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破凡(1 / 2)

清晨,一縷陽光灑在了大地上,遠處的群山依稀可見輪廓。雖是已到秋天,遠遠望去,山卻還是綠的,即使沒有夏天這般,綠的那樣深,卻也透著一股濃濃的生機。

此處雖不是什麼軍事要地,也不是土地富饒之處,卻也有一個不大的小鎮,叫平安鎮。此時天剛亮,小鎮外便已熙熙攘攘,擠滿了手提香火和貢品的婦女兒童,一個個臉上都露著急切的神色,快步往小鎮外趕去。今天是十五,他們都是趕著去南山殷仙道場祈福的。這南山在平安鎮東麵,是一處極好的地方,山上氣候與山下完全不同,仿佛是兩個世界。入了南山,便如入了桃花源,山上風景好不說,就連空氣都格外清新,凡人吸一口,頓覺神清氣爽,連身子都輕了幾分。山上有常年不停息的泉水,還有各種在尋常地方難得一見的飛禽走獸,這些飛禽走獸見人也不害怕,倒是透著一股子靈氣,非凡物可比。山上有個殷仙道場,道場裏隻住著一個道人,人們都叫他殷大仙。殷大仙道法高明,且有一顆慈悲之心。山下小鎮裏的人有病有災了,隻要來求他,殷大仙都會幫助他們,且不要任何回報。久而久之,山下的人都知道山上住著一個大慈大悲的神仙。於是家家都供奉著殷大仙的神位,每逢初一,十五都會給殷大仙上香,求保平安,倒也給殷大仙積累了不少香火,這香火對凡人無用,但是像殷大仙這樣的修道之人卻是有大用處的。

南山平時是上不來的,到不是殷大仙霸道,占著仙山不予人好處。實在是因為南山靈氣充裕,凡人無法長時間待在上麵,不然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會對他們造成傷害,所以殷大仙以莫大的法力封住了整座南山,隻在每月的十五殷大仙才會打開禁製,讓山下鎮子裏的人可以上山祈福。

小鎮裏有個方員外,是小鎮裏有名的財主。他早年在外經營生意,發了財後又回到小鎮生活。他為人十分的樂善好施,鄰裏鄉親的來求他幫忙,他能幫到的,一定不會推辭,所以在小鎮裏麵他的威望極高。隻是方員外年過五十,仍未有子嗣,他雖嘴上不說,心裏還是很著急的。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他方員外有偌大的家業,若無一個繼承之人,百年以後,便要隨他化為塵土了。他帶著夫人拜了很多的寺廟,也用了許多的偏方,隻是不見成效。忽有一日,夫人夢見了一座仙山,這山宏偉異常,山上仙霧繚繞,但當她想要靠近時,那仙山忽然縮小,化作一道金光鑽進了她的肚子。她感到十分害怕,便將此事告知了方員外。方員外也覺得蹊蹺,便叫來了郎中。郎中這麼一望聞問切,道出了一個讓方員外激動異常的消息,夫人有了。十月之後,孩子墜地,是個男孩。這無疑是方家最大的喜事,方府上下張燈結彩,一片喜慶。小鎮裏所有的人都來方府祝賀方員外喜得貴子。方員外高興,擺了個萬人宴,請了鎮上所有的人。就在方員外抱出孩子,要感謝眾人的時候,殷大仙飄然而至。在場所有人幾乎沒有不認識他的,都起身致禮。殷大仙一一回敬,然後他走向方員外,對他說道:“員外,可否讓貧道抱抱令郎。”方員外有些為難,說道:“道長要抱,自然可以,隻是這孩子未滿百日,怕是有些不妥。”“員外多慮了,我看令郎額生金光,眼露靈氣,必是福緣深厚之人。”方員外也早有耳聞殷大仙的名聲,聽到他這般說,心裏十分高興,便把孩子小心的遞給了他。殷大仙抱過孩子,對他說道:“你我本有一場師徒緣分,我送你一字,你諾能參悟,便來南山找我,我送你一場造化,若百年內無法參悟,你我便無師徒緣分,記住了,次字為破。”也不知道殷大仙用了什麼辦法,在場的其他人並沒有聽到他和孩子講的話,隻看到他用手在孩子額頭輕輕一拍,孩子便笑了,再然後殷大仙便消失不見了,孩子躺在方員外的懷裏睡得香甜,仿佛,先前的一切隻是一場夢。

員外給孩子起名叫夢山,因為方夫人是夢到仙山才有了他。小夢山異常聰慧,半歲便能話語,一歲便能識字,三歲便會寫詩。到了六歲,寫出的文章,讓那些老文究都自歎不如。都說方家出了個神童,以後必能光耀方家的門楣。隻是時常回蕩在夢山耳邊的一個破字,讓他始終不能明白是什麼意思,到底是何人對他說的,要他破什麼,為什麼要破,他都不知道。他也問過父親,但是父親也不知道,好像當年那件事情真的沒有發生過一樣,真的是場夢嗎,那夢醒了之後又會是怎樣的呢,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