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密友說,她“看起來像個嬉皮士”,穿著藍色牛仔褲和涼鞋,長發過肩,戴著一副鏡片厚厚的眼鏡,經常換鏡框。她像是在盡力掩飾自己吸引人的容貌。
“他們的價值觀、理想抱負及對生活的熱情不謀而合,這是很了不起的。我覺得他們倆在一起太順理成章了。”塞爾看得出希拉裏“在許多方麵是很有吸引力的”,包括她的外表,盡管眼鏡片遮掩了她嬌好的麵容。希拉裏被公認為是“善於思考的……思想深刻的人,而他則以才思敏捷而聞名”。事實上,塞爾和其他人慢慢意識到,克林頓才是那個更深沉的人。
幾個同學認為克林頓追求希拉裏是別有用心的,他想利用她的聲望來提高自己校內外的地位。希拉裏對克林頓的態度是“我不需要你”,在以前的女朋友那裏,比爾從未遇見過這種情況,這似乎讓他覺得很不安。
又過了幾周,希拉裏告訴克林頓,暑期她要到加州奧克蘭市的特魯哈夫特-沃克&;伯恩斯坦(Treuhaft,Walker &;Burnstein)律師事務所實習。克林頓原計劃到佐治亞州南部參加民主黨人喬治·麥戈文爭取該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競選活動,當時競選籌備工作才剛剛開始。現在克林頓告訴希拉裏,他要和她一起去加州,不去佐治亞了。
希拉裏追問克林頓這麼做的原因,他說是因為他愛她——希拉裏在《親曆曆史》一書中是這樣描述的。後來,她說自己當時高興極了,整個人飄飄然的。
從一開始,他就關注全局。“我隻是喜歡在她身邊,因為我覺得跟她在一起從來都不讓人感到厭煩,所以一開始我就告訴她,我願跟她白頭偕老,而且我認為那很重要。”
在那個時候,他們兩個關係中的一些特點就已經初露端倪,後來在州長府邸和白宮,這些特點就更加明顯了。在克林頓當總統的頭幾年,和他們兩個一起共事的戴維·格根發現:“在日常生活中,我看到的那個比爾·克林頓每天都需要妻子情感上的支持。他依賴她,時時談起她,無論做什麼都把她當作是永遠可以讓他依靠的、堅不可摧的直布羅陀岩石……當他們取得平衡的時候,可以互為補充。他們的夥伴關係為他的領導才能提供了更多的能量。她是錨,他則是帆;她是現實主義者,他則是夢想家;她是戰略家,他則是戰術家。”
6個月後,他們的朋友,實際上是所有法學院的學生,都領教到了他們之間那精心構建的平衡。那時,在耶魯法學院著名的大律師聯盟模擬庭審大獎賽上,希拉裏和克林頓雙雙入選其中一支辯論隊伍。
希拉裏在《親曆曆史》裏寫道:“他精心組織了思想和詞句,使之聽起來像音樂一般優美流暢,這讓我大為驚訝。我喜歡他的思維模式和他看待事物的方式。在他身上我最早注意到的地方就是他的手形,他的手就像鋼琴家和外科醫生的手,手腕纖細,手指細長靈巧。”在這本希拉裏的自傳中,隻有不多的幾個段落表現出了“欣喜若狂”的感覺,這就是其中之一。
戀愛初期,在長島的海濱別墅裏,有一晚希拉裏和克林頓談到了畢業後的打算。克林頓說他打算回阿肯色州謀求公職,而希拉裏除了決定追求兒童和民權事業之外,還沒有什麼具體打算。
比爾·克林頓愛上了希拉裏,感覺到她有一種自己先天並不具備的從政必需的素質:強硬而不妥協。這種素質的意義和實質後來成為了克林頓夫婦的朋友、擁護者和對手們永無休止的辯論話題。沒有它,克林頓不可能當上總統。這個說法是有幾分正確的,畢竟,比爾·克林頓情願調和矛盾也不願意去戰鬥,因此常常需要希拉裏極力把他推上拳擊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