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與經營都是自己內心的反映
在這裏我要講的是“心與經營”,我想通過對自己大半生的回顧,談談人的內心會給經營帶來怎樣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時,我在舊製中學裏患上了結核病,一度瀕臨死亡。當時我攝取不到足夠的營養,隻能休學回家臥床休養。我的叔父和叔母在戰爭時期就死於結核病。那個時代結核病被認為是不治之症。繼叔母之後,叔父也染上結核病,隨後我這個侄子又患上同樣的病,因此外麵風傳“稻盛家有結核病的遺傳,那個孩子恐怕也不行了”。
那期間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一本宗教方麵的書,書中寫道:災難和幸福都取決於人的內心,一個人擁有怎樣的內心,就會創造怎樣的境遇。也就是說,如果將患病歸咎於你的內心,那麼感到幸福也是你內心的緣故。讀後我深受觸動。
當時我並非病入膏肓,隻是處於結核病初期的肺浸潤階段,每天躺在床上,骨瘦如柴,瀕臨死亡深淵。那本書正是在那樣一種境況下讀到的,所以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還有一件事也讓我相信身邊的現狀是自己內心的反映。在“二戰”結束前的1944年下半年到1945年,我的家鄉鹿兒島在轟炸中被燒得麵目全非。我雖然正患結核病臥床休養,可是為了不給父母增添麻煩,每次遇到空襲我都逃到防空洞裏。空襲越來越猛烈,我們隻能眼看著自己的家麵臨被燒毀的危險。我在空襲中拚命奔逃,不知不覺中竟忘記了自己的病情,等意識到自己還是個病人時,疾病竟然已經痊愈了。
後來,我的身體逐漸恢複。大學畢業後我參加了工作,27歲那年意想不到地開始經營今天的京瓷公司,到今年正好曆時28年。
在最初工作的公司裏我擔任主任一職,我和以前的上司——課長、部長,以及我的助手總共7人攜手又創辦了一家公司。
之前的那家公司幾近倒閉,我們的初衷是自己創辦的這家中小企業能養活我們即可。我們創辦和經營這家公司時想:無論怎樣,充其量我們也隻能辦成一家有兩三百名員工的企業,這就算是很大的成功了。可是今天我們的公司已經發展到連我們自己都難以置信的地步:銷售額達到2 000多億日元,員工12 000人,資本金300多億日元。我們在美國創建了4家工廠,僅美國員工就雇用了2 000多名。
當時我滿口鹿兒島方言,連普通話都講不好。現在總算能講普通話了,可是語調還是略有不同。這樣一個人,將業務發展到海外,創辦並經營著多家工廠,這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
因罹患結核病而瀕臨死亡深淵時,我從書本中領悟到身邊的現狀忠實地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心;27歲那一年創辦公司,此後28年間,出乎意料的事情在我身邊接二連三地發生。這兩件事體現出,人內心的作用具有多麼巨大的力量。對此,普通人恐怕難以相信。
我是搞技術出身的。我們的企業經營就從我所從事的陶瓷研究工作開始。也就是說,我是搞技術的科研人員。因此,我完全沒有將人心的問題納入所謂技術和研發中去考慮。我們徹底追求經營的合理性,堅持以科學的方法開展經營活動。然而無論如何我還是感覺到,人的內心對身邊的現狀有巨大的影響。
那期間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一本宗教方麵的書,書中寫道:災難和幸福都取決於人的內心,一個人擁有怎樣的內心,就會創造怎樣的境遇。也就是說,如果將患病歸咎於你的內心,那麼感到幸福也是你內心的緣故。讀後我深受觸動。
看得見的部分和看不見的部分
我認為,企業中有看得見的部分,也有看不見的部分。看得見的部分指的是資本金的數額、財務的穩健性、擁有多少包括不動產在內的抵押物,以及技術開發和人力資源等用數字可以量化的內容。看不見的部分指的是領導者的信念或人生觀,還有員工營造出的氛圍,也就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事實上是企業員工內心的反映。或者說,員工的內心意識營造出的氛圍就是企業文化。
我認為,與可用數字量化的資本實力、技術實力和人力資源等看得見的部分相比,看不見的部分對經營的影響要大得多。我自己的經曆可以輕而易舉地證明這一點。
我畢業於家鄉一所大學的應用化學專業,當時不過是一名化學領域的技術員,並不是什麼陶瓷專家。總之,我不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人,學曆也不過如此而已。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肯定不會有什麼了不起的人才聚集在我這樣的人周圍,而且我也沒有雄厚的資產和資金實力。
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企業獲得了驚人的發展,這肯定是因為看不見的部分產生了巨大影響。
企業文化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事實上是企業員工內心的反映。或者說,員工的內心意識營造出的氛圍就是企業文化。
人類的意識也可以傳遞給植物
我這麼說,大家可能不太相信。下麵我想舉一個或許有些牽強附會的實例,借此說明人的內心具有多麼強大的影響力。
大約在半年多以前,NHK(日本放送協會)播出過這樣一檔電視節目。眾所周知,植物之所以對光線有反應,是因為植物體內具有光感受器。樹木也好,花草也好,都是向陽的一麵枝繁葉茂,而背陰的一麵枝條生長緩慢,葉片也很稀疏。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向日葵的圓盤朝著太陽的方向轉動這一現象。每一棵樹都是向陽的方向枝葉茂盛。植物吸收太陽的能量,將空氣中的碳、地下的水分和礦物成分一起經過碳同化完成光合作用,因此植物對光線非常敏感。這方麵的知識我想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
NHK播出的這檔節目是對植物進行的一個實驗,目的是測試植物對聲音是否有反應,看植物是否能感知到聲音。節目很吸引人,整個實驗過程是在植物的葉片裏裝上一個類似於人類使用的測謊儀那樣的裝置,然後安裝示波器和記錄器,測試植物聽到聲音後會發生怎樣的反應。
給植物播放音樂,當實驗人員改變音樂的類型時,示波器和記錄器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實驗中嚐試給植物播放各種音樂,比如古典音樂、流行音樂,結果植物傳遞出的波形發生了改變。這到底意味著什麼我們還不清楚,隻是看到波形發生了徹底改變。植物枝葉表麵的電流發生了變化,說明電流在聲音的作用下發生了改變。
NHK的節目中還介紹了下麵的事例。美國艾奧瓦州有一位中年男子開著拖拉機施肥,拖拉機上安裝著大型揚聲器,他一邊播放古典音樂一邊施肥。NHK的記者采訪他時問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他回答說:“施肥時播放音樂,產量會增加20%~30%。”
蘇聯也進行過一個有趣的實驗。實驗是在十多年前進行的,目的是測試植物是否能感知到人的意識,也就是人內心的想法。這個實驗是由蘇聯科學院的心理學家開展的。他們用一盆花做實驗,在花上安裝測謊儀。科學家先讓女助手心中默想“這盆花美極了,太可愛了”,觀察植物傳遞出的波形;然後讓這位女助手心中默想“這盆花太髒了,真想把它扔掉”,再觀察它的波形。
結果研究人員發現,安裝在盆栽花中的電極輸出的波形截然不同。這項實驗引起了巨大反響,美國和歐洲立即開展驗證性實驗,可是結果卻證明這項實驗沒有複現性。蘇聯的實驗小組受到全世界的強烈譴責,這項實驗被指責為胡編亂造、欺世盜名。
蘇聯方麵及時調整了實驗方法。上次的實驗被證明沒有複現性,這回他們請一位容易被催眠的女性參與到實驗中來,讓一位催眠技術高超的心理學教授坐在她身邊,對她進行催眠。在她徹底進入催眠狀態後,同樣在她麵前放置一盆花,誘導這位女性在潛意識中默想“這盆花太髒了,真想把它扔掉”,接下來再讓她默想“這盆花美極了,太可愛了”。整個實驗過程就是讓這位女性在潛意識中默想上麵的內容。
這樣一來,複現性就出現了。被催眠後發自內心的想法和別人讓你那麼想,兩者的意識水平是不同的。因此,要想使想法發自內心,最好進入催眠狀態,此次實驗正是出於這種考慮。總之,這次實驗對人的意識和意願水平進行了強化。
前麵我們已經了解到植物對光是有反應的。在NHK的節目中,我們看到植物對聲音也是有反應的。蘇聯的實驗又向我們證實,植物對人的意識和意願也會做出反應。
我們都知道,動物能明白人的意識和意願。貓和狗有時都能看透我們內心的想法,植物同樣也能感覺到我們的意識。
每一個細胞都具有意識
最近,基因工程學和基因生物學發展迅速,轉基因等新課題的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我曾拜訪過京都大學的一位老師,當麵向他谘詢了這方麵的情況。轉基因的實驗是這樣的:提取包括癌細胞在內的人體的各種細胞,在玻璃培養皿中培植含大量營養成分的培養基,然後把細胞放入培養皿中,使細胞增殖。
那位老師告訴我,他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在放入大量細胞的培養皿中,細胞不斷分裂、增殖;而隻放入幾個細胞的培養皿中,細胞的活動非常緩慢,遲遲不見增殖。他對我說:“稻盛先生,以前我並沒覺得你強調的人心有多麼重要,可是這項實驗改變了我的想法,那些小到隻有幾微米的細胞,一個一個也都是有意識的。”
單個細胞是沒有頭腦的。可是對於一個簡單的細胞而言,隻要周圍有自己的同伴,它們就仿佛能感覺到來自同伴的意識一樣,以不可阻擋之勢迅速增殖。如果同伴稀少,它們就萎靡不振,遲遲不見增殖。那位老師一臉認真地對我說:“所以,也許每一個細胞都是有意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