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之子來歸之君父臣子(3 / 3)

“告訴朕,誰明白?”劉徹一把抓住了他的肩頭,“日磾,你告訴朕。”金日磾帶著顫,“閼氏說,臣的親生母親明白,或者,還有臣的父親……陛下,陛下!”金日磾慌亂的抱住往下癱軟的劉徹,“陛下你怎麼了?”

“朕……朕……”劉徹眼神略有渙散,可是卻帶著笑,一邊流淚一邊笑,“朕……明白了,真的明白了。”伸手去抓住了那方絹綢,細細看著,輕輕的念,“虎毒不食子,家和萬事興……你,你是在提醒我,是在警告我,你……”絹綢覆於手麵,劉徹突然止住了說話,他看一下再看一下,確信自己沒有眼花——絹綢的背麵一角上,畫著一張微笑的小豬臉,噘著嘴瞪著眼睛,分外可愛。

劉徹再也抑製不住,一把將絹綢捏起,手掌握拳塞於口中,卻是無論如何也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眼淚不停的落下,自指縫間落入那方絹綢。

“陛下,陛下您別這樣……”金日磾不知所措,雖然不知道劉徹為何這般悲苦,可是、可是那絹綢上的字,卻令自己無端的心慌和疑惑。南宮閼氏曾經說的話,無比清晰的印於腦海中,“日磾,這天下,隻有你的生身父母才懂得這些古怪的文字,這是他們之間的標記,你懂麼?”當年懵懂的情態此刻都不能跟眼睛看到的一切聯係起來,可是……可是皇上真的認識那些字,還有那個小豬臉……金日磾不敢再說,自己曾在閼氏留下的石板和絹綢中,不止一次的見到這個熟悉的標記!

這是什麼?意味著什麼?金日磾越發頭痛了。

“……日磾,朕……不是個好丈夫,不是個好父親吧。”劉徹緩過了神,慢慢地說,卻仍將那絹綢貼於胸口,“虎毒不食子,家和萬事興……這話,說得好啊。”“陛下,您別亂想,” 金日磾垂首道,“不管您做什麼,都是為了大漢朝,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

“可是朕……朕辜負了身邊的人,”劉徹強笑,“朕……親手把一個一個都趕走了,走的走,死的死,沒有一個會留在朕的身邊了。”“不是的陛下。”金日磾忙道,“您還有很多人在的,宮裏頭還有趙婕妤,還有弗陵小皇子,還有霍大夫,還有……還有臣啊,陛下。”

“日磾,”劉徹抬頭來,“你……不會離開麼?不會離開朕麼?”“不會,臣當然不會。” 金日磾道,“自臣來了大漢,臣就沒打算離開。臣……這輩子,永遠都留在大漢的土地上。”“好,好,”劉徹連連點頭,握住金日磾的手,“好,朕有你這句話,朕就放心了。朕……”劉徹說著,“朕很高興,朕……從來沒有失去過,從來沒有。”又將那絹綢狠狠按於心口,“你……沒有離開過,不曾放棄,從不曾……現在,連……”看向金日磾,“連他也回來了,好,很好。”

“陛下,您別這樣,臣扶您躺一會兒吧。”“不,朕不累,”劉徹拒絕,握著絹綢不再說話。金日磾看出了他眼睛裏的沉默,便住了口,隻是目光卻被那方絹綢吸引著,心中反反複複盡是無數個問號,無數個疑惑,無數個不能解答的探詢。

“日磾,給朕……給朕去備筆墨,”劉徹突然說話了,轉頭看著金日磾,是非常的堅決和從容,“朕想頒詔。”“頒詔?”金日磾一愣,但還是起身去,將劉徹扶到了一邊的書案前,取來一方黃綾絹綢,又慢慢研墨、潤筆。“陛下,還是您說,臣來替您執筆吧。”

“不,這道詔書,朕一定要自己寫。”劉徹搖頭,將筆杆拿了過來。金日磾不理解,“陛下,什麼詔書如此重要?”

“罪己詔!”劉徹落筆而下,嘴角是帶著鹹味淡淡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