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 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研究的幾個問題(代序)(1 / 3)

1982年9月,鄧小平在中共十二大開幕詞中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曆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這是鄧小平第一次提出和使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概念。自此之後,從中共十三大到中共十七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式進入各次黨代會報告的標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回答也成為各次黨代會的重要議題。

多數學者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種理論、一種實踐、一種製度。中共十七大報告則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綜合”,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

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共十七大報告作出了明確界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製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一論斷,勾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輪廓,說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前提(中國共產黨領導)、出發點(基本國情)、運行機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基本目的(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製度)、基本目標(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還包括五條具體道路,即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中國特色新興工業化道路、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這五條具體道路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支撐。

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中共十七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係。中共十七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構成要素作出界定之後,學術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形成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中三個組成部分的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特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意義等問題展開了廣泛研究,在一些方麵形成了共識,但不少問題仍存在分歧,需要進一步探討。這裏選擇幾個問題談一點我的想法。

其一,關於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沒有將毛澤東思想納入其中,這與之前學術界認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始於毛、成於鄧”的看法存在較大差異,以至於引起國內學術界的爭論和海外輿論的關注。如何看待這一界定?我認為,這種界定有其合理性,與此前學術界認同的看法並不衝突。因為,毛澤東所追求的社會主義,還是蘇聯模式框架下的社會主義,以單一公有製、計劃經濟、中央集權為特征,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根本的不同。1958年3月,毛澤東在成都會議上說:“1956年4月的《論十大關係》,開始提出我們自己的建設路線,原則和蘇聯相同,但方法有所不同,有我們自己的一套內容。”這說明,毛澤東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時,仍在蘇聯模式的框架內做文章,隻是力求尋找不同於蘇聯的具體建設方法、發展道路。就這點而言,不將毛澤東思想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之中,有其內在合理性。同時,從黨的指導思想的表述來看,現有的表述理論板塊分立,難以反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內在聯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概念的提出,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整合,有望使黨的指導思想的表述變得更加簡潔、明確,也能為黨的指導思想的發展提供較大空間。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概念的提出,從政治上而言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