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適應跨世紀發展的行政管理研究
唐鐵漢
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著眼於跨世紀的發展
黨的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作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寫進了黨章,號召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開創現代化事業的新局麵。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實現跨世紀的發展,是擺在我們麵前光榮而艱巨的曆史任務。跨世紀的發展,不是一般性的發展,而是曆史性的跨越式的大發展。這種大發展必然要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與之相適應,進行更深一步的改革。因此,我們進行理論研究的著眼點要放在跨世紀發展的要求上,我們的指導思想要定位在堅持和發展鄧小平理論上。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最根本的就是靠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同樣,把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全麵推向21世紀,也必須依靠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實踐證明,鄧小平理論是我們黨的最大的思想政治優勢。我們要緊緊圍繞十五大的主題,在全麵、正確地理解和掌握鄧小平理論科學體係和精神實質上下功夫,特別要深入學習和研究鄧小平行政理論,研究鄧小平關於政治體製改革和行政管理體製改革的理論,並把它與跨世紀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及新的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也就是說,理論研究隻有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才能有生命力。應該說,近幾年來我們對鄧小平行政理論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對政府管理的實踐起到了有力的促進作用。但總的看,還有待於繼續深入,特別是要從跨世紀的發展對政府管理的要求出發,進一步深化認識。
二、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加強對行政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研究
在新的曆史時期和新的形勢麵前,執政黨如何正確地執政和行政,如何使政府管理實現現代化、科學化和法製化,始終是我們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的問題。以黨的基本路線為主線,以政府工作為主題,以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中的關鍵和難點問題為重點,深入開展行政管理理論的研究,是我們理論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我認為,我們應該著重把握以下幾個方麵:
1.把握經濟體製改革與政治體製改革的進程,深入研究建立具有中國特色行政管理體製的新情況、新問題。首先,要研究適應現代化事業需要的新的行政管理體製的特色。鄧小平指出,要根據自己的特點來決定自己的製度和管理方式。那麼我們就要研究,這個具有新特點的行政管理體製和方式有哪些獨到的地方,它是怎樣繼承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又加以創新的,與傳統的社會主義有哪些不同;它的內涵與外延是怎樣構成的,是受哪些相關因素製約的;它的理論特點和實踐特點是如何表現的,等等。其次,要研究建立新的行政管理體製的方式和途徑。鄧小平指出,為了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為了適應黨和國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需要,為了興利除弊,黨和國家的領導製度以及其他製度,需要改革的很多。我們要不斷總結經驗,深入調查研究,集中正確意見,從中央到地方,積極地、有步驟地繼續進行改革。由此可見,改革是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行政管理體製的根本途徑和方式。但是,改革不是簡單的過程,而是複雜的漸進的係統工程。因此,我們要深入研究行政管理體製改革在政治體製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它與政治體製改革和經濟體製改革的關係;深入研究行政管理體製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方法步驟;深入研究進行改革的長期目標和階段性目標,以及它與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及實現社會發展戰略的內在聯係。另外,還要研究建立新的行政管理體製中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行政管理體製是前無古人的事情,它是在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中進行的,是在世界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加速發展的大趨勢中進行的。實踐證明,改革越深入,深層次的矛盾暴露越充分,解決的難度就越大。而且,行政管理體製改革作為政治體製改革的重要內容,具有敏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可謂“牽一發動全身”。因此,就要求我們深入研究改革過程中特色與一般的關係、現象與本質的關係、局部與全局的關係、當前與長遠的關係、需要與可能的關係,等等。
2.緊緊抓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揮政府作用這個曆史課題,深入研究如何轉變政府職能,實現宏觀調控。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作用問題是一個曆史性和世界性的重大課題。自從市場經濟產生以來,有關政府的職能和作用就成為各個時代經濟學家和經濟學派探索和研究的重要問題。以西方國家為例,在搞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一直圍繞政府作用做文章,形成了許多流派,主要是國家幹預主義和自由主義兩大流派。本世紀以來,發達國家普遍經曆了由傳統自由放任到現代國家幹預的變化過程,對政府職能從多方麵進行調整和強化,以緩解市場自發調節所帶來的經濟和社會矛盾。特別是到了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這個問題又賦予了新的內容。不論是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還是體製轉軌中國家,都在積極探索有效發揮政府作用的途徑和方法。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不久前在世界一些國家發生的金融危機,使人們對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問題重新進行反思。這就告訴我們,政府作用問題是我們在行政管理體製改革中必須著力解決的大問題。我認為,我們起碼要搞清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曆史地考察政府作用同經濟發展階段、市場發育程度的關係。研究不同條件下政府作用有哪些不同,其差異的表現和特點怎麼樣,有哪些內在的聯係。第二,研究政府作用與政治體製、曆史文化傳統的關係。考察和分析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經濟體製下政治體製和曆史傳統對發揮政府作用的影響與製約的方式、程度及特征。第三,研究政府作用的形態和範圍。分析政府作用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市場競爭力的增強而變化的情況;研究政府作用的範圍如何界定,它與經濟結構調整、科學技術發展是什麼關係,有什麼規律可循。第四,研究中央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的方式、特點及效果,以及地方政府如何在中央的宏觀調控下創造性地工作。分析不同國家的政府是如何界定、運用和擴大經濟管理權的;它們對經濟宏觀調控的方式和手段怎麼樣,怎樣把市場機製的“無形的手”與政府宏觀調控的“有形的手”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我國的實際出發,我們應該怎樣在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同時,實施有效的宏觀調控;政府的宏觀調控如何符合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如何按照市場經濟對宏觀調控的要求,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第五,研究在跨世紀的發展中如何有效地發揮政府作用。探討和分析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過程中,怎樣做到既要加快培育市場機製、加快經濟的發展,又要保持社會穩定;既要改革計劃經濟體製,又要實施有效的宏觀調控;既要對外開放,又要在國際競爭中注意國家安全;既要實現高效率,又要實現共同富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