於藝術的頑石,可是羅丹以他特有
的眼光識慧於這顆石頭,並把它雕成著名的大衛像。正像其他雕塑家所言:這顆石頭上的紋路與藝術相悖離,可是為何羅丹卻不這麼認為呢?因為他走了一條不常規的路。他用自己的技藝,避開石頭固有的紋路,創造了雕塑界的一大“奇觀”。 是什麼東西如此出類拔萃,是什麼東西敢於走出枷鎖,實現完美?是創新,是一種與眾不同的風格,是它們在向“規範”挑戰,是它們為敢於創新的人蓄積了勝利的呐喊。 規範化的城市、街道,規範化的工作、學習,規範化的生活、娛樂,是否已經讓你厭倦了?沒關係,隻要你帶上在規範的圈子裏所學的知識,用勇氣武裝自己,帶上一顆年輕朝氣的心,堅定地跳出這一束縛思維的條框,你就會看到創新在向你招手,它會帶領你走向生命的另一個極致! 自信一點,跳出枷鎖,創造風格吧!看吧,前方的鮮花在為你歌唱,因為你是明智的!
夢想奔跑
有時候我們會像小孩癡迷一件玩具一樣,朝著自己的,看著美麗的光球,不停地加速,到眼前才發現那原是海市蜃樓。 於是後悔了,後悔在跑的過程中推動了欣賞風景的機會,想要折身返回,卻發現風景已逝,無可挽回。 其實,人在跑的時候,不要隻顧著深邃的藍天,我們的腳下還有廣袤的大地。 在人生起跑線上,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起點,也會有一個終點。 快樂的人在奔跑的過程中會享受沿途的娛樂。 抱怨命運的人,在奔跑的過程中會喪失那一份信念,最終無功而返。 曾在《感動中學生的一百篇故事》中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十幾個身有殘疾的小孩進行比賽,其中一個跑得飛快,忽然一個小孩摔倒在地,觀眾的心猛地一驚,比賽不能進行下去了,但出現的場麵卻讓所有在場的人感動得流下眼淚。其餘九個小孩都停下自己的腳步,全部走到這個摔倒小孩的麵前,扶起他,對他的傷口進行短暫的處理,然後手挽手“走”向終點。 這是一次特殊的賽跑比賽,我不知道最終的結果如何,但我想他們十個人一定會成為很好的朋友,不為比賽的結果,就憑那停下來的瞬間。 朋友,在奔跑的過程中,你是否有過此種經驗,不論有沒有,在今後的人生中,你需要這種經驗,為著這份善心,我們終究要改變頭腦中一些根深蒂固的觀念。 在高考前夕,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地捧著一個水晶球,不甘心落後,爭先恐後地向前跑,生怕落在後麵。忽然間一個同學說了一句話:我們是被線羈絆的風箏。一瞬間,所有的同學都清醒了。原來,我們在奔跑的過程中除了競爭,還有那麼多純潔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