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信軍,複星副董事長兼CEO,發布於2013/10/28
我是一個新上海人,從浙江過來。我的家鄉是一個小縣城,從我家到達上海,我記憶中的時間都是要十三四個小時,所以覺得好遙遠。
這二十多年下來我一直在比較,我覺得我確實很愛上海,愛上海的理由是我最好的青春都在上海度過。第二呢,我覺得上海讓我的人生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在我讀大學快畢業的時候,複旦當時的校長說,一個好的國家、好的社會,它一定是給年輕人最多機會的國家、社會。
我想其實套用在上海也是一樣的,一個好的城市,它一定是給年輕人最多機會的城市,上海就是這樣一座城市。我也有好多青年朋友,經常會討論一些話題,我經常聽到的是抱怨,或者說他有一個美好的夢想,但是現在來不及做了,因為有太多的、大的競爭對手已經在前麵跑了。我想說,機遇其實始終是在那兒的,是不增不減的,關鍵看你怎麼對待它。有幾句俗語我覺得是可以拿來跟大家分享的,一句話說,如果你真的覺得命運都對你關上了門,那我覺得最起碼你要去試一試、去推推看,說不定這個插銷還沒插上。從我自己這二十多年的經驗來說,我覺得我是非常認同這幾句話的。
二十一年前,我們當時湊了十萬塊錢起家,到現在的確已經有五百八十四個億的淨資產了。我們回過頭去看,贏在哪裏呢?我覺得第一個,當機遇向我們招手的時候,我真的沒有猶豫過,我果斷地做了決策。
那個時候,放棄複旦大學的教師這麼一份崗位,我覺得還是需要對家庭有個交代的,當時我的選擇就是沒有把這個決定告訴我的父母,我就做了,just do it(盡管做吧)。做了又怎麼樣呢?當然事實證明也還不錯。所以我覺得機遇其實是一個在正確的時間地點,需要你做果斷決定的這麼一種東西。
第二個事情呢,我覺得我們需要堅韌。其實複星並不是一開始就找到了一個什麼方向,比如說我們做市場調查,我們湊巧就做對了,而且長期把市場調查堅持下去了,其實不是這樣的故事。我們上來以後把我們想得到的賺錢的方式都幹了一遍,但是六個月之後我們說,不行,我們看來還得走另外一條路。我覺得就是,如果你選擇了創業,選擇了一件事情,你要有足夠的堅韌說服自己堅持下去,一直到找到對的路為止,我們所有的上海的青年人,如果你想抓住上海給你的機會的話,你最起碼要求自己做到堅韌、不放棄,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回到最開始的地方,今天還有什麼機會嗎?作為上海的年輕人應該覺得懊喪嗎?沒有提早出生二十年跟我們同場競技嗎?我覺得不需要。實際上我覺得在過去五年、未來五年,青年人是非常幸運的。在你們年輕力壯的時候,居然能看到有一天全世界的驅動力居然來自中國,我難以想象,在我創業的時候我完全想不到。從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驅動全球的時候,美國誕生了多少偉大的公司?多少偉大的年輕人?現在這個機會,地球是自轉的,機會到中國了,到大家的身上了。第二是上海,就在兩三個月前自貿區宣布成立了,我這次在海外走了很多,我聽到太多的羨慕,很多人覺得自貿區可能是中國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最大的機遇。所以我覺得,對當前的青年人來說,你的機遇一點都不比二十年前的我們、十年前的網絡英雄少,我覺得你們應該是非常幸運的。
前兩天我看了新聞,美國威脅要對敘利亞動武,很多人可能從正義非正義去評判,我心中當時的想法是什麼呢?我覺得那裏的年輕人恐怕要受苦了,他這輩子就葬送了,他就沒什麼未來可以預期了,就是打仗,就是要活命,希望自己能存活下來,希望自己的家人能存活下來。所以我覺得在今天的中國,在今天的上海,所有的年輕人有多麼幸運,我們根本不需要去想自己的生存問題,我們考慮的唯一問題是發展,我們能發展多大,能走多遠,走多高?當然,這裏麵我想特別跟大家提一個觀點,就是有很多年輕人抱著很不切實際的幻想,認為我有付出,應該馬上有大回報。在這兒我其實還想跟大家說,這個世上真的沒有什麼聰明人,我不知道蔣教授的情況,我為了準備今天這麼一個小小的演講,我真的花了大概不下十個小時。
所以,你們千萬不要去相信有些人能夠出口成章,有些人一目十行,有超群的記憶力,都是假的,因為他真的付出了你看不到的十倍的努力。我覺得一個人能做的最大的投資是什麼?就是你的時間。你把時間這樣一個源泉澆灌在哪裏,哪裏就會生根發芽,就會有收獲。你把時間花在親情上,將來等你年紀老了,年紀大了,就有親情的回報;你把時間花在友情上,你就能鞏固跟朋友的情感,你會交一些真心的朋友;你把時間花在創新創業上,時間一定不會怠慢你,一定會有回報的。所以我希望大家一定要拋棄那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你沒有花時間居然就有收獲,我想就像跟買彩票一樣的。其實大家也知道,那隻是一個夢而已,連夢想都不是,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