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得要死的趙叛徒家的妹子水竹兒趙小雪發了洋財回來了。
凱縣浦裏河畔小小的山村,轉瞬間就被這條爆炸性新聞燒得開了鍋似的沸沸揚揚。那股子熱鬧勁兒,比起鄰村 劉伯承元帥家鄉劉家灣當年迎接元帥骨灰榮歸故裏、籌建“元帥陳列館”的時候有過之而無不及。
說起來,這浦裏河畔還真是塊風水寶地,不但山清水秀,景物宜人,而且人物輩出,隔些年就會出一個名人,不但隔些年就會出一個名人,而且這個名人一旦問世,還就愣是能把偌大的個神州大地鬧他個天翻地覆慨而慷。正如清人趙翼的詩中寫的那樣: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如今,威震敵膽、叱吒風雲的梟雄、共和國開國元勳劉伯承元帥已經離去,他的赫赫威名剛剛從國人耳目中淡化不久,浦裏河畔竟然又不甘寂寞,孕育出了個梟雌趙小雪。說起來,這趙小雪絕非等閑之輩,命裏注定要和她的名人前輩們一較高低,像哪吒鬧海一般把這世界攪他個翻江倒海不可。
當然,這都是後話,如今的趙小雪顯然還不知道她那潑天大的能量,還不能預見到幾年後她將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紅人,她現在還隻是一個村民口裏“長得的確心疼”的十八芳齡的少女,一個出乎山民們意料之外發了洋財的打工妹,一個衣錦還鄉的鄰家妹娃兒。
讓村民們像灌飽了燒酒一樣暈天黑地語無倫次的不是水竹兒趙小雪的長相。把女娃兒的長相整天揣在心裏,看在眼裏,掛在嘴上,是那些有權有錢人的嗜好,窮怕了的山民們沒得那份心思。讓他們心動眼饞嘴賤的是水竹兒趙小雪脖子上掛著的金鏈子,耳朵上晃著的耳墜子,手腕上套著的金鎦子,手指頭上亮著的金箍子,是裹在她身上的薄如蟬翼光彩照人的衣裙,是她胳膊肘上吊著的鼓鼓囊囊的鱷魚皮提包,是她腳上蹬著的那雙晶明發亮的高跟鞋。
“水竹兒在外邊發財嘍,發大財嘍!”
已經懂得金錢重要性的山民們就像吸足了鴉片的大煙鬼一樣,被死水一潭的貧困生活壓抑到遲鈍麻木程度的神經,刹那間被光芒四射的趙小雪刺激得活躍興奮起來,不管是婆娘媳婦,還是精瘦的漢子,還是老漢娃夥,也不管是在崖畔上,河灘裏,還是在院壩外,灶台邊,隻要是有人的地方都擺開了龍門陣,不管是哪個遇見哪個,都一概免去了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吃了沒有”一類的習慣問候語,劈頭就是這句“水竹兒在外邊發財嘍,發大財嘍!”。不消一個時辰,這句話就變成了流行語,猶如浦裏河的河水一般滔滔不絕。
剛開始說這句話的時候,大概是因為新鮮的緣故,那些婆娘媳婦,老漢小夥兒,個個都興奮莫名,豔羨之情溢於言表。說著說著就不對了,漸漸的一個個開始撇嘴吊眼五官挪位,從羨慕到嫉妒到恨原形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