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考古學者的報告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滄桑的歲月衝逝了多少陳年舊事,曆史的塵埃淹沒了多少遠古文明,厚重的黃土塵封了多少悠久文化,古城遺跡中又隱藏了多少千古秘密,沒有人能說得清楚。憑著考古學者手中的鐵鏟,人們試圖破解曆史的密碼。
千年的樓蘭古國傾刻間人去樓空,留給後人的隻是一片不毛之地上的殘垣斷壁和解不開的迷團;曾經繁榮喧鬧的精湛王國突然神秘消失,留給我們的隻是茫茫大漠中的尼雅遺址,埃及金字塔的重新發掘試圖揭開“獅身人麵像”下的斯芬克斯之迷,卻把人們帶入了更大的迷宮……這其中包含的秘密使考古學者百思不得其解。迷宮的大門也許隻有上帝才能開啟。
###一、石破天驚——考古的最新發現
千年的沉寂:對古樓蘭、尼雅的考古發現
“人去樓空”的樓蘭古國在絲綢之路的古道上,曾經存在著一個高度文明的古代王國——樓蘭。作為西漢三十六國之一,它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曆史。公元4世紀以後,這個王國突然神秘地消失,成為“城廓魏然,人物斷絕”的不毛之地。
樓蘭位於新疆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的東部邊緣。這裏地勢險要,沙丘縱橫,風蝕而成的“雅丹”地形如同此起彼伏的波濤。四周沒有任何植物,全然一片淺黃和淺灰,是一個沒有生命的荒涼寂寞的世界。
1989年,受中央電視台的邀請,新疆考古研究所組織了樓蘭考古隊,開始對樓蘭古城古道進行調查、考察。在通向樓蘭道路的孔雀河下遊,考古隊發現了大批的古墓。其中幾座墓葬外表奇特而壯觀:圍繞墓穴是一層套一層共七層由細而粗的圓木,圈外又有呈放射狀四麵展開的列木。整個外形像一個大太陽,不由得讓人產生種種神秘的聯想。它的含義究竟如何,目前還是一個未解之謎。木棺中還保存了幾具較為完好的樓蘭女屍。這些“樓蘭美女”臉龐不大,下頦尖圓,鼻梁高、眼睛大,雙眸微閉,體態安詳,她們的頭發濃密微卷,散披肩後,充滿了青春氣息。頭上戴有素色小氈帽,帽緣綴紅色毛線,帽邊插幾支色彩斑斕的雉翎。女屍裸體,周身裹毛織布毯,以骨針或木針連綴為扣,雙腳著短統皮靴。墓中出土木器、骨器、角器、石器、草編器等器物。木器有盆、碗、杯和鋸齒形刻木。有5件木雕半身人像,其中4件具有明顯的女性形象,雙乳豐隆,臀部肥大。這批墓葬標本,經測定其年代距今約4000年,相當於中原夏商時期,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樓蘭人墓地。
1980年3月,樓蘭考古隊再次進軍樓蘭,對樓蘭古城又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考察與發掘,這是一場規模空前、聲勢浩大的沙漠考古。
考古隊從馬蘭出發,汽車沿庫魯克塔山脈行駛,穿行在山間的盆地中。起初,路邊還能見到一些掉了葉的胡楊紅柳,偶爾還有一些野兔和黃羊從車前奔馳而過。當隊伍折向東南逐漸靠近孔雀河北岸時,地麵已變成戈壁灘,滿眼全是毫無生機的礫石。隊伍在戈壁灘東行70多公裏來到前進橋。這裏與樓蘭古城的直線距離約有18公裏,但這段路是汽車無法通行的“雅丹地形”,行裝和給養隻能靠駱駝運送。駝隊從馬蘭到前進橋,冒著風沙寒凍,行進在水草缺乏的300多公裏的艱苦路程中,最快也得一個星期。利用等待駝隊的時間,考古隊以前進橋為中心,沿孔雀河展開了考察活動。
在西南麵,工作人員考察了一處佛教廢墟。這個遺址是斯文·赫定在1900年發現的,1906年斯坦因也曾到這裏發掘過。它主要由三組建築構成,工作人員在那裏采集到了五銖銅錢、小陶燈、陶器殘片等古物。
沿東北向,考古隊順著當年黃文弼先生發現的“土垠”路線去尋找古代“絲綢之路”的路跡。車子穿過小丘陵和戈壁進入鹽漬地,這裏的地麵高低不平,車子行駛了五六個小時,古道卻毫無蹤跡,隻好失望而歸。不料當倒車後轉時,一條古道在夕陽映照下,神奇般地闖入工作人員的視野。大家激動萬分,立即下車辨析。古道上大車輪碾壓印很深,這就是“絲綢之路”!
在前進橋的北麵,有一座化石山,考古人員在那裏發現了許多類似核桃大小的海燕化石。據地質工作者鑒定:這種海燕化石距今約有1.2億年,海燕化石的出現,證明了羅布泊窪地那時是一片廣闊的海域。
一星期後,駝隊運來給養,隊伍繼續向樓蘭進發。這裏的“雅丹”沙岡深溝實在難走,穿行其間,就像置身於無際的海洋。工作人員必須時刻注意不能偏離方向,否則就有難以想像的危險。考古大隊經過兩晝夜艱苦的行程,終於到達樓蘭古城遺址,工作人員在古城佛塔西南避風處搭設帳篷,安營紮寨。
考古大軍進駐樓蘭,打破了古城禁錮於沙漠、隔世千年的寧靜。麵對撲麵而來的黃沙,大家首當其衝的任務是搞清樓蘭古成的全貌,工作人員決定從尋找古城牆展開工作,但樓蘭的城牆在哪兒呢極目四望,人們隻看到順東北風勢侵蝕的條條凹地和一個個孤島似的台地。為了尋找城牆遺跡,大家多次在古城穿行。經過多天艱苦細致的工作,他們發現這是一座大致呈方形的古城:東西長約335米,總麵積約108240平方米。根據古城所在的實際位置,工作人員核定:它位於東經89°55′22″,北緯40°29′55″。城牆采用夯築法建造,在厚度80厘米的夯土中夾壓蘆葦和紅柳枝。這是一種典型的漢代築牆方式,敦煌附近的漢長城亦如此。在南北城牆的中段各有一個缺口,大家推測這可能是城門的位置;在西城牆的中部也有一個缺口,缺口兩側還有兩個突出的土台,可能是城門及附屬建築,但因風蝕嚴重,已無法判定其本來麵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