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昊天:泛指天。②喟:歎息。
“譯文”
《河圖》、《洛書》的出現,是由於上天有美好的旨意,用以預兆聖賢,而不是為了配合經書。所以,孔子在世時沒有再出現《河圖》,他就有所歎息;如果祥瑞可以隨意編造,那孔子就用不著歎息了。從前,周康王曾經把《河圖》等陳列在東廂,可見前人對上天所降祥瑞,曾當做珍寶而曆代相傳。孔子對此的編撰,不過是對這些事物加以敘錄而已。於是,那些術士們便用詭詐的方法來牽強附和:有的講曆象占卜,有的預言災難變異;還有的說鳥的叫聲好像人在說話,蟲子吃樹葉形成文字等等,各種各樣讖緯之說的發展蔓延,都一定要假托孔子。經過漢代學者研究核實,認為緯書的偽托是從哀帝、平帝時才開始的。《河圖》、《洛書》本是古代帝王珍藏的秘寶,但後來卻被偽造的緯書給攪亂了。
“原文”
至於光武之世,篤信斯術。風化所靡,學者比肩。沛獻集緯以通經,曹褒選讖以定禮,乖道謬典,亦已甚矣。是以桓譚疾其虛偽,尹敏戲其深瑕,張衡發其僻謬,荀悅明其詭誕:四賢博練,論之精矣。
“譯文”
到東漢光武帝時,更加深信讖緯,學習它的人爭先恐後,產生了很壞的影響:劉輔混雜一些緯書上的說法來論述經書,曹褒挑選一些讖書中的說法來製定禮製,這種離經叛道的做法,已發展得相當嚴重了。所以,桓譚痛恨讖緯的虛偽,尹敏嘲笑讖緯的不實,張衡揭發讖緯的謬誤,荀悅辨明讖緯是假托的。這四位先賢的學識都廣博精通,他們對此的論證也已經很精確了。
“原文”
若乃羲、農、軒、皞之源,山瀆①鍾律之要,白魚赤烏之符,黃金紫玉之瑞,事豐奇偉,辭富膏腴,無益經典而有助文章。是以後來辭人,采摭②英華。平子恐其迷學,奏令禁絕;仲豫惜其雜真,未許煨燔③。前代配經,故詳論焉。
“注釋”
①瀆:大川,這裏泛指水。②摭:拾取、收集。③煨燔:焚燒。
“譯文”
至於伏犧、神農、軒轅、少皞等最早的傳說,山水和音樂靈氣的相互會合,白魚跳到周武王的船上,周武王屋頂上的火變為赤色的烏鳥,以及深山出現黃銀和紫玉等祥瑞,這些事物內容廣泛,事跡奇特,而又辭采豐富,它們對經書雖然沒有什麼好處,對文章的寫作卻有一定幫助。所以後來寫書的人,常常采用其中一些精采的描寫。張衡由於擔心緯書會迷惑人們的學習,曾奏請漢帝下令把它禁絕;荀悅則為緯書中也攙雜著一些真實的事物而感到惋惜,所以他不同意完全燒毀。因為前人用緯書來配合經書,所以有必要對此詳加論述。
“原文”
讚曰:榮河溫洛,是孕圖緯。神寶藏用,理隱文貴。
世曆二漢,朱紫騰沸。芟夷①譎詭,采其雕蔚。
“注釋”
①芟夷:除草,這裏指除掉。
“譯文”
總之,光榮的黃河,溫暖的洛水,曾經孕育了《河圖》、《洛書》。這種神聖的珍寶中孕藏著巨大的財富,它的內容深刻而文辭可貴。可是經過兩漢,由於大量的緯書出現而攪亂了正常的經書。在文學創作上,如果能剔除其中的虛假詭詐部分,那麼還是可以吸取一些有用的辭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