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希特勒性格詳細分析報告(10)(1 / 3)

5.理解到大眾對於政治行動中經久不衰的思想體係的渴望,就如同對他們每天的麵包的渴求一樣強烈。正是民眾讓宗教信仰得以深深紮根、長期維係,過去幾十年中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也都是在普通人之中繁榮起來的。很多民主領袖認為普通人不能理解也不在乎政治哲學,這其實是錯誤的。希特勒在這一點上說得非常明確,在他的文章中有兩段話非常值得深思:

一切力量,如果不是從堅定的精神基礎之中湧現的,就會是猶豫不決、易於改變的。它缺少充分的穩定性,這種穩定性隻能依賴於瘋狂的人生觀而存在。(《我的奮鬥》)

若嚐試用強力與一種人生觀作戰,除非它是為了打開精神的新方向而發起的進攻,否則任何嚐試最終都會失敗。隻有在兩種人生觀相互爭鬥的時候,才能夠通過持續不斷、冷酷無情地使用暴力武器,來贏得對所支持的一方有利的決定。(《我的奮鬥》)

6.分析複雜的社會狀況,將其分解為幾種主要的人類力量的能力:當希特勒說“我有天賦能將所有問題化簡為其最簡單的基礎……有天賦追溯所有理論的現實根源”時,他說的就是事實。勞施寧告訴我們,他有能力“打破專家的偏見和常規理論,通過這種方式,他常常能夠發現驚人的事實”。

7.有能力將相互衝突的人類力量描述為生動、具體的意象,使普通人也能夠理解並被打動。這種能力應歸結於運用意象進行隱喻的手法,亞裏士多德曾經說過,富有意象的隱喻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近年來的公共演說者看起來好像忽視了這條原則的重要性,而變得越來越多地依賴於整理冷冰冰的客觀事實和數字。

8.有能力利用各民族的傳統,通過引用偉大神話的經典主題來喚起聽眾最深層的無意識的情感。大腦中無意識的部分更容易被偉大的永恒符號和主題強烈影響(它天生就是用這種語言來思考的),這一點是大多數演講者和作家所不理解的。毫無疑問,在希特勒的案例中,因為他的自我能夠很深地滲透到無意識過程中,所以他能夠比別人更加自然地用這種方式來說話。

9.認識到如果沒有情感的卷入,就不會產生滿腔熱情的政治行動。希特勒一直堅持認為,他在自己的追隨者中所引起的並不僅僅是對他的觀點的理智上的讚同,而是人格上實實在在的轉變。

10.認識到在大型會議、集會和節慶的意識形態傳遞之中,強烈的藝術性和戲劇性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需要理解藝術家——作家、音樂家和畫家,在喚起大眾支持方麵所能達成的事情,還需要領袖認識到他必須作為主要人物和主角參與到整個戲劇效果之中。因此,在建設更偉大德國的運動之中,希特勒成為了強調自己角色重要性的各種藝術形式的大師。與之對比,民主領袖未能重視藝術家首先就是培訓來激活人類精神的事實,忽視了生活的這一重要方麵。

11.具有吸引人民對他同情的關懷和保護欲的能力,將他自己展示成一個背負了他們的負擔和未來的人,結果使得很多人,特別是女人,對他懷有溫柔和同情的情感,總是很小心地避免讓他們的領袖遭受過分的煩惱或痛苦,希特勒保鏢強烈的忠誠就是這種保護欲的一個例子。

12.對他使命的忠誠奉獻。這是希特勒所有特征中最必不可少的一點,可能是應該最先提到的。這裏所涉及的,是對德國人民強烈而深刻的融係感,或至少是對於他所預見的德國人民可能會變成的樣子的融係感。所有親密的觀察者都同意,希特勒的此種感情是真誠的,而且,無論它嚴格意義上是否正確,希特勒都已經成功地讓他的人民相信他是一個熱情而忠誠的愛國者。正是他非凡的富有遠見、對構想的遠景忠誠不二,以及他無比堅定的致力於斯的話語,喚起了追隨者無私的能量。而生長在民主國家、從小在極端個人主義的傳統之下成長的公民,則無法輕易地欣賞領袖對一個社會目標的無限服從。他們自然地懷疑希特勒的真誠,認為這隻是被迫偽裝出來的。然而,我主張,就像我們前麵強調過的那樣,正是這種融係維持了希特勒部分的理智,讓他盡管有神經質和精神病的傾向也未發瘋。

13.自信和絕無錯誤的感覺。如果希特勒的決定經常遭遇失敗,這個特點可能會對他的名望不利,但是因為他攀上權力高峰速度非凡,各種事件也證明他的預測有極大幾率是正確的,所以他關於自己永不犯錯的說法得到了接受,最終他的話被尊為神的聲明。

14.以狂熱的固執堅持幾項原則和一個共同目標。

(1)德埃爾引用希特勒的話:隻有灼熱激情的風暴才能夠改變國家的命運,但是這種激情隻能由一個本來就擁有它的人來喚醒。

(2)……偉大的勢不可當的觀點的強大印象……對它們無條件的信念具有令人信服的力量。(《我的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