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態是我們真正的主人
一位哲人曾說:“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都更有力量。”心態是我們真正的主人。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積極的心態能幫助我們獲取健康、幸福和財富;而消極的心態則反之。
心態影響人的前途
曾經有人說過: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心態和前途也是這樣一種辨
證關係,我們用積極的心態對待人生,我們的人生將是一片光明;我們用消極的心態對待人生,我們的人生也就隻會是一片灰暗。
在一個小縣城裏,有姐弟倆非常聰明,他們上小學時,因為學習刻苦,所以,他們在班裏一向都是好學生。但天有不測風雲,他們還沒有等到小學畢業,父母之間就出現了感情危機。姐弟倆經常被嚇得不敢回家。
後來,父母離婚了,姐弟倆都被判給了父親。不久,父親就領回了一個女人。自從那個女人進門,姐弟倆經常被呼來喝去,有時甚至吃不上飯。有一次,後娘讓弟弟倒髒水,姐姐看弟弟拎不動水桶就想去幫忙,後娘上去就是一巴掌,把姐姐打倒在地。吃飯時,後娘經常在菜裏放很多辣椒,辣得姐弟倆直流眼淚。
有一次,天氣很冷,姐弟倆放學後一直等到天黑都進不了家門。鄰居實在看不下去了,讓他倆先到屋裏暖和一下,可姐弟倆說什麼都不敢去。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姐姐學會了和後娘作對,學習成績也慢慢地滑了下來,大學沒考上,隻好當了一名工人。而弟弟卻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學業,有一次,父親把一個桔子放在他的桌子上,他都沒有看見,過了很久父親偶爾進了他的房間才發現那個桔子已經腐爛了。從小學到高中,他的成績一直都沒有下降到第三名,並且一直都是班幹部,在班裏的人緣也一直很好。高中畢業後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大連艦艇學院,並被保送研究生。
同樣是一個父母所生,同樣生活在家庭不幸的陰影裏,姐姐的前途被毀了,弟弟卻前途一片光明。原因在哪兒?就在心態。姐姐在困境中,心態變得脆弱而易怒,弟弟卻能隱忍,始終以一個目標為奮鬥方向,把其他的一切都拋在腦後。
前幾年,一場“大學生馬家爵殺人案”在全社會鬧得沸沸揚揚,教育界展開了一場大討論。本來是一個“天之驕子”,可以有美好的前途,為什麼會在一瞬間變成殘忍的凶手?世人也為之震驚。
馬家爵本來是廣西一個小山村裏的乖娃子。在鄉親們的印象裏他是一個內向的、好學的好孩子,他們怎麼也不可能把這樣的一個孩子和“殺人犯”聯係在一起。可是,這終究是事實。
經了解,馬家爵是那個家族裏的老小,依照老規矩,他算是家裏的寶貝,親戚們也都寵著他、慣著他,再加上他聰明好學,大家更是為有這樣一個寶貝而喜不自禁。所以他雖然生活在小山村,但一直都沒受過什麼打擊,在別的孩子眼裏,他更是優越得令人羨慕。考上大學之後,他才發現他很窮,許多條件都與別人有太大的差距。這種感覺使他的心理形成極大的自卑感,他變得孤僻、冷漠、易怒、嫉妒,甚至無法控製自己的不良情緒,終於在一次玩撲克過程中,同學的幾句話就讓他心理上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並做出殺人、肢解屍體的事。
從上麵兩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當心態上的消極因素占主導地位時,會給一個人的行動造成很大的影響。做任何事都不能太情緒化,特別是年輕人,因為年輕氣盛,許多人都容易暴躁而難以自製。但人在年輕的時候正是可以大有作為、前途一片光明的時候,如果你不能很好把握自己的心態,光明的前途就將與你無緣。
心態對人的前途是影響巨大的,一個人隻有擁有良好的心態,才能無懼生活中的困難,才能始終堅定地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也隻有這樣的人,才能擁有美好的前途。
心態的改變就是命運的改變
兩個人從牢中的鐵窗望出去,一個看到泥土,一個卻看到了星星。
生活在同樣一個世界上,有的人過得幸福、快樂、富有,有的人卻一直生活在苦惱和貧困之中。
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人與人之間原本沒多大區別,隻是由於各自心態的不同而造成截然不同的結局。
曾經,有倆鄉下年輕人外出打工。一個想去上海,一個要去北京。在候車廳等車時,聽到鄰座的人議論說:“上海人精明,外地人問路都收費;北京人質樸,見了吃不上飯的人,不僅給饅頭,還送舊衣服。”
想去上海的人聽說北京人好,一想掙不到錢也餓不死,慶幸車沒到,不然一到上海真掉進了火坑。
去北京的人想,上海好,給人帶路都能掙錢,我幸虧還沒上車,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機會。
於是他們在退票處相遇了。並換了一張車票。
去北京的人發現,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個月,什麼都沒幹,竟然沒有餓著。銀行大廳裏的太空水可以白喝,大商場裏歡迎品嚐的點心也可以白吃,他整天偷著樂。
去上海的人發現,上海果然是一個可以發財的城市。幹什麼都可以賺錢。帶路可以賺錢,開廁所可以賺錢,弄盆涼水讓人洗臉也可以賺錢。隻要想點辦法,再花點力氣都可以賺錢。
憑著鄉下人對泥土的感情和認識,第二天,他在建築工地裝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樹葉的土,以 “花盆土”的名義,向不見泥土而又愛花的上海人兜售。當天他在城郊間往返六次,淨賺了五十元錢。一年後,憑著“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擁有了一個小小的門麵。
後來,他在常年的走街串巷時,發現一些商店樓麵亮麗而招牌較黑,一打聽才知道是清洗公司隻負責洗樓而不洗招牌。他立即辦起一個小型清洗公司,專門負責擦洗招牌。慢慢的他的員工發展到幾百人,業務也由上海發展到杭州和南京。
數年後,他坐火車到北京考察清洗市場。在北京車站,一個撿破爛的人把頭伸進軟臥車廂,向他要一隻空啤酒瓶。就在遞酒瓶時,兩人都愣住了,因為數年前,他們曾換過一次車票。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心態是一柄雙刃劍,積極的心態成就人生,消極的心態則毀滅人生。
有一戶人家的菜園裏有一顆大石頭,到菜園的人不小心就會碰到那顆大石頭,不是跌倒就是擦傷。
兒子問:“爸爸,那塊討厭的石頭,為什麼不把它挖走?”
爸爸這麼回答:“你說那塊石頭啊?從你爺爺那個時候就放在那裏了,它那麼大,不知道要挖到什麼時候才能挖出來,沒事無聊挖石頭還不如走路小心一點。”
幾年過去了,當年的兒子娶了媳婦,當了爸爸,那塊大石頭還在那裏。
有一天,妻子氣憤地對丈夫說:“菜園那塊大石頭把我絆倒過好幾次,我們改天請人搬走吧。”
當年的兒子說:“算了吧。那塊大石頭很重的,要是那麼容易搬走的話,我和爸爸早就搬走了,還等到現在?”
在一旁的老父親也跟著說:“是啊。是啊。要是好搬,不用說和我兒子搬,我和我爸爸早就把它搬走了。”
媳婦心底非常不是滋味,那塊大石頭不知道讓她跌倒了多少次。她決定自己試一試。一天早上,媳婦帶著鋤頭和一桶水來到園子裏。她將整桶水倒在大石頭四周。十幾分鍾以後,媳婦用鋤頭把大石頭四周的泥土攪鬆。
她原以為至少要挖一天,不一會,石頭就被挖出來了,看上去這塊石頭也沒有想象的那麼大,隻是不少人當初被那個巨大的外表蒙騙了。
你覺得石頭大、石頭重,便不會有搬動它的信心,更不會有去搬它的行動。蒙騙人的不隻是事物的外表,還有你消極的心態。要改變你的世界,首先必須改變你的心態。如果你的世界沉悶而無望,那是因為你自己沉悶無望。
其實,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說:“公司從成立開始就是這樣,如果還能改進,那些老板、董事、經理人早就做過了,還用得上我嗎?”或者“天那麼高,哪能上去啊,想都別想了,還是老實呆在地上吧!”……如果大家都這樣想,恐怕世界上就沒有知名的企業,因為沒有人敢改革,敢創新;世界上也不會有技藝精湛的廚師、技工、演員、作家,不會有天文學家,不會有飛機、火車、輪船的發明,因為一切都很困難,困難得讓人不敢想。
另外,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抱怨,說上天對自己多麼不公平,未能給自己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從而導致自己一直碌碌無為。那麼,人生的結局真的是由於外界環境所造成的嗎?
當然不是。正如世界著名潛能學大師安東尼·羅賓所說:“影響我們人生的絕不是環境,也不是遭遇,而是我們持什麼樣的心態。”
一個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心態了。成功人士與失敗者之間的差別是:成功人士始終用最積極的心態支配和控製自己的人生。失敗者則剛好相反,他們總是喜歡用消極的心態去看待和思考問題。
拿破侖·希爾曾說:“播下一種心態,收獲一種思想;播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由此可見,心態的改變,就是命運的改變。
朋友們,我們可千萬不要因為心態而使自己成為一個失敗者。讓我們從現在起,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保持積極的心態,讓整個的身心都充滿勇氣和智能,把挫折與失敗當成學習的機會。這樣,我們就能早日戰勝自我,超越自我,到達成功的彼岸!
無望的心態每時每刻都暗示你去失敗,失敗是你蓄意指示自己的結果。如果你的心態積極,你就會有熱情、有信心、有智慧……有一切,自然也有成功。
心態影響人的健康和幸福
無數事實已經證明:人的心態確確實實在影響著人的健康和幸福。
“二戰”時期,德國的納粹分子曾進行了一次觸目驚心的心理實驗,他們聲稱將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來處死人,這種方式就是抽幹人身上的血液。實驗那天,他們從集中營挑選來兩個人,一個是牧師,另一個是普通工人。納粹士兵將倆人分別捆綁在床上,用黑布蒙住雙眼,然後將針頭插進他們的手臂,並不時地告訴他們:“現在,你已經被抽了多少升血了,你的血將在多少時間內被抽幹!”其實,納粹士兵並沒有真的要抽幹他們的血,而隻是在他們的手臂上插進了一支空針頭。結果,普通工人的麵部不斷抽搐,臉色變得慘白,漸漸地在驚恐萬狀中死去。顯然,這位普通工人內心充滿了恐懼,恐懼的心態使他心力衰竭,導致了死亡。而那位牧師卻始終神情安詳,死神沒有奪取他的生命,他活了下來。事後,人們問他當時想些什麼,他說:“我的內心很平靜,我不害怕,我問心無愧,即使死了,我的靈魂也會進入天堂。”
納粹分子的這個實驗雖然殘酷,但卻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心態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如果你有一個好心態,你就可以選擇生;如果你有一個壞心態,你就隻能選擇死。
西方心理學家反複證實了一個觀點:心靈會接受不管多麼荒謬的暗示,一旦接受了它,心靈就會對之做出反應。這就是說,人的理智接受事實,人的心靈則接收暗示。人如果給心靈以積極的暗示,心靈就會呈現出積極的狀態;人如果給心靈以消極的暗示,那麼,心靈就會呈現出消極的狀態。
俄國作家契訶夫曾寫過一篇小說——《小公務員之死》。小說講,有一個小公務員一次去看戲,不小心打了一個噴嚏,結果口水不巧濺到了前排一位官員的腦袋上。小公務員十分惶恐,趕緊向官員道歉。那官員沒說什麼。小公務員不知官員是否原諒了他,散戲後又去道歉。官員說:“算了,就這樣吧。”這話讓小公務員心裏更不踏實了。他一夜沒睡好,第二天又去賠不是。官員不耐煩了,讓他閉嘴、出去。小公務員心想,這下子可真是得罪了官員了,他又想法去道歉。小公務員就這樣因為一個噴嚏,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負擔,最後,他……死了。
契訶夫對小公務員死因的描寫雖有些誇張,但卻說明一個人的心態對其身心健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西方一位心理學家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故事——他的一位親戚向一位印度水晶球占卜者卜問吉凶,後者告訴他,他有嚴重的心髒病,並預言他將在下一個新月之夜死去。
這一消極的暗示進入了他的心靈,他完全相信了這次占卜的結果,他果然如預言所說的那樣死了,然而他根本不知道他自己的心態才是死亡的真正原因。這是一個十分愚蠢、可笑的迷信故事。
讓我們看看他真正的死因吧:這位心理學家的親戚在去看那個算命巫婆的時候本來是很快樂、健康、堅強和精力旺盛的,而巫婆給了他一個非常消極的暗示,他則接受了它。中國有句古語:信則靈,不信則不靈。消極的暗示使他的心態變得消極起來,他非常害怕,在極度恐懼和焦慮中不停地琢磨他將死去的預言。他告訴了每一個人,還為最後的了結做好了準備。這種必死無疑的心態終於讓他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毫無疑問,不同的人對同一暗示會做出不同的反應。例如,如果你走到船上的一位船員身邊,用同情的口吻對他說:“親愛的夥計,你看上去好像病了。你不覺得難受嗎?我看你好像要暈船了。”
根據他的性情,他要麼對你的“笑話”抱以微笑,要麼表現出輕微的不耐煩。你的暗示這次毫無效果,因為暈船的暗示在這位船員的頭腦中未能引起共鳴。一位飽經風浪的水手怎麼會暈船呢?因此,暗示喚醒的不是恐懼與擔憂,而是自信。
而對於另一個乘客來說,如果他缺乏自信,暈船的暗示就會喚醒他頭腦中固有的對於暈船的恐懼。他接收了暗示,也就意味著他真的會變得臉色蒼白,真的會暈起船來。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自己的信仰和觀念,這些內在的意念主宰和駕馭著我們的生活。暗示一般是無法產生效果的,除非你在精神上接受了它。
因此,我們一定要以積極健康的意念來激發出積極健康的心態,因為隻有心態健康了,我們才能有健康的身體。
智商高不如心態好
曾經,有一家紡織廠,經濟效益不好,工廠決定讓一批人下崗。在這一批下崗人員裏有兩位女性,她們都四十歲左右,一位是大學畢業生,工廠的工程師,另一位則是普通女工。毫無疑問,就智商而論,這位工程師的智商超過了那位普通工人,但後來工程師的命運卻不如普通女工。
女工程師下崗了!這成了全廠的一個熱門話題, 人們紛紛議論著、嘀咕著。女工程師對人生的這一變化深懷怨恨。她憤怒過、她罵過、她也吵過,但都無濟於事。因為下崗人員的數目還在不斷增加,別的工程師也開始下崗了。然而,盡管如此,她的心裏卻仍不平衡,她始終覺得下崗是一件丟人的事。她的心態漸漸地由憤怒轉化成了抱怨,又由抱怨轉化成了內疚。她整天都悶悶不樂地呆在家裏,不願出門見人,更沒想到要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孤獨而憂鬱的心態控製了她的一切,包括她的智商。她本來就血壓高,身體弱,她憂鬱的心態又總是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下崗這件事上。她內心一直都在拒絕這一變化,但這一變化又實實在在地擺在了麵前,她無法解脫。沒過多久,她就帶著憂鬱的心態和不低的智商孤寂地離開了人世。
普通女工的心態卻大不一樣,她很快就從下崗的陰影裏解脫了出來。她想別人既然沒有工作能生活下去,自己也肯定能生活下去。她還萌生了一個信念——一定要比以前活得更好!從此以後,她的內心沒有了抱怨和焦慮,她平心靜氣地接受了現實。說來也怪,平心靜氣的心態讓她變得聰明起來,她發現了自己以前從來沒有認真注意過的長處,這就是她對烹調非常內行。就這樣,在親戚朋友的支持下,她開起了一家小小的火鍋店。由於她發揮了自己的長處,她經營的火鍋店生意十分紅火,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她就還清了借款。現在她的火鍋店的規模已擴大了幾倍,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餐館,她自己也確實過上了比在工廠上班時更好的生活。
一個是智商高的工程師,一個是智商一般的普通女工,她們都曾麵臨著同樣一個困境——下崗,但為什麼她們的命運卻迥然不同呢?原因就在於她們各自的心態不同。
女工程師的心態始終處在憂鬱之中,這樣的心態使得她對自己的人生不可能做出一個公正的評價,更不可能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她完完全全沉溺在自己孤獨的內心之中。一個人一旦擁有了這樣的心態,其智商就猶如明亮的鏡子被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土,根本就不可能映照萬物。所以,盡管女工程師的智商高,但在麵對生活的變化之時,她的心態卻阻礙了其智商的發揮。不僅如此,她的心態還把她的智商引向了負麵,使她的智商在埋怨和憂鬱的方向上發揮出了威力,換句話說,她的智商越高,她的報怨就越有深,她的憂鬱就越有分量。而與之相反,普通女工的智商雖然一般,但她平和的心態不僅使自己的智商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而且還決定了其性質是正麵的、積極的,所以,她獲得了成功,過上了比以前更好的日子。
或許,這智商與心態之間的關係,就像是汽車發動機與方向盤的關係一樣。發動機決定著汽車動力的大小,智商也決定著人能力的大小,但是方向盤卻決定著動力的方向,同理,心態也決定著智商的方向。
正如西方一位心理學家所說——“心態是橫在人生之路上的雙向門,人們可以把它轉到一邊,進入成功;也可以把它轉到另一邊,進入失敗。”
所以,智商高不如心態好,隻有好的心態才能調動智商向著成功的方向邁進。
心態是一把雙刃劍
一個人,如果要開創成功的事業,就要抱著必勝的心態去為之奮鬥。當我們對於事物產生懷疑時,隻有一個信念可以幫助我們,那就是——期待最好的結果。
眾所周知,在這個世界上,成功而卓越的人畢竟是少數,而失敗平庸的人肯定是多數。成功而卓越的人活得充實、自在、灑脫;失敗而平庸的人則過得空虛、艱難、委瑣。那麼,情況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呢?我們不妨仔細地比較一下成功的人和失敗的人的心態,特別是他們在關鍵時刻的心態,將會十分驚訝地發現:在這種時候,由於每個人心態的不同,其各自的命運與事情的結果會是怎樣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