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以阿肯色為家(9)(1 / 3)

根據莫裏斯的數據分析,為了進駐州長府邸,克林頓需要做的就是保持自己一開始的領先地位。盡管在公開場合希拉裏對選舉運動的貢獻相對有限(莫裏斯說“那一年她並沒有在選舉活動中幹太多事情。一個女人隻要微笑就夠了,不需要發表講話”),她本人卻第一次成為願意支持克林頓的選民們熱烈討論的話題。那時候,羅德姆-克林頓聯盟已經被選民和媒體看作是一體的夥伴,他們承諾將會一起努力改善阿肯色人的生活,這使得許多人打消了疑慮。而另外一些人看起來似乎被嚇著了,或者說被激怒了。

之後20年裏情況也一直如此,許多人認為希拉裏是一個會讓人們對她的看法兩極分化的人。第一次,她成為了被人厭惡並遭到無情謾罵的對象。克林頓的競爭對手指責他娶了一位有自己事業的女性,是個律師,擁有自己獨立的想法,而且在婚後還沒有使用自己丈夫的姓氏。整個州的男人和女人都在公開和私下的場合議論這個問題。“人們甚至認為他的妻子是因為不夠喜歡他才不用他的姓氏的。”《阿肯色民主黨公報》尖酸刻薄的政治專欄作家梅雷迪斯·奧克雷這樣寫道,此人後來因為撰寫關於克林頓夫婦的文章而成名。在競選團隊內部和支持者當中,也有很多人催促希拉裏趕快改變主意。

盡管存在姓氏的問題,克林頓還是以60%的選票贏得了民主黨初選,而且很有把握贏得大選。在選舉日前一個月,克林頓和他的高級選舉助手史蒂夫·史密斯、魯迪·穆爾和希拉裏就開始籌備克林頓州長任期內的工作議程了。希拉裏的職責沒有變,還是為丈夫製定政治策略和挑選幕僚(在他從總統候選人向總統邁進的過渡時期,她也承擔了這項任務,結果卻是災難性的)。他的幕僚也越來越能夠接受她的嘉許,甚至後來人們都無法分清到底是克林頓還是希拉裏影響了自己。

就在克林頓和希拉裏為近在咫尺的勝利感到興奮不已的時候,選舉前最後幾周出現了兩個不祥的事件,這兩件事在之後幾年裏還不斷困擾著他們。第一件是美國退休空軍中校比利·格倫召開了記者招待會,指責克林頓曾經在越戰期間逃避服兵役。格倫是個共和黨人,他指控克林頓曾經在1969年通過在阿肯色州立大學預備役軍官訓練營登記以延遲服役,後來又到牛津大學讀書一年而沒有履行約定。克林頓否認自己曾經收到延遲服役命令,而且說他還沒有參加預備役軍官訓練營,他的名字就被重新放入征兵名單中了。1978年克林頓很幸運,關於服兵役曆史的問題隻在州長競選過程中被吵嚷了兩天。

第二件事是,一個叫弗蘭克·雷迪的選民跳出來攻擊希拉裏。早些時候就有跡象表明右翼勢力在陰謀策劃這樣的攻擊,而雷迪此時指控她曾經利用自己做公司代理律師的職務之便,為克林頓任首席檢察官的政府客戶贏得好處,這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最後的選舉結果出來了,克林頓獲得63%的選票,成功當選州長,成為了繼1938年哈羅德·史塔生之後美國最年輕的州長(不過,考慮到史塔生一次又一次以失敗告終的總統競選經曆,這未必是個好兆頭)。《紐約時報》將克林頓的勝利當作重要新聞來報道,並將他稱為“阿肯色31歲的政壇天才”。這是克林頓第一次接受全國性專訪,采訪他的是《紐約時報》負責南方地區新聞報道的35歲的記者豪厄爾·雷恩斯。在雷恩斯的專訪中,克林頓用希拉裏私下裏對他表達的觀點來描述了阿肯色州的人民。他說,他的勝利標誌著阿肯色人民的願望,他們希望不再“被看作尤其被自己看作是落後的。”話一出口就覆水難收,這句話讓人感覺他和她對於這些人抱有居高臨下和施恩於人的態度,而他剛剛被這些人選出來為他們服務。接受雷恩斯的訪問是噩夢的開始。雷恩斯也是一個靠自我奮鬥成功的南方人。1992年總統選舉以及克林頓入主白宮第一年期間,雷恩斯是《紐約時報》華盛頓局的主管,那時候,他派記者去采訪“白水事件”的審訊,而希拉裏和克林頓認為他這是在幫南方人報複。另外一些記者認為他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一些同比爾·克林頓競爭的南方人慫恿雷恩斯這麼做的。無論如何,當雷恩斯1993年被提升為《紐約時報》社論版主編的時候,他向克林頓夫婦發起了無情的討伐,他認為不能原諒克林頓夫婦的倫理道德觀。雖然他反對彈劾克林頓,不過直到他們離開白宮,他都沒有停止對他們的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