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不要輕易做股市賺錢的美夢(1 / 3)

黃祖斌,個人投資者,發布於2014/3/16

最近,在博客中公布了新換的手機號,收到不少讀者的短信,其中有些表達了希望成為股市職業投資人的願望:希望過自由自在,沒有壓力,財務自由的日子。這也是人之常情,不過這裏不得不說句不中聽的忠言:雖然中國股市的牛市就在眼前(也有可能從2014年的1849點就開始了,如同2005年6月的998點,是長期底部,但直到2006年牛市才得以確認一樣),但希望讀者不要輕易做股市賺錢的美夢,也不要輕易走股市職業投資人這條邪路。以下思路供參考:

首先,不勞而獲的好事憑什麼輪得到普通人?

世界上95%以上的成年人在自己的一生中,大多數時間都在為掙錢而努力,都在為沒有足夠的錢而煩惱,很多不開心的事歸根結底其實就是錢的問題。世界上極少數人,因為有政治上的裙帶關係,或是因為出身而成為富二代或官二代,或因極偶然的好運氣,可以不勞而獲。除此之外,不勞而獲的事根本輪不到普通的小市民或是小農,小資也不行。小偷、強盜或妓女似乎是不勞而獲了,其實付出得很多,下場多數很不好,所以其實並不是真正的不勞而獲。股市如果是一個可以輕易不勞而獲的地方,恐怕根本輪不到普通人憑身份證就可以開戶,而是各地方政府金融辦官員的子女才能開戶,或商業金融機構的高管或子女才能開戶。如同很多PE的好項目,都由一些有背景的資本拿下一樣。如同很多地方金融係統的近親繁殖一樣(比如四大國有銀行行長的子女,紛紛去其他國有銀行或股份銀行當副行長或信貸部門經理。哪怕這些人是擴招之後四流民辦大學畢業的,貨幣銀行學專業博士畢業的人還得叫他們領導)。

既然進入股市,隻須有身份證,而不須要有背景,所以這一定不是一個可以輕易不勞而獲的地方。千萬不要心存僥幸,一定要有概率這個思維,千萬不要自我欺騙。

其次,正常的股市不存在暴利。

中國股市就是一個財富轉移的場所,而不是讓普通投資人普大喜奔的福利製度。在美國,近100多年的股市,平均市盈率隻有大概14倍,平均的股息率高達4%。中國股市呢?所以進入股市的人一定要有這個意識:進入股市大概率的結果就是被掠奪,不要幻想有天上掉錢這種事。

在美國股市,一兩百年的平均年漲幅在9%左右,這可是沒有扣除物價漲幅的,如果扣除美國平均每年上漲3%左右的物價,實際上美國這個天然的價值投資的理想市場,平均每年資金隻能取得6%左右的增長,所以,在中國股市,更不存在暴利。

彼得·林奇在退休前管理的基金規模高達140億美元左右,這在當時已經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公募基金了。在林奇之前,約翰·聶夫管理的溫莎基金規模一度是全球最大,我記得也是100億美元左右,後被林奇超過。那麼溫莎基金在30年左右的時間裏,平均每年增值多少呢?是13%。就這個業績,已經吸引全美國無數投資人,導致其一度是美國最大的公募基金。

為什麼麥道夫的龐氏騙局能達到百億美元的規模?原因很簡單,它能提供10%的年回報。很多全球著名的金融機構,都受騙上當。

再說一個衡量超級大成功的一個投資收益率的例子:在1981年前後,香港的林森池發現美國因為高通脹,3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達到了15%。他計算了一下,發現如果當時高達15%左右的高通脹能持續的話,那麼大概20年之後,哈佛大學的學費就要漲到100萬美元了,所以這是不可能的。於是林森池拿出大約300萬港元,重倉美國30年期國債。隨後的30年,幾乎跑贏全球所有的指數,不管是道指,還是恒生指數、日經225指數、黃金價格、石油價格或其他價格。可見這15%的長期收益率也是幾乎所有人可望而不可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