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天顯異象 地有異動(1 / 2)

第一回  天顯異象  地有異動

地球,公元一九七六年,仲夏,廣東博羅。

東樵山,號稱嶺南第一峰。其大小山峰四百餘座,飛雲主峰高一千三百米。東樵山名列中國十大道教名山之一,有著道界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美稱。整座群山遍布怪峰奇石,名泉飛瀑夾雜其中,兼有大小洞府各種奇景,實在美不勝收,好一處人間仙境。

東樵山又稱羅浮山,與佛山西樵山合稱為姐妹山。

據載,秦時安置縣,鄉人見有羅(不明飛行物)自會稽浮往此山,故稱浮羅,亦稱傅羅縣,後人以訛傳訛,化傅字為博字,終成博羅。由此可見,古時有羅在此出沒,東樵山洞天福地之說,並非毫無由來。

再有,葛洪、黃大仙以及鮑姑等道家高人曾雲遊在此留駐修煉,就連位列八仙的呂洞賓,鐵拐李,何仙姑幾位也有神跡可尋。這些中國人文,無不襯托出東樵山的神秘和底蘊。

此刻,夜近亥時,閑人散去,山嶺一片寂靜,沒有了白天的騷動。

飛雲山巔,晴空殘月,一個身形消瘦的中年道士站立高處,背手仰天,神情肅穆望著空中的繁星。

道士看會夜空,低頭邁上幾步,然後又繼續觀天,再邁步緩行,間或還抬手掐算,神色凝重。

“師尊。”不遠處傳來一聲童音。

聽到背後有童聲輕聲呼喚,道士緩緩轉身。隻見二丈開外有一道童,年紀大概十一、二歲。

道士問道:“如四,是否有人來了?”

道童如四向前邁上幾步,循規蹈矩,拱手報告道:“師尊,師太來了。”

道士微微點頭,抬頭又看了看星空,隨即起步下山。

道童讓過師尊,緊跟在後麵,不過片刻,就跟丟了人。

天井觀,規模不大,屬於子孫道觀。道觀建在一處秘地,出入皆需通過一個山洞,是八音在東樵山遊曆時無意發現的。觀中本來隻有八音師徒數人,後來東樵山黃龍觀被毀,與八音交好的居雲道長受邀客居觀中,除此再無外人。

居雲道長有一個師兄,叫居風,這兩師兄弟,同為茅山派道士。早年,八音和他倆先後客居東樵山黃龍觀,三人結識後倒也投機,不久便稱兄道弟。八音建觀時,倆人不但出錢出力,而且籌謀劃策,幫助著實不少。不久,黃龍觀被人毀去,一眾道人隨即作鳥獸散。眼見遭難,八音竭力相邀,居雲答應留下客居,居風卻推辭而去,不知落腳何處。

養性房內,一青衣女尼雙手合十,閉目盤坐在蒲團上。她便是道童所說的修尼師太,年約四十左右,五官精致,白淨端莊。感覺有人走近,她睜眼開口道:“八音?”

“是我,這麼晚過來?”八音推門,邊入邊講,“無事不登三寶殿,講吧,有何吩咐?”站定在修尼麵前一步遠,凝視著她。

修尼覺得這個距離太近,客氣道:“坐下吧,哦,是了,”她突然想起房內並無可坐之物,微微訕笑,“忘了這是你的養性之所,你請先。”說著就欲起身。

“別動!”八音伸手想按修尼,看到修尼收起笑容,抬起手臂便又停在半空,“還是你坐吧,不須顧我。”後撤半步,兩腿一彎徑直盤坐在地上。

此房是八音道士養性閉關之地,房內除了一張香案,隻有一席蒲團。八音待人接物從不在此,平日就是弟子,有事也隻在門外候著說話。隻有這個修尼師太可以隨便出入,觀中的幾個弟子習以為常,是何緣故也不敢向師尊打聽。

“道士尼姑,孤男寡女,你話,白天我怎麼過來找你?”修尼麵無表情,聲音平緩,“如今這世道貧尼可不敢隨意白天往來。我且問你,這幾日為何不來西樵山?”

“怎麼?你也有所察覺。”八音反問道:“你急急趕來可有什麼發現?”

修尼有些不悅,道:“我聽聞最近你一改往日在道觀內觀象,夜夜跑去山巔看天,怎麼倒問起我來了,說吧,算來時間也差不多了。”

八音有些尷尬,打岔道:“你是否飲茶,我叫人送來。”見修尼擺手謝絕,隨即手摸下頜不長的胡須,沉吟道:“嗯......不錯,這幾日夜觀天象,空中掃帚不斷劃過,怕有天災人禍要降臨。”

修尼急道:“同他有關?”

八音搖頭道:“無關,昨日我坐井觀天,空中慢慢湧現成片魚鱗雲,來源正是北方。”八音見修尼一臉不解,好似在等他解惑,摸了下胡須,繼續說道:“雲若魚鱗,地必有震。那雲勢齊整浩大,乃地有巨震之兆啊!”

修尼點點頭,並不接話。

“今日是公曆七月二號,陰曆六月初六,他將在初十也就是七月六號降生,滿月之日是七月初十,公曆是八月五號。”不知八音是怕修尼聽不懂呢還是不會算,居然如此囉裏囉嗦,令到修尼皺起了眉頭。

八音見狀連忙繼續道:“我推算,不出一月,距此地兩千公裏外將有巨震,方位就在正北偏東。”說完又摸起了胡子,把眼看著修尼,似在等她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