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飛向月球的火箭和飛船(5)(1 / 3)

返回艙——用於航天員返回地球的艙段,與軌道艙相連。裝有用以降落的降落傘和反推力火箭,施行軟著陸。

推進艙——裝有推進係統,以及一部分的電源、環境控製和通訊係統,裝有一對太陽能電池板。

“阿波羅”飛船

美國的“阿波羅”計劃是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偉大工程,始於1961年5月,結束於1972年12月,曆時11年7個月。“阿波羅”計劃的目的是把人送上月球,實現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並為載人行星探險做技術準備。

“阿波羅”號飛船由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三個部分組成。

“阿波羅”指揮艙指揮艙

宇航員在飛行中生活和工作的座艙,也是全飛船的控製中心。指揮艙為圓錐形,高32米,重約6噸。指揮艙分前艙、宇航員艙和後艙3部分。前艙內放置著陸部件、回收設備和姿態控製發動機等。宇航員艙為密封艙,存有供宇航員生活14天的必需品和救生設備。後艙內裝有10台姿態控製發動機,各種儀器和貯箱,還有姿態控製、製導導航係統以及船載計算機和無線電分係統等。

“阿波羅”登月艙服務艙

前端與指揮艙對接,後端有推進係統主發動機噴管。艙體為圓筒形,高67米,直徑4米,重約25噸。主發動機用於軌道轉移和變軌機動。姿態控製係統由16台火箭發動機組成,它們還用於飛船與第三級火箭分離、登月艙與指揮艙對接和指揮艙與服務艙分離等。

登月艙

由下降級和上升級組成,地麵起飛時重147噸,寬43米,最大高度約7米。

①下降級:由著陸發動機、4條著陸腿和4個儀器艙組成。

②上升級:為登月艙主體。宇航員完成月麵活動後駕駛上升級返回環月軌道與指揮艙會合。上升級由宇航員座艙、返回發動機、推進劑貯箱、儀器艙和控製係統組成。宇航員座;艙可容納2名宇航員(但無座椅),有導航、控製、通信、生命保障和電源等設備。

“阿波羅11”號

“阿波羅11”號(Apollo11)承擔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AeronauticsandSpaceAdministration,NASA)的“阿波羅”計劃(ProjectApollo)中的第五次載人任務。這是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三位執行此任務的宇航員分別為指令長阿姆斯特朗(NeilArmstrong)、指令艙駕駛員邁克爾·科林斯(MichaelCollins)與登月艙駕駛員巴茲·奧爾德林(BuzzAldrin)。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與奧爾德林成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類。

“雙子星座”飛船

“雙子星座”飛船美國載人飛船係列。從1965年3月到1966年11月共進行10次載人飛行。主要目的是在軌道上進行機動飛行、交會、對接和航天員試作艙外活動等。為“阿波羅”號飛船載人登月飛行作技術準備(見“阿波羅”工程)。“雙子星座”號飛船重約32~38噸,最大直徑3米,由座艙和設備艙兩個艙段組成。座艙分為密封和非密封兩部分。密封艙內安裝顯示儀表、控製設備、廢物處理裝置和供兩名航天員乘坐的兩把彈射座椅,還帶有食物和水。無線電設備、生命保障係統和降落傘等安裝在非密封艙內。座艙前端還有交會用的雷達和對接裝置,座艙底部覆蓋再入防熱材料。設備艙分上艙和下艙。上艙中主要安裝4台製動發動機。下艙中有軌道機動發動機及其燃料、軌道通信設備、燃料電池等。設備艙內壁還有許多流動冷卻液的管子,因此設備艙又是個空間熱輻射器。飛船在返回以前先拋棄設備艙下艙,然後點燃4台製動火箭,再拋掉設備艙上艙,座艙再入大氣層,下降到低空時打開降落傘,航天員與座艙一起在海麵上濺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