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於這一段“前言”式的文字,林華也僅僅是理解它的字麵意思,而對它的真正意義仍舊是一知半解。對此,林華也並沒有強求,他相信,就像對經脈和真氣的理解一樣,隻要自己親自經曆一番後總會慢慢知道的,所以他又是直接忽略,繼而翻看後麵真正的“易筋經”。
沒想到林華一看不僅頭都大了,原來在那段真正的“易筋經”下還有一段注解。
“昔日達摩祖師創易筋經共二十四式,分‘內十二式’‘外十二式’。然‘內十二式’遺於武林久矣,知之者甚寥,引為武林憾事;‘外十二式’雖亦屬奇珍,然常現於少林。故此,常人隻知易筋經‘外十二式’而不知‘內十二式’。吾既得此奇緣,自當彌此武林之憾事,故將‘內十二式’抄錄。若後世有緣人得之務將其送歸少林……”
林華看完後不由得一陣氣苦:怎麼又是內功一類的?雖然內家絕學在武林中有著無上的地位,無論哪一派的,但此時的林華卻並不覺得太過“稀罕”。因為他此時也知道內家功夫即使是想要略有所成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他目前最需要的就是時間。
在他想來,憑借目前體內的那兩股真氣,再配合相應的外家功法,估計打破那石門的希望可能就大一點了。
想法是好,可是他不知道他體內的那兩股真氣現在還根本就不屬於他,那兩股真氣甚至連控製都談不上,又何談運用?
好吧,內功就內功,反正也沒有其他出路,我練就是了。林華無奈的心想,然後開始看所謂的“內家十二式”。
“人,各成其人也,而人勿為陰陽所控,是故有生老病死。而易筋可*陰陽,可控經脈,可灌輸全身,通行血氣……”
“這到底是佛家的還是道家的,怎麼還有陰陽學說?這‘陰陽’是什麼?”林華看到這兒很困惑的自語道。
天下功法殊途同歸,儒釋兩家也不列外。別說他們都正道內修門派,自然有相同之處,就是現在武林中的那些魔教,當他們中的功法能達到化境的時候,那麼那些所謂的“邪功”和正道中的功法比起來也就沒有了正邪之分。所以說天下本來就沒有什麼“邪功”,“邪”的,隻是人而已。但這些林華目前都還不知道,不過別說林華隻是一個從未接觸過武林的凡夫俗子,恐怕就武林中自詡泰鬥的人物也不會懂這些道理,否則武林又怎會糾紛不斷,千百年來從未平靜過?
“嗯?陰陽?我知道了!”林華突然恍然大悟似的喊了起來。“我體內現在的一冷一熱兩股真氣不就是書中所說的‘陰陽’兩氣麼?”
林華驚喜無限,然後急切的繼續往下看。
“將欲行持,先須閉目冥心,握固神思,屏去紛擾,澄心調息,至神氣凝定,然後依次如式行之。”果然,這段話下麵就是“內十二式”的心法口訣,而這一段話則相當於練功之前的準備工作,大意就是要心態平和,不能有雜念,像他此時欣喜的心情就不適合練習,不過他此時還沒算練習,所以也就一眼略過。
當看到真正的“內十二式”時,林華不由得又疑惑了:怎麼內家功法還有招式?
不錯,這“易筋經”的“內家十二式”除了有心法口訣之外還有招式,不,應該是“姿勢”更加形象。因為它所有的動作都是在打坐中進行的,動作力度並不大,外部的動作姿勢隻是為了輔助體內的真氣在經脈裏更好的運行而已。
“行功必以神貫意注,毋得徒具其行,若君心妄動,神散意馳,便為徒勞其形,而弗獲實效。初練動式,必心力兼到,否則身形俱滅!”
林華盤腿坐好,情不自禁之下忘了之前書中的警告,正想按照書中的講解練習,卻突然又瞟到了這一段話,不禁嚇得冷汗直冒:形神俱滅呀!他不敢再亂來,於是依書所言,開始閉目調神。
可沒想到林華一閉上眼睛,腦海裏便不由自主的浮現出許多的身影:時而是小雅似嗔似喜的仿佛在向他撒嬌,卻突然又變成了驚慌失措的表情,似乎在向他求救……還有父母白發人送黑發人的那絕望神情以及妹妹雪兒那淚痕點點的嬌靨……
林華的表情時悲時喜,時怒時歡,顯得痛苦無比。腦門上的汗開始涔涔流出,連臉上的肌肉都在抽搐,嘴角也溢出了一絲血跡。可他就是不睜眼,像得了魔症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