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奧巴馬在白宮講話時表示,促使他作出與國際社會一道執行聯合國安理會1973號決議的決定是由於利比亞領導人卡紮菲(Muammar Qadhafi)“拒絕尊重利比亞人民的權利並有可能大規模屠殺無辜平民”。
他說:“如果不加以製止,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卡紮菲將對利比亞人民犯下滔天罪行;成千上萬人將會喪生;人道危機將接踵而來;整個地區的穩定會受到破壞,從而危及我們的許多盟友與夥伴;利比亞人民請求援助的呼籲將得不到回應;我們主張的民主價值觀將遭到蹂躪;而且,國際社會的輿論將淪為空談。”
他說,盡管美國在全球的領導作用至關重要,但這並不意味著在防止針對利比亞平民的暴力問題上美國必須單獨行動。“它意味著創造條件使國際社會能一起行動。”他說,中東和北非地區發生的變化“不會也不能由美國或者任何一個外國勢力強製推動”,而是最終必須由阿拉伯人民來推動,“決定自己的命運是他們的權利和責任。”奧巴馬說,美國不會在利比亞境內部署地麵部隊,也不會超越保護利比亞人民免遭卡紮菲軍隊屠殺這一目標使用武力。
奧巴馬總統說:“我們將提供我們可以用來製止針對平民實施暴力的獨特能力,包括使我們的歐洲盟友和阿拉伯夥伴有效地落實禁飛區。”他還說,英國、法國和阿拉伯聯盟成員國“已承諾將為貫徹國際社會的意願擔當領導角色”。
他說,美國將在此同時繼續通過提供人道與經濟援助來幫助利比亞人民,“使他們能和平地實現他們的願望。”
奧巴馬說,卡紮菲麵臨一項選擇。
“美國、英國、法國和阿拉伯國家一致要求卡紮菲必須立即實施停火。這意味著所有針對平民的攻擊必須停止。”他說,利比亞領導人除停止其部隊向前推進外,還必須向全國所有地區提供水、電和煤氣供應,並允許人道援助抵達利比亞人民手中,“這些條件不容討價還價。如果卡紮菲不遵照決議行事,國際社會將實施一係列相應措施,並將通過軍事行動執行安理會決議。”
奧巴馬說,他做出決定參加執行安理會1973號決議是因為“美國麵對可能破壞全球和平與安全的行為不會坐視不管。”他說,“我們不會單獨行動。我們的目標集中,我們的事業正義,我們的聯盟強大。”
這一切都表明:美國將在聯合國決議的框架內,會同北約一起進行完成利比亞的禁飛區任務,而禁飛區的目的是保護平民。
可是事實真的如此麼?在聯合國做出對利比亞設置禁飛區之後僅僅幾天之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利比亞進行了大規模的空襲。而對外宣稱則是保護平民。
英、美等國軍艦在利比亞海域形成海軍封鎖,使用英語、法語以及阿拉伯語試圖阻止利比亞船隻出海。信息說,“利比亞船隻、艦艇不得離開港口”,“卡紮菲政權的軍隊違反了旨在結束我國(利比亞)敵對局麵的聯合國決議”,“如果你試圖離港,將立即遭到襲擊並被摧毀”,“基於你的自身安全,不要離港”。
北約連續九十多天的空襲,已經造成利比亞七百多人死亡,四千多人受傷。這是保護平民,還是屠殺平民?
美國借助利比亞國內的反對派清除了卡紮菲,實現了美國深入非洲的新戰略部署。隨後美國的非洲戰略全麵露出了水麵,《了望新聞周刊》刊登了劉軍寧的文章,說明了美國在後卡紮菲時代在非洲的新部署。
2013年將在三十五個非洲國家派駐軍隊,並於1月30日宣布,將在尼日爾建立無人機軍事基地。一方麵為了打擊恐怖主義,另一方麵為了擴展美國在非洲的政治和經濟利益,美軍已在非洲的吉布提(萊蒙尼爾基地)、布基納法索、埃塞俄比亞(阿爾巴門奇機場)、肯尼亞、烏幹達、塞舌爾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龐大的無人機監視和偵察基地。這些基地為美國提供了所謂“恐怖主義組織”活動的各種軍事情報,為美軍提供打擊能力構建了一個十分便捷的平台,同時也為美國掌握各競爭對手的經濟活動提供了便利。尼日爾基地的建成使美國對薩赫勒地區情報的掌握更準確,將大幅提升美軍在非洲內地的無人機作戰網絡,大幅增加美軍事存在及情報搜集能力。美國在三十五個非洲國家派駐軍隊無疑將大大增加它的軍事打擊能力,而將偵察和打擊融為一體的無人機作戰部隊將成為美國軍事幹預非洲的急先鋒。
美國加強對非洲的軍事介入無疑有自己的戰略謀劃。
反恐。《2001年全球恐怖主義形勢報告》認為,國際恐怖主義存在於非洲,在繼續利用非洲特有的環境,通過混亂的邊界、鬆散的金融製度、武器泛濫和各種衝突來擴展和營造自己的網絡。隨著形勢的發展,“反恐”既成為現實需要,也成為美國擴張勢力的戰略借口。正是在這一借口下製造出了各種反恐名目,如“邪惡”國家、“脆弱”國家、“流氓”國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