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槍打出頭鳥,做人留幾分餘地(1 / 2)

在社會上,那些才華橫溢、鋒芒太露的人,雖然易出風頭,惹人注目,可是也容易遭人暗算。因此說,人們在努力表現好的一麵的同時,也要想到不利的一麵,這樣才有利於自己在社會上求得保全。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莊子》中有一句話叫“直木先伐,甘井先竭。”這是說人們選用木材時,多選擇挺直的樹木先砍伐水質甘甜可口的水井總是被人首先淘幹。過於炫耀自己的能耐,有時反而有可能導致人生的失敗。

魏王的異母兄弟信陵君,在當時名列“四公子”之一,知名度極高,因仰慕信陵君之名而前往的門客,達3000人之多。

有一天,信陵君正和魏王在宮中下棋消遣,忽然接到報告,說是北方國境升起了狼煙,可能是敵人來襲的信號。魏王一聽到這個消息,立刻放下棋子,打算召集群臣共商應敵事宜。坐在一旁的信陵君,不慌不忙地阻止魏王,說道:“先別著急,或許是鄰國君主行圍獵,我們的邊境哨兵一時看錯,誤以為敵人來襲,所以升起煙火,以示警戒。”

過了一會兒,果有報告說,剛才升起狼煙報告敵人來襲,是錯誤的,事實上是鄰國君主在打獵。於是魏王很驚訝地問信陵君:“你怎麼知道這件事情?”信陵君很得意地回答:“我在鄰國布有眼線,所以早就知道鄰國君主今天會去打獵。”

從此,魏王對信陵君逐漸地疏遠了。後來,信陵君受到別人的誣陷,失去了魏王的信賴,晚年沉溺於酒色,終致病死。

任何人知道了別人都不曉得的事,難免會產生一種優越感,對於這種旁人不及的優點,我們必須隱藏起來,以免招禍,像信陵君這樣知名的大政治家,因一時不知收斂而導致終身遺憾,豈不可惜?

把目標和意圖藏在心裏,含而不露,讓人捉摸不透,暗地裏偷偷摸摸地把事辦成了,再讓天下人大吃一驚。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保持你那僅有的“存在”。動刀動槍的戰爭不常有,但在社會叢林裏,人生的戰爭卻天天上演,有時候你是強者,但在某些情況下,你卻又是個“弱者”。當你淪為“弱者”時,與其苦鬥,不如智鬥,為了保持你那微小的僅有的“存在”,可以“詐死”、“裝敗”來尋求生機。

有一種瓢蟲,當你用手碰它時,它就停止不動,連腳都縮了起來,任憑你怎麼撥弄它,它就是一副死樣子,可是過一段時間後,它又開始走了!

這就是“詐死”!

有一種鳥,在它孵卵的時期,若有外敵入侵,它會先與外敵搏鬥,翅膀撲了幾回後,便假裝受傷,跌跌撞撞地“敗走”,外敵受到這個動作的吸引,會過去追逐這隻敗鳥,等外敵遠離鳥巢,“敗鳥”立刻高速逃走,於是巢中的卵獲得保全。

這就是“裝敗”!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是蘇軾的觀點。本來有大勇,卻裝出怯懦的樣子,本來很聰明,硬裝作很愚拙的樣子,如此可以保全自己的人格,同時也可以做到不隨波逐流。真正有心計的人必不是大肆張揚的人。“蓋眾川合流,務欲以成其大;土石並砌,務以實其堅,是故大智若愚焉耳。”百川合流,而成其大;土石並砌,以實其堅,這才是大智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