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三月,江南草長,群鶯亂飛,放在往日江南早已經是江水綠如藍的好風景。
可惜自從北麵強大的燕國向偏安南方的吳國不宣而戰之後,整個江南沉浸在金戈鐵馬之中,狼煙滾滾,赤地千裏,入眼處看不到一絲的春意。
燕國四十萬大軍突然越過夏津關,兵分三路向吳國發動了猛烈進攻,吳國邊境重城夏津關毫無防備,不到一天便宣告失守。
夏津關以南以平原為主,燕國鐵騎迅猛穿插,一日一城,不到半月就將吳國北麵十餘座城池全數攻下,兵鋒直指吳國的腹心之地——威遠城。
威遠城作為吳國的要塞之城,座落在江南魚米之鄉,是江南最負盛名的城池。
悠悠歲月,朝代更迭,威遠城作為南方中心之城,曆朝曆代都對這座堅城無比看重,中原大地有句俗話,‘威遠猶如望龍門,躍之直上九重天。’
燕國隻要拿下威遠城,吳國江山不保,其首都順昌城再無險可守,騎兵不過五日,就能呼嘯直達城下。
威遠城經過曆代的修備,不但城池高大,而且守城的器械也多不勝數,吳國更是由上柱國並北方行轅大總管南宮儼率領十萬人馬駐守。
可惜此時,南宮儼並不在威遠城中,吳國仁宗皇帝五十壽辰,各路高官都回到京城為皇上賀壽。
燕國挑的戰機恰到好處,隻要攻下了威遠城,滅吳之役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
天元大陸有燕、吳、秦、楚四個大國,互相之間打打和和已經十多年,北方是實力強大一統草原的大燕國,南邊是詩詞風流,文風盛行的吳國,西麵是民風剽悍的秦國,而東麵則是靠海而立,善於水戰的楚國。
燕國版圖最大,覆蓋了整個北方,四國之間燕、吳兩國是世仇,其餘兩國則是利則合,不利則分,保持著整個大陸微妙的平衡。
燕國向住中原的花花世界和錦繡風流,早有南下牧馬之心,此次閃電突襲,其餘三國來不及反應,戰爭的焦點已經集中在威遠城下。
平日裏歡聲笑語,商賈如雲的威遠城,仿佛得了重病,說不出一句話來,整座城池陷入了無邊的沉默,就連地上的小草,也無精打彩的耷拉著腦袋,任憑天上的驕陽,將自己曬成一團。
城下燕軍兵帳猶如鋪滿草原的白花,連綿不絕,將整座城池圍得水泄不通,隻有穿城而過的東鄉河,還能發出些抗議的聲音。
三路燕軍揮戈略地,最後都彙集在了威遠城下,雖然攻勢凶猛,不料守城的吳軍見招拆招,將燕軍擋在城下已有一月之久。
這是燕國完全沒有料到的事情,此時的威遠城,沒有主將,亦沒有副將,但戰鬥力卻絲毫不弱,一月以來,無論燕軍使用火攻、地道、撞車都無法登上牆頭一步。
吳軍長於守城,在機械、武器、糧秣上占據優勢,隻要威遠城不破,江南之地水路縱橫,地勢崎嶇,不利於騎兵作戰,燕國大軍便無法長驅南下。
雙方在威遠城連番激戰,這座血肉磨坊碾碎了無數的生靈,滅殺諸多的精英。
……
清晨的天邊剛出現魚肚白,太陽已經迫不及待閃出道道金光,將整片天空映得靚麗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