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江穿南寧城而過,河麵寬敞,水流平緩。曆史上,南寧素以商貿發達著稱,溯左江而上可達龍州,溯右江而上可達百色,順邕江而下可達梧州、廣州、香港、澳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西南地區東向的水上通道。尤其是明朝商貿更旺,明嘉靖年間駐南寧廣西左參議汪必東有詩雲:“西粵觀諸郡,南寧亦首明,正音前漢葉,奇貨左江通”,南寧發展成為左、右江商品集散中心。南寧的“繁華不亞於中原城市”,有“小南京”之稱。清朝桂東南及廣東、福建籍商人大量西來經商,利用水運,溝通南寧與粵、港商品交流。清代詩人黃體元的一首詩說道:“大船尾接小船頭,北調南腔語不休。照水夜來燈萬點。滿江紅水亂星浮”,向世人展現了邕江當年貨運繁忙的景象。
1958年1月7日的南寧,正值冬季。雖然沒有北方的雪花飄飛,卻也涼風刺骨。下午兩點多種,梁亞華等幾個青年運動員正在南寧市水上遊泳池進行冬季訓練,練得正歡,忽見教練招手叫他,梁亞華連忙上岸。教練把他帶到一位負責人那裏。那人告訴他,馬上準備,有緊急任務,具體任務就是陪首長在邕江冬泳。
首長冬泳?梁亞華心裏琢磨著,冬泳可不像夏天遊泳那麼自在。梁亞華邊想邊幹,動作倒也不慢,“二〇五號”小汽艇準備妥當,開到邕江邊。誰知那裏已經有幾個警衛員模樣的人正在緊張地測試江水的溫度,選合適的地點。
20分鍾後,首長到了,竟是毛澤東!他在省委領導的陪同下,走下轎車,顯得有點迫不及待。
毛澤東1月5日乘飛機從杭州到長沙,看了木偶劇和花鼓戲,6日又乘飛機到了南寧,別出心裁地想遊一次冬泳。毛澤東主意一定,那是誰也勸不動的。
“主席,水溫17度半,有點涼。”衛士張木奇報告說,意思是想勸他再考慮考慮。
毛澤東說:“17度半還涼嗎?沒關係,勇敢些,能遊的都去遊。”他不但沒改主意,而且鼓勵衛士們同他一起下水。
毛澤東在“二〇五號”小汽艇上更完衣,汽艇就朝江心駛去。也許是想適應一下氣溫,毛澤東穿件睡衣站立船頭,瀏覽邕江兩岸景色。好在不一會兒就到了選定的地點,梁亞華等早已劃著舢板來迎接。
天刮著小北風,江心的風尤其涼。除了幾個經常冬訓的運動員,衛士們穿著泳褲不停地搓身,還是起了渾身的雞皮疙瘩。毛澤東先用江水浸濕毛巾,擦抹胸前和脊背,然後又把雙腳浸到江水裏。
“主席,冷不冷?”邊上的人忙問。
“下決心就不冷。”毛澤東說著,扶著舢板的邊緣下了水,梁亞華等也連忙躍進水中,護衛在周圍。
毛澤東又朝衛士們招呼:“不要怕嘛,越怕越哆嗦。下去一遊就沒事了!”有了他的鼓勵,衛士們便爭先朝水裏跳去,一時冷得有些透不過氣來,有人想說又不便說什麼,隻好咬牙堅持,一會兒便適應了。
這些細小的表情沒有逃過毛澤東的眼睛。他擺動雙臂,做了幾個輕鬆自如的動作,沒事人一樣邊遊邊朝衛士們看了一眼,說:“不過如此!”臉上竟有些孩子般的得意。
毛澤東確實遊得挺盡興。時而蛙泳,時而潛泳,時而側泳,有時又在激流中踩水,遊到酣暢處,便拿出他的絕招:麵向藍天,手腳不動,仰臥在水麵長達幾分鍾不下沉!
半個多小時過去了。衛士們的臉色有些發青,實在耐不住的已縮著身子往岸上跑,手忙腳亂地往身上套衣服。
“主席,上來吧!”隨隊醫生擔心天寒水冷,影響毛澤東的健康,已經不止一次勸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