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今天的習慣,害了未來的自己(新)10(1 / 3)

第十章 角落情感

◎我當然在乎你!但是我很忙

人們在情感世界中也擁有大量的壞習慣,這些惡習主導了我們的感情生活,造成了我們在與異性相處中的被動,並由此留下了很壞的印象,產生了一係列的不良後果。比如這一點:以忙碌為借口推卸感情的責任,把自己置於一個無理但又理直氣壯的地位,一邊冷落著對方,一邊卻又大聲地指責對方。

我有一位女性朋友,她在北京一家公司從事文職工作。她告訴我,每當自己想跟丈夫出去吃頓燭光晚餐時,丈夫就會立馬拒絕:“親愛的,工作太忙了,等下次有時間吧。”等過了一兩個月,她再次提出類似的請求時,丈夫仍然是這種態度,就好像自己的工作是無窮無盡的,連情人節晚上兩個小時到外麵吃頓飯的時間都拿不出來。

“平時你們都在家吃嗎?”

她失意地說:“是的,他下班回來在八點左右,用半個小時吃完飯,他就跑到書房自己忙去了。我其實知道他根本不是在忙工作,很多時間都是在上網娛樂,但他就是不肯把時間留給我,哪怕拿出20分鍾一起看看電視的時間也很少。”

確實,這種事情非常常見,男人或女人們都在重複地講:“我都快忙瘋了,你就不能等下一次嗎?”以此來回答伴侶的請求。不能說他們就不在乎心愛的人,而是這種理由讓人心寒,也使人無奈。

必須麵對現實嗎?因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忙的時候,一個家庭中總會有一個人承擔養家糊口的主要責任,但長此以往會發生什麼事情呢?為什麼如今社會的出軌率如此之高?恐怕我們已經發現了原因。

女人當然不能擁有一切,但是男人也不能。女人和男人在相愛的過程中,都必須承擔互相關愛的責任,任何一方都不可拿著工作或處理其他事情的借口,把愛人晾在一邊,自己跑開去獨自快活。

說自己很忙已經成為了一種可怕的自我標榜,是那些自我中心主義者和缺乏內心世界的人才會脫口而出的借口。他們對待情感的態度是生硬的,也是會刺痛人的。盡管有些人確實很忙,但我建議你最好改掉這個壞習慣,適當地拿出時間來陪陪你的愛人,盡可能地不要讓這種習慣長久地發生在自己的生活中。

◎推推搡搡的承諾

現實中,不把承諾當回事的人遍地都是,一抓一大把。他們許下了一個承諾,兩秒鍾後就忘記了;他們也隨處許諾,答應對方會怎麼怎麼樣,可就是不去兌現。當對方前來索取結果時,他們的態度也是讓人失望的,不是想不起來就是死活不承認,讓人頗感無奈。

但是,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尤其在情感世界中,你欺騙了對方,對方也會反過來讓你嚐到被欺騙的滋味。所以,一旦許下承諾,就不要再推推搡搡,還是盡快兌現為好。

這就像我們使用信用卡,銀行給我們一個初始額度,比如一萬元。我們買東西花掉了一萬,就相當於向銀行做出了一個承諾:在免息期內我會還上這些錢。等你如期還上以後,銀行就會提高你的額度,給你漲到一萬五千元甚至更高,你再次兌現承諾後,額度還會增加。那麼到最後,你就在銀行那裏擁有了極高的信用積分——你這個人的誠信度是非常高的。

華盛頓有一位卡維爾先生,他的女友很漂亮,性格也不錯。兩個人熱戀一年後就結了婚,而且很快就有了孩子。婚後的卡維爾開始犯錯了,他犯的是天下大部分男人都會犯的錯誤——出去尋歡作樂,找性伴侶。這種錯誤相當嚴重,而他卻經常犯,常常犯,還自詡是夜場的白馬王子,一時間名聲在外。

他的這位妻子是一個非常寬厚的女人,一次又一次地原諒他,等於不斷地給他提高信用額度。盡管他每次的許諾都還不上,她還是容忍他,給他機會。比如卡維爾每次犯錯被發現後,都會抱著妻子苦苦哀求:“相信我,沒有下一次了,我一定好好愛你,再也不出去找別的女人。”妻子就會默然地點點頭。但他轉眼就忘記了自己的許諾,第二天照樣花天酒地。

直到有一天,在他第N次出軌被發現後,妻子什麼都沒有說,拿出了一份離婚協議書讓他簽字,堅決要跟他離婚,而且找好了婚姻律師。按照這種情況,卡維爾是絕對過錯方,根本不可能分到任何的財產。卡維爾十分錯愕,他想不通為什麼這次妻子不給自己機會了,就像往常一樣試圖說服妻子。

妻子冷冷地說:“你已經說過無數次了。”

“那就再給我一次機會吧!”

妻子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卡維爾很不理解,為什麼之前她每次都可以原諒我,唯獨這一次不能原諒了?其實是卡維爾根本沒有意識到——她給他的卡已經被他刷爆了。在妻子那裏,他的承諾早就如同一張廢紙,因為他從來沒有兌現過。所以,得到這個結果也是他自作自受,不值得同情。

◎渴望占有者

我們有時會遇到這樣的人,就是對方的占有欲特別強。兩個人交往後,不論你做什麼,他都會管著你,盯著你,注意著你,把你每一分鍾的時間都納入他的監管和控製中。假如你跟某一個異性稍有聯係,或者聯係的次數頻密一些,他就會非常著急,馬上就幹涉,甚至不排除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

例如:

他會悄悄翻看你的日記,查閱你的手機信息和上網記錄;

他會偷聽你的電話,絞盡腦汁猜測你在電話中的每一句話,判斷電話另一端人的身份;

他竭盡全力地控製你的每一件事,力求完全由他來主導,隻要有一件事失去了主導權,他就會覺得不安全。

這就是占有欲的明顯表現。有這種習慣的人,他們就屬於渴望占有者。在情感生活中,他們交往異性的目的並不是愛,而是滿足內心的占有欲。那麼他們對你就不可能是大方的、關愛的,而是一個小心眼的家夥。

一般而言,這種人有很強的主觀性,任何事都希望對方按著自己的意思去做。例如,他認為伴侶的生活方式應與自己一致,生活目標應與自己相同,事業觀和價值觀也不能有什麼分歧,否則,他就會強行糾正你,蠻橫地介入你的這些領地,讓你變得和他一樣。

和擁有這種習慣的人一起生活,是相當辛苦的。因為在戀愛中你隻能聽他的,無法保留自己的想法。他們容不得你有太多的自由時間和活動的空間,總是希望你亦步亦趨,跟在他的身後,成為他的影子。長此以往,你的想法就被抹除了,個性也被壓抑了。你會活在一種憋屈的氛圍中,逐漸沉向憂鬱的深淵。

有一位女學員跟我抱怨說,她的男朋友想去文身——在胳膊上文一個動物的圖像。她覺得這很幼稚,因此不允許。男朋友和她大吵一架,說她是控製狂,這讓她很委屈。她的邏輯是:“我是在阻止他做一件幼稚的事情,他為什麼不聽我的呢?我希望他變得成熟一點,別整天孩子氣。他不聽我的,我認為就是不夠愛我!”

我就告訴她:“如果你愛他,你就知道我們連陌生人的衣著打扮和生活品位都很尊重,為什麼就不能尊重你愛的人呢?如果你接受不了文身這件事,你有兩種正確的選擇:要麼和他分手,去找一個不文身的男人;要麼等著讓他自己意識到文身是不對的,等他自己改正過來。”

但是不管采取什麼樣的辦法,強力幹涉並因此吵架都是不適宜的,這表明你的占有欲強了。你在伸手糾正的同時,其實就是在釋放自己占有的渴望。我們必須審視自己內心中的這股欲望——它非常強烈,且爆發的時候毫無預兆。我們總在不經意的時刻試圖去控製別人,並且還沒做好被拒絕的準備。

對處於戀愛中的人們來說,有三個問題是非常愚蠢的,千萬不能提:

1.我和你的朋友哪一個重要?

2.你喜歡我還是你的前任多一點?

3.我和你的前任哪一個更好?

這三個問題都是典型的占有欲的表現。人們在情感世界中都渴望是對方的唯一,乃至融入對方的靈魂,因此希望對方把自己捧在手心中。但這是不可能的。現實世界中,沒有一個人會喜歡對方到一門心思撲在他身上的程度。反過來說,真有這樣的人,恐怕你也不會喜歡,因為這意味著他完全放棄了自己的生活,消滅了自己的個性來迎合你。這樣的愛情是沒有價值的,也缺乏持久的生命力。

記住,永遠都不要試圖占有對方。人不是物品,而是情感動物,他是不可能被占有的。當你試圖占有一個人時,你就開始失去對方了。它不會立刻發生,但一定會發生。

◎過度依賴

情感的依賴本身並沒有壞處,隻要這種依賴是健康的。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人類所有的關係模式其實都分為三種:健康依賴、過度依賴和疏離。其中,健康依賴就是我們提倡的情感關係,另外兩者則屬於畸形的情感關係。

過度依賴的習慣是怎麼養成的呢?為什麼很多人在心理和行為上都有嚴重依賴的行為,以至根本無法獨立生活?

表麵上看,這是源於“受惠原理”。即當一個人的身邊有第二個人存在而且他的能力很強時,這個人就會在潛意識中形成對他的依賴,仰仗他去做事,而自己則成為那個享受成果的人。他的思想中會產生一種受惠心理,認為自己可以從這個人的身上受益,也盲目地覺得他應該幫助自己解決一切問題,不需要自己親力親為。

實際上在很多時候,這種嚴重依賴的習慣是人格障礙的體現,也是一種心理疾病,且早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體現出來了。比如從小對父母的過分依賴,對兄長和老師的依賴也頗多,就容易在漫長的成長歲月中加固這種習慣,最終成為性格的一部分。

在具體的表現中,他們的情感、自尊、自信都是完全受製於人的,他依賴的人的情感與判斷決定著他自己的喜怒哀樂。他們經常請求別人為自己做決定,如依賴自己的情感對象,但與此同時,他們又不願意為這種決定承擔後果。因此,有過度依賴習慣的人,對於自己所依賴的對象通常抱著一種既感恩又不滿的矛盾態度。

就像我機構中的心理治療師康納認為的:“通常情況下,不做決斷的人總是在等待別人替他們做決斷。因為他們不用承擔任何風險,也無須承擔任何因為選擇失誤而產生的責任。”這意味著有一種情況是:他們本來完全可以自己做主,不用依賴另一個人,但他們出於逃避責任的目的放棄了這一權利,將自己的決定權拱手交予他人。可一旦出了問題,他們又會怪罪那個替自己當家做主的人,比如一些淘氣的年輕人對父母的憎恨,理由不過是父母替自己做出了“自己不喜歡”的決定而已。

我要問的是:“為什麼當初你沒有把這種權利牢牢抓在手中呢?”

過度依賴者往往有下麵這幾個特點:

第一,覺得自己軟弱無助。每當需要他拿主意時,他就一籌莫展,迷失了方向,就好像掉進了深重的迷霧之中,無法邁動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