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恩格斯是人類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是永恒的。這種永恒性是與馬克思、恩格斯所創立的哲學——唯物史觀這一強大理論背景分不開的。無論是讚成還是反對它,都不能抹殺它的影響。唯物史觀是一種最富有創新精神的學說,在時代的前進中堅持和發展它,是我們的學術責任。
馬克思一生有兩個重大的發現:一是唯物史觀,一是剩餘價值學說。唯物史觀的創立,揭開了人類認識自己以及認識人類社會發展曆史規律的嶄新的一頁。自從有了唯物史觀,人類的視野為之一變。唯物史觀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指導意義,經受住了社會曆史的嚴峻考驗。150多年來的曆史事實,使馬克思主義獲得了新的證明和新的意義;整個世界的格局因此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雖然它的發展也經曆了曲折和挑戰,甚至遭受了非難和攻擊,然而,社會發展的曆史事實肯定了它偉大的真理性。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哲學和法學博士、美國新社會研究院經濟係諾爾曼·托馬斯講座教授R·L·海爾布隆納在《馬克思主義:讚成和反對》中寫道:“我跟薩特一樣地深信,馬克思主義是我們時代‘需要’的哲學。它不僅提供了一種曆史觀,同時,它也是作為曆史創造的指南,盡管世態多變,但一個多世紀以來,馬克思的著作仍然不失其效用,在我們時代和今後,世界的改變是無疑的,而且大部分將是在馬克思主義本身的鼓舞和指導下進行的。要探索人類發展的前景,就勢必要求教於馬克思主義。”對唯物史觀的真理性,我們的感受更為強烈。
曆史唯物主義的真理性是確定無疑的。然而,“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這是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極為精辟的論證。他強調說:“我們的理論是發展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並機械地加以重複的教條”。曆史是一位極為細心、周到的老師。它既能從正麵也能從反麵作出這樣的證明:當馬克思主義理論體係嚴格的科學性和徹底的革命性與本國、本地的實際高度統一的時候,它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威力將得到最有效的發揮;反之,這一高度的統一性一旦被損害、被破壞,它的威力和效能將得不到應有的發揮,甚至已有的建樹也將毀於一旦。為什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經曆了那麼多的曲折和反複?為什麼會發生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為什麼建國後我們屢犯“左”的錯誤,甚至像“文化大革命”這樣重大的錯誤?對這一係列的問題,我們必須在理論上予以深刻的反思。故“唯物史觀新論”叢書的宗旨就是“反思·批判·創新”。
所謂反思,就是“跟隨在事實後麵的反複思考”(黑格爾語),也就是要對人類社會的曆史發展進行深刻的總結和反省;所謂批判,就是用科學的和批判的態度對各種關係作出評價,因為唯物史觀的目的決不僅僅是為了解釋世界,而重要的是要改造世界;所謂創新,就是在反思和批判的基礎上,把唯物史觀的真理性與21世紀中國社會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發現新問題、提出新問題、研究新問題、解決新問題,亦即理論創新。
唯物史觀既有很高的理論性,它是一種曆史哲學;同時它又有很強的實踐性,它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是每一個社會成員都麵臨的問題;它既有內在的邏輯結構體係;又是一個完全的開放係統。因此,我們的探索體現為“唯物史觀新論”叢書。
本叢書首批成果為3部學術專著:《生產力哲學論》、《文化史觀論》、《人民史觀論》,主要由長安大學的幾位專業理論工作者完成。叢書將陸續出版第二、三批成果,熱切歡迎對此叢書有興趣的各界人士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