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①覃思:深思。在這裏指文思遲緩的人。②饒:多。③綴:連接。

“譯文”

人們寫作的構思,有快有慢;文章的篇幅,也有大有小。例如司馬相如含筆構思,直到筆毛腐爛,文章始成;揚雄作賦太苦,一放下筆就做了怪夢;桓譚因作文苦思而生病;王充因著述用心過度而氣力衰竭;張衡思考作《二京賦》費了十年的時光;左思推敲寫《三都賦》達十年以上:這些雖說篇幅較長,但也由於構思而遲緩。又如淮南王劉安在一個早上就寫成《離騷賦》;枚皋剛接到詔令就把賦寫成了;曹植拿起紙來,就像背舊作似地迅速寫成;王粲拿起筆來,就像早已做好了一般;阮瑀在馬鞍上就能寫成書信;禰衡在宴會上就草擬成奏章:這些雖說篇幅較短,但也出於構思的敏捷。那些構思較快的人,對寫作的主要方法是心中有數,他們機敏得好像未經考慮就能當機立斷。而構思遲緩的人,心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思路,幾經疑慮才能看清楚,細細推究才能決定。有些人因為文思敏捷,所以很快就能寫成功;有些人因為多有疑慮,所以曆時較久才能寫好。兩種人寫作雖難易不同,但同樣依靠多方麵的訓練。假如學問淺薄而隻是寫得慢,才能疏陋而隻是寫得快;這樣的人要想在寫作上有所成就,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所以在創作構思時,必然出現兩種毛病:思理不暢的人寫出來的文章常常內容貧乏,文辭過濫的人又常常有雜亂的缺點。因此,增進見識可以補救內容的貧乏;突出重點可以糾正文辭的雜亂。如果見識廣博而又有重點,對於創作構思就很有幫助了。

“原文”

若情數詭①雜,體變遷貿,拙辭或孕於巧義,庸事或萌於新意。視布於麻,雖雲未貴,杼軸②獻功,煥然乃珍。至於思表纖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筆固知止。至精而後闡其妙,至變而後通其數,伊摯③不能言鼎,輪扁④不能語斤,其微矣乎?

“注釋”

①詭:異常的。②杼軸:織布機,這裏作動詞用,指加工。③伊摯:商湯的臣子。④輪扁:上古著名的工匠。

“譯文”

作品的內容是非常複雜的,風格也各式各樣。粗糙的文辭中會蘊藏著巧妙的道理,平凡的敘事中也可能產生新穎的意思。這就像布和麻一樣,麻比布雖說並不更貴重些,但是麻經人工織成了布,就有光彩而值得珍貴了。此外有些為思考所不及的細微的意義,或者為文辭所難表達的曲折的情致,這是不易說清楚的,也就不必多談了。必須有精細的文筆,才能闡明其中的微妙之處;也必須有懂得一切變化的頭腦,才能理解各種寫作方法。從前伊尹不能詳述烹飪的奧妙,輪扁也難說明用斧的技巧,這的確是很微妙的。

“原文”

讚曰:神用象①通,情變所孕。物心貌求,心以理應。

刻鏤聲律,萌芽比興。結慮②司契,垂帷製勝。

“注釋”

①象:物象。②結慮:構思。

“譯文”

總之,作家的精神活動和萬物的形象相結合,從而構成作品的各種內容。外界事物以它們不同的形貌來打動作家,作家內心就根據一定的法則而產生相應的活動;然後推敲作品的音節,運用比興的方法。倘能掌握構思的法則,創作一定能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