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誌華
一、呂不韋其人其書
《史記呂不韋列傳》記:“呂不韋者,陽翟大賈人也。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呂不韋是戰國末年衛國(今河南省濮陽一帶)的著名商人,以買賣致富。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四十二年,昭王以其次子安國君為太子。安國君有兒子二十餘人,他立寵愛之姬為正夫人,號曰華陽夫人,可是華陽夫人無子。安國君有一個兒子名叫子楚,子楚的生母名叫夏姬,得不到安國君寵愛。子楚以秦國人質的身份留在趙國。然而,由於秦國多次攻打趙國,所以趙國對子楚並不禮貌。
子楚既質於趙,平素財用不足,生活十分困苦,並不得意。呂不韋於邯鄲經商,見子楚而憐之,以為“奇貨可居”。呂不韋於是往見子楚,遊說他曰:“吾能大子之門。”子楚不以為然,笑說:“且自大君之門,而乃大吾門!”呂不韋曰:“子不知也,吾門待子門而大。”子楚心明不韋意欲,於是與不韋合謀大計。呂不韋對子楚說:“秦王老矣,安國君得為太子。竊聞安國君愛幸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無子,能立適嗣者獨華陽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餘人,子又居中,不甚見幸,久質諸侯。即大王薨,安國君立為王,則子毋幾得與長子及諸子旦暮在前者爭為太子矣。”呂不韋於是以千金為子楚西遊入秦,說服安國君及華陽夫人,立子楚為適嗣,子楚亦向不韋許諾,他日如登上王位,將會“分秦國與君共之”。
當時,呂不韋新娶了年輕貌美、能歌善舞的邯鄲女子趙姬,而趙姬已懷身孕。在一次酒宴上,子楚見趙姬姿色甚美,便要求呂不韋成全其事。呂不韋雖然生氣,唯念及已為子楚用盡家財,“欲以釣奇”,於是將趙姬獻給子楚。趙姬隱瞞自己已懷身孕,到十二個月大期時生下兒子,取名政,即後來的秦始皇。從此母以子貴,趙姬被子楚立為夫人。
秦昭王在位五十六年去世,安國君繼位,是為孝文王;以華陽夫人為王後,子楚為太子。趙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歸秦。一年後,孝文王死,子楚繼位為莊襄王,一切皆如不韋所料,莊襄王尊母華陽後為華陽太後,真母夏姬尊為夏太後。呂不韋為丞相,封文信侯,食河南雒陽十萬戶。莊襄王即位三年而薨,太子政被立為王,時年十三,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呂不韋掌握國家大權,家僮萬人,富可敵國。唯太後因秦王年少而時時竊私通呂不韋,埋下日後呂不韋失勢的伏線。
當時,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趙有平原君,齊有孟嚐君,號稱戰國四公子,均為喜賓客之士,名重士林。呂不韋以秦國之強,在招賢納士方麵,竟不如四公子,因此亦招攬士人,並加厚待,至食客三千人。這時的諸侯多為辯士,如荀卿之徒,著書布於天下。呂不韋於是吩咐食客人人各著所聞,集各論著為八覽、六論、十二紀,合共二十餘萬言,認為已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他更布書於鹹陽市門,懸千金於其上,延請諸侯、遊士、賓客等,指如有人能增損一字,即予千金。
始皇日漸長大,太後淫亂不止。呂不韋恐禍將及己,於是私求大陰人嫪毐為舍人,並把嫪毐贈予太後。呂不韋使人以腐刑之罪狀告嫪毐,其實未有施以腐刑,俾嫪毐假扮為宦官入宮與太後私通。始皇九年,有人告發嫪毐不是宦官,常與太後私亂,更誕下二子。於是始皇令官吏深入調查,後來查明屬實,此事禍連相國呂不韋。九月,始皇夷嫪毐三族,殺太後所生兩子,遷太後於雍。始皇希望進一步誅討相國呂不韋,但念及呂氏有功於秦,不忍致法。始皇十年十月,始皇免去呂不韋相國之職,並令其離開鹹陽,就國河南。後來因為不韋的賓客多次請求,始皇恐生事變,於是賜呂不韋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呂不韋明白形勢不妙,恐大難將至,難免伏誅,最後飲鴆服毒而死。
有關呂不韋著書的動機,前人的論述十分詳細,概略言之,約有數說:
1.顯名後世:明方孝孺《遜誌齋集讀呂氏春秋》指出:“不韋以大賈乘勢,市奇貨,致富貴,而行不謹,其功業無足道者,特以賓客之書,顯其名於後世。”
2.欺世盜名:明代陳懿典《讀史漫筆》雲:“不韋,盜之雄也。既盜秦國,複以招賓客盜當年名,著書盜後世名,令後世讀呂覽者知不韋而不複知有諸賓客。”及後清代方號頤《方忍齋所著書讀呂子》又雲:“千古大盜,無如陽翟大賈始也,居奇貨以盜人之國,繼也集儒書以盜後世名,其人心術品詣,尚可問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