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工作中難免會遇到令人不愉快和煩悶的事情,如果有好友聽您訴說苫悶,那麼玉抑的心境就可能得到緩解或減輕,失去平衡的心理可以恢複正常,並且得到來自朋友的情感支持和理解,獲得新的思考,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
還可向自然環境轉移,郊遊、爬山、遊泳或在無人處高盧叫喊、痛罵等。也可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尤其是將自己的情感以藝術的手段表達出來。
3重視家庭生活,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
家庭可以說是整個生活的基礎,溫暖和諧的家是家庭成員快樂的源泉、事業成功的保證。在此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也利於其人格的發展。
如果夫妻不和、吵架,將會極大破壞家庭氣氛,影響夫妻的感情及其心理健康,而也會極大地影響孩子的心靈。可以說不和諧的家庭經常製造心靈的不安弓汙染,對孩子的教育很不利。
理想的健康家庭模式,應該是所有成員都能輕鬆表達意見,相互討論和協商,共同處理問題,相互供給情感上的支持,團結一致應付困難。每個人都應注重建立維持一個健全的家庭。
社會可以說是個大家庭,一個人如果能很好地適應家庭中的人際關係,也可以很好地在社會中生存。
生命中充滿愛心
《聖經》中說:“愛是恒久忍耐,又是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隻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愛是人生最值得珍藏的東西。每個人都渴望得到愛,沒有愛,人就無法生存。外國有一句名言說,愛是萬能的。的確,擁有了愛,便能擁有一切,包括財富和成功。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人看見自家門口坐著三位陌生的老人,便匕前同他們打招呼:“你們餓11了吧,快進屋吃些東西,暖和一下吧!”
“你家男主人在嗎?”老人們問道。
“他出去了,不妨事,你們進來吧!”女人說道。
“他不在,我們就不進去了,等他固來吧!”三位老人說。
晚,丈夫回家後,女人把這件事告訴了他。丈夫說:“快去告訴他們,我回來了,淸他們進來!”
於是,女人再次出去請三位老人進屋。可他們還是不肯進來。一位老人說:
“我們不能一塊進屋。”女人奇怪地問道:“為什麼呢?”一位老人指著另外兩個:同伴說:“我們三個分別叫財富、成功和愛,我們隻能一個到你們家去,你和家人商量一下,需要哪一個。”
無奈,女人隻好又回屋清示丈夫,丈夫聽後一分高興,連忙說:“我們肯定:
要邀請財富老人啊,比他進來吧!”妻子則說:“為什麼不邀請成功呢?”在一邊一直保持沉默的兒子插話道:“為什麼不請愛進來呢,那樣我們家將會充滿愛。”“那就聽兒子的吧丈夫對妻子說。
就這樣,女人出門把愛請進來,可她回頭一看,卻發現另外兩位老人也跟著進來了,她驚喜地問道:“你們怎麼也跟著進來了啊?”老人們答道:“哪裏有愛,哪裏就有財富和成功!”
愛是美好的,但最偉大的愛是無私的,在渴望得到別人的愛的同時,也應該擁有一顆愛心,學會為別人付出愛。愛把寬容、溫暖和幸福帶給了親人、朋友、家庭、社會和人類。當我們為別人付出一點愛的時候,自己也會得到愛的滿足,能感受到真正的快樂,這種滿足和快樂不會隨著時間的潮流而波動,反而會在時間的醞釀中,越來越甜蜜,越來越醇厚。
一個詩人和女友出去散步,看見道邊坐著一個乞討的老婦人,讓人可憐。女友於是便想給她點錢,詩人對女友說:“更需要給她的心靈送點東西,而不是一丁半點的施舍。”女友感到不解。
第二天,詩人出去散步時,手上拿了一朵玫瑰花。當他走到老婦人麵前時,彎下身子,雙手把花送給了老婦人。老婦人站了起來,伸出雙手,握住詩人的手,激動得半大說不出話來。接下來的兒天,詩人和女友出去散步時,便沒再看見老婦人。後來老婦人終於又回來了,和以前一樣坐在那裏乞W。
女友問詩人道:“她前幾天為什麼沒來啊,她怎麼過日子啊?”詩人語重心長地答道:“玫瑰花。”
詩人送給老婦人的哪裏是玫瑰花啊,分明是一顆熱熱的愛心,正是這顆愛;心,讓老婦人感到了人間的溫暖,幸福度過了好兒天,詩人的愛讓她感到生命更加充實。
富蘭克林說:“希望被愛,就要先愛人,而且讓自己變得可愛。”愛能讓社會變得溫暖,能讓荒原變為綠洲。隻要人人付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人間。
擁有1顆感恩的心
感恩是愛的根源,也是快樂的必要條件。如果我們對生命中所擁有的一切,都能心存感激,便能真切體會到人生的快樂、人間的溫暖以及人生的價值。班尼迪克特說:“受人恩惠,不是美德,報恩才是。當他積極投人感恩的工作時,美德就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