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人溝通時,由於某些原因,常常會遇到一些不便或不願意談論的話題,而對方又談興正濃。此時,拒絕了,不禮貌;勉強談下去,又感到很為難。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方法是在不知不覺中巧妙地把話題岔開,重新開始一個話題。這樣既不會傷害到對方,又可以將自己從困窘中解脫出來。
一般來說,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常用的岔題方法有如下幾種。
第一,借用眼前景物岔題。交談是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的,凡能進入視覺、聽覺範圍內的一切,都能吸引談話者的注意力,隨時成為交談的話題。特別是當這些事物發生急劇變化時,在強烈心理震動下,人們常常會下意識地中斷談話去關注正在發生的激變,這就為改變原來的話題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機會和可供轉換的新話題。
第二,利用好奇心理岔題。求新好奇是人們普遍的心理要求。交談中的話題至少有一方是感興趣的,如果能再提出一個更新更有趣的話題,利用好奇心理,就可以把對方的談興吸引過來,自然地拋開原來的話題。一旦對方的注意力被吸引過來了,話題也就如你所願地改變了。
第三,用相近概念岔題。日常用語中很多詞所表達的概念沒有明確的界限,常常帶有一定的模糊性。利用這種模糊性,就可以把話題中的某些概念轉換為與它相近的另一個概念,岔開原來的話題。
第四,用同音異義岔題。在現代漢語中,同音異義字很多,音同義不同或音相近而義不同,這在書麵語言裏不易混淆,但由於交談是以聲傳義,不見字的形體,這就有了相當的含混性,利用這種含混性,就可以巧妙地把話題岔開。
第五,用一詞多義岔題。日常交談用語中絕大多數的詞是多義的,巧妙地運用多義詞的某一種詞義避開不快的話題。
岔題方式還有很多,無論哪種都是利用注意指向、注意中心的轉移。因此,在岔開話題時,不能不注意下述幾點。
第一,要隱蔽。交談中的岔題,猶如魔術師的魔術表演,總得借助一點遮掩的東西才好。一詞多義、同音異義、相近概念、眼前景物、好奇心理等,都包含著隱蔽的因素,能模糊對方注意指向,分散對方注意力,使其自然而然地、不知不覺地離開原話題,進入新的注意中心。
第二,要及時。岔題要抓準時機,一般最好在一個話題剛剛提出,尚未展開時就機敏地選擇岔口,把話題岔開。這是因為剛剛提出的話題雖然成為注意中心,但相應區域的大腦皮層剛剛興奮起來,未被強化,穩定性差,易被新的話題置換。反之,話題一旦展開,注意中心已被強化,大腦皮層的興奮區域處於優勢狀態,穩定性強,不易發生偏移,用新話題去置換原來的話題就困難了。在交談過程中,一個岔題機會出現,如不能及時抓住,往往是稍縱即逝。
第三,要鄰近。岔題以鄰近為好,有一定範圍限製。在同一時間內,人的注意範圍有三個區域:注意中心、注意邊緣和注意以外。在這三個區域裏,大腦皮層興奮程度依次減弱,抑製程度依次增強。注意中心與注意邊緣是經常變化的,處於注意邊緣的事物隨時可能成為注意中心,而處於注意中心的事物則隨之退到注意邊緣。至於注意以外的事物,沒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要成為新的注意中心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在鄰近範圍內選擇新話題,使之成為注意中心的可能性很大,更容易被對方接受。
第四,要超越。用以岔題的新話題,在自身的新奇性和對方需求性方麵,都要大大地超過原來的話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新話題刺激強度愈大,對原來話題的注意淡化愈快,岔題愈容易成功。
我們這裏所講的岔題藝術,是指在交談中正確地運用心理活動規律,巧妙地避開一切不利因素,促使交談在和諧熱烈的氣氛中順利進行。這與談風不正的“亂打岔”是有本質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