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1]把苦難看成一筆財富
羅蘭說過:“把你的苦難當作難得的經驗,忍耐一時之痛去體會它,你將因為這些苦痛而比別人更了解人生。”其實,磨難也是一筆財富,它可以讓我們學會拚搏、學會忍耐,可以讓我們在生活的熔爐中練就堅韌不拔的毅力,然後從幼稚走向成熟,由困境走向成功。
[HTK]據史料記載,鑒真大師自小聰明好學,有極高的悟性,在14歲時被智滿收為沙彌,居大雲寺。師父見他天資聰穎便有意鍛煉他,讓他做了寺裏最苦的行腳僧,每天外出化緣,風裏來雨裏去,苦不堪言,還無端地遭人諷刺和白眼。他對此憤憤不平。
有一天夜裏下了很大的雨,鑒真知道道路肯定泥濘難走,索性賴在床上睡懶覺。師父找來看到他的床前放了大堆穿爛的草鞋,便問他為什麼還不出去化緣。
鑒真說:“我做苦行僧也一年多了吧,穿壞的鞋比人家一輩子穿的都多。也該為寺裏省省了吧?”師父笑了笑拉起鑒真說:“你隨我出去走走吧。”
鑒真隨師父來到寺前的一條小路上,路上滿是泥濘。師父問:“你想做什麼樣的和尚?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還是做一個光大佛法的名僧?”鑒真答:“當然要做名僧了。”
師父又對鑒真說:“你昨天一定走過這條路吧?你能找到昨天的足跡嗎?”
“不能。昨天路又硬又光,怎麼可能留下腳印呢?”鑒真急忙說。
“那麼今天你再在這條路上走,能留下痕跡嗎?”
“當然能。”鑒真不解師父的意思。
“泥濘的路上才能留下痕跡。隻有在困境中不停跋涉的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跡呀。”師父解釋說。
後來鑒真大師六次東渡,途中經曆各種磨難,終於到達了日本九州,為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HT]
那些一生庸庸碌碌的人不會給世人留下任何有益的啟示,也不會取得任何成就。
隻有在逆境中不停地行走,把磨難當成是自己人生的一筆財富,他們的腳印才能深刻地留在自己所走過的路上,他們的腳印才能成為其價值的體現。
許多人之所以偉大,得益於他們所經曆的家艱難困苦,司馬遷被關進監獄以後,案子落到了當時名聲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嚴刑審訊司馬遷,司馬遷忍受了各種肉體和精神上的殘酷折磨。麵對酷吏,他始終不屈服,發奮完成《史記》,最終名垂千古。
路德被囚禁在瓦特堡的時候,把《聖經》譯成了德文。大詩人但丁被判死刑,而過著流亡的生活達20年;他們作品就是在做囚徒的時期中完成的。
有史以來,被“壓迫”,被驅趕簡直是猶太人注定的命運。然而猶太人卻創作了許多可貴的詩歌、巧妙的諺語、華美的音樂。對於他們,“迫害”仿佛總是同“幸福”攜手而來的。
貝多芬在兩耳失聰、生活最悲痛的時候,創作出了他的最偉大的樂曲。席勒為病魔困擾15年,而他的最有價值的作品,也就是在這個時期中寫成的。彌爾頓在雙目失明、貧病交迫的時候,寫下了他的名著。所以彭揚說:“為了要得到更多的幸福起見,我寧願祈禱更多的憂患到臨。”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順順當當,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事業能夠成功。然而,人生的道路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挫折,“自古英雄多磨難”,可以說是生活中的哲理。逆境是痛苦的,有時是令人難以忍受的,但逆境能鍛造人的堅強性格,能培養百折不撓的強者。正如培根在《論厄運》中所說的“正如惡劣的品質可以在幸運中暴露一樣,最美好的品質也正是在厄運中被顯示的。”司馬遷在《史記》中所描寫的一係列磨難英雄,正是那些在逆境中傲視困難,在艱辛的生活中經得起折磨的人物。這些人物至今尚令人振奮,給人以鼓舞,催人向前。
正如溫室中的盆花永遠經受不了狂風暴雨的考驗一樣,真正的英雄是絕不會甘於安逸享樂、平庸無味的生活的。其實,磨難也是一筆財富,它可以讓我們學會拚搏、學會忍耐,可以讓我們在生活的熔爐中練就堅韌不拔的毅力,然後從幼稚走向成熟,由困境走向成功。
羅蘭說過:“把你的苦難當作難得的經驗,忍耐一時之痛去體會它,你將因為這些苦痛而比別人更了解人生。”是的,每一個磨難都是一次難得的人生閱曆,它教會我們理解“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深刻含義,教會我們練就堅強的意誌和履險如夷的氣概!經曆了一次次刻骨銘心的磨難後,每個人臉上都會掛著淚珠並洋溢著發自內心的微笑。
讓我們微笑著麵對每一次磨難,以坦然的心境把這些風霜雨雪的日子拾入人生旅途鼓鼓的行囊中,作為一筆永恒的財富吧!
[HTK]古今中外,大凡有所作為者,無不曆經曲折,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經受許多磨難,這些經曆成為人生途中的一筆珍貴財富。[HT]
[BT2]讓自己成為逆境的主人
順境固然好,它可以讓你毫不費力地到達自己理想的彼岸,但如一個人處於逆境之中怎麼辦?其實,隻有秉著信念之燈繼續前行,我們才能真正到達陽光地帶,我們的目的地。正如大多數成功者所堅持的那樣:“我知道我不是逆境的犧牲者,而是它們的主人。”
在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個關於西西弗的故事。
[HTK]西西弗因為在天庭犯了法,被天神懲罰,降到人世間來受苦。天神對他的懲罰是:他必須將一塊石頭推上山。每天,西西弗都費很大的勁把那塊石頭推到山頂,然後回家休息,可是,在他休息時,石頭又會自動地滾下來,於是,西西弗又要把那塊石頭往山上推。這樣,西西弗所麵臨的是:永無止境的失敗。天神要懲罰西西弗的,也就是要折磨他的心靈,使他在“永無止境的失敗”命運中,受苦受難。
可是,西西弗不肯認命。每次,在他推石頭上山時,天神都打擊他,用失敗去折磨他。西西弗不肯在成功和失敗的圈套中被困住,他在麵對絕對注定的失敗時,表現出明知失敗也絕不屈服的抗爭意誌。天神因為無法再懲罰西西弗,就放他回了天庭。[HT]
西西弗的命運可以解釋我們一生中所遭遇的許多事情,其中最關鍵的是,生活中的困難都是有“奴性”的:如果我們憑自己的努力戰勝了它,我們便成為它的主人,否則我們將永遠是它的奴隸。
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一名記者問美國副總統威爾遜,貧窮是什麼滋味時,這位副總統向我們講述了一段他自己的故事。
[HTK] “我在10歲時就離開了家,當了11年的學徒工,每年可以接受一個月的學校教育,最後,在11年的艱辛工作之後,我得到了1頭牛和6隻綿羊作為報酬。我把它們換成了84個美元。從出生一直到21歲那年為止,我從來沒有在娛樂上花過一個美元,每個美分都是經過精心算計的。我完全知道拖著疲憊的腳步在漫無盡頭的盤山路上行走是什麼樣的痛苦感覺,我不得不請求我的同伴們丟下我先走……在我21歲生日之後的第一個月,我帶著一隊人馬進入了人跡罕至的大森林,去采伐那裏的大圓木。每天,我都是在天際的第一抹曙光出現之前起床,然後就一直辛勤地工作到星星探出頭來為止。在一個月夜以繼日的辛勞努力之後,我獲得了6個美元的報酬,當時在我看來這可真是一個大數目啊!每個美元在我眼裏都跟今天晚上那又大又圓、銀光四溢的月亮一樣。”[HT]
在這樣的窮途困境中,威爾遜先生下決心,不讓任何一個發展自己、提升自己的機會溜走。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樣深刻地理解閑暇時光的價值。他像抓住黃金一樣緊緊地抓住了零星的時間,不讓一分一秒無所作為地從指縫間溜走。
[HTK]要想真正地戰勝逆境,就必須不斷地對自己說:“我知道我不是逆境的犧牲者,而是它們的主人”。 [HT]
[BT2]培養永不言退的精神
古羅馬思想家朗加納斯說:“爭奪光榮的桂冠是崇高的,也是最值得爭奪的勝利,即使在競賽中遭到挫敗,也沒有什麼不光彩。”
每當遇到困難時,我們不一定會順利地去把困難克服,但這個過程會讓你在智慧上、經驗上、心誌上、胸懷上都有所增長,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也!這對你日後麵對困難有莫大的幫助,至少你學會了“不怕困難”,也習慣於“應付困難”。如果你順利把困難克服了,那麼在這過程中所累積的經驗和信心將是你這一生當中最可貴的資產。
你是否曾逃避過困難?從今天起,堅強、勇敢地麵對它吧!
如果你遭遇挫折,陷於無助狀態,深感世態炎涼,這個時候,請你不要怨天尤人,因為那是無濟於事的,隻有勇敢麵對現實,方能獲得身心的安寧平靜。
凡事隻要選擇正確的方法,下定決心認真去做,都有成功的可能。當然,也有人一無所獲。但是,倘若一開始就畏縮不前,那根本就沒有成功的希望可言。
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因此“跌倒”在所難免,差別隻在有人跌得輕,有人跌得重。有人頭破血流不當一回事,有人稍微破皮就灰心喪誌。
你跌倒了,如果你本來就是不怎麼樣的人,那麼別人會因為你的跌倒而更加看輕你;如果你已有所成就,那麼你的跌倒將是許多懷嫉意的人眼中的“好戲”。所以,為了不讓人看輕、保有你的尊嚴,你“一定”要爬起來!
“跌倒”並不代表永遠不起,爬起來,才能繼續和他人競逐。躺在地上是不會有任何機會的,所以你“一定”要爬起來。
如果你因為跌重了而不想爬,那麼不但沒有人會來扶你,而且你還會成為人們唾棄的對象。但如果你忍著痛苦要爬起來,那麼遲早會得到別人的協助。喪失“爬起來”的意誌的人,是得不到幫助的,因此,你“一定”要爬起來!
意誌可以改變一切,跌倒之後忍著痛爬起來,這是對自己意誌的磨練。有了如鋼的意誌,便不再懼怕下次“可能”還會跌倒了。因此,為了你往後漫長的人生道路,你“一定”要爬起來!
有時候人的跌倒,心理上的感受和實際上傷害的程度不一樣。因此你“一定”要爬起來,這樣你才會知道,事實上你可以應付這次跌倒。也就是說,你知道自己能力所在。如果自認起不來,那豈不浪費了大好才能?
總而言之,不管“跌倒”受的傷輕或重,隻要你不願爬起來,那麼你就會喪失機會,被人看不起,這是人性的現實,沒什麼道理好說。所以說:跌倒了,“一定”要爬起來!就算爬起來又倒了下去,至少也是個勇者,而絕不會被人當成弱者。
從小嬌生慣養、在溫室中長大的人,往往禁不起小小挫折;而在社會上經過層層磨練的人,即使遇到逆境,也能堅強地迎向挑戰,渡過難關。
人唯有與逆境對峙過後,才能深刻體會順境的幸福與寶貴。因為自己周圍有困難存在,才會鼓起勇氣去解決。
[HTK]人生猶如大海波濤,有浮有沉,千萬不要因為眼前的逆境而迷惑或灰心喪誌,隻要堅持百忍,終會有否極泰來、轉禍為福的一天。[HT]
[BT2]換個角度看待失敗
隻有在把失敗當做挫折來接受時,失敗才會成為一股破壞性的力量。如果把它當做是教師,那麼,它將成為一塊成功的墊腳石。每個人、每個企業都會遇到困難、挫折,但挫折不等於失敗,隻有放棄才會失敗。隻要把挫折中獲得的教育善加利用,就會走向成功。
從挫折中汲取教訓,是邁向成功的踏腳石。當人們觀察成功人士的環境時,會發現他們的背景各不相同。那些大公司的經理、政府的高級官員以及每一行業的知名人士都可能來自清寒家庭、破碎家庭、偏僻的鄉村甚至於貧民窟。這些人現在都是社會上的領導人物,他們都經過艱難困苦的階段。
把每一個“失敗”先生拿來跟“平凡”先生以及“成功”先生相比,你會發現,他們各方麵(包括年齡、能力、社會背景、國籍以及任何一方麵)都很可能相同,隻有一個例外,就是對遭遇挫折的反應大小不同。
當“失敗”先生跌倒時,就無法爬起來了。他隻會躺在地上罵個沒完。
“平凡”先生會跪在地上,準備伺機逃跑,以免再次受到打擊。
但是,“成功”先生的反應跟他們不同。他被打倒時,會立即彈起來,同時會汲取這個寶貴的經驗,立即往前衝刺。
老師們知道,從學生對於成績不及格的反應可以推測他將來的成就。
有一位教授講過一件事。
[HTK]幾年前,他把畢業班的一個學生的成績打了個不及格,這個打擊實在很大。因為這個學生早已做好畢業後的各種計劃,現在不得不取消,真的很難堪。他隻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是重修,下年度畢業時才拿到學位;第二是不要學位,一走了之。
在知道自己不及格時,他非常失望,並找這位教授要求通融一下。在知道不能更改後,他大發脾氣,向教授發泄一氣。
這位教授等待他平靜下來後,對他說:“你說的大部分都很對,確實有許多知名人物幾乎不知道這一科的內容。你將來很可能不用這門知識就能獲得成功,你也可能一輩子都用不到這門課程裏的知識,但是你對這門課的態度卻對你大有影響。”
“你是什麼意思?”這個學生問道。
教授回答說:“我能不能給你一個建議呢?我知道你相當失望,我了解你的感覺,我也不會怪你。但是請你用積極的態度來麵對這件事吧。這一課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不由衷培養積極的心態,你根本做不成任何事情。請你記住這個教訓,五年以後就會知道,它是使你收獲最大的一個教訓。”
後來這個學生重修了這門功課,而且成績非常優異。不久,他特地向這位教授致謝,並非常感激那場爭論,
“這次不及格真的使我受益無窮。”他說,“看起來可能有點奇怪,我甚至慶幸那次沒有通過。因為我經曆了挫折,並嚐到了成功的滋味。”[HT]
我們都可以化失敗為勝利。從挫折中汲取教訓,好好利用,就可以對失敗泰然處之。
千萬不要把失敗的責任推給你的命運,要仔細研究失敗的原因。如果你失敗了,那麼繼續努力吧,這可能是你的修養或火候還不夠好的緣故:世界上有無數人,一輩子渾渾噩噩、碌碌無為,他們對自己一直平庸的解釋不外是“運氣不好”,“命運坎坷”,“好運未到”。這些人仍然像小孩那樣幼稚與不成熟;他們隻想得到別人的同情,沒有一點主見,由於他們一直想不通這一點,才一直找不到使他們變得更偉大、更堅強的機會。
在普通情形下,“失敗”一詞是消極性的,但要賦予這兩個字新的意義,因為這兩個字經常被人誤用,而給數以百萬計的人帶來許多不必要的悲哀與困擾。
這裏,先比較一下“失敗”與“暫時挫折”之間的差別。那種經常被視為“失敗”的事,是否在實際上隻不過是“暫時性的挫折”而已呢?還有,這種“暫時性的挫折”實際上是不是就是一種幸福?因為它會使人們振作起來,調整努力方向,使其向著不同、但更美好的方向前進。
[HTK]不管是暫時的挫折還是逆境,都不會在一個人的意識中成為失敗,隻要這個人把它當做是一種教訓。而且,通常來說,這種教訓是無法以挫折以外的其他方式獲得的。[HT]
[BT2]放下心中的悲傷
大哲學家尼采說過:“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已經受苦了,為什麼還要被剝奪悲觀的權利呢?因為受苦的人,必須克服困境,悲傷和哭泣隻能加重傷痛,所以不但不能悲觀,而且要比別人更積極。
任何一條通向成功的道路都不會是一帆風順、平平坦坦的,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些彎路,人們在一次又一次的跌倒之後才能為成功找到出路。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麵臨失敗的考驗。成功者也會失敗,但他們之所以是成功者,就在於他們失敗了以後,不是為失敗而哭泣流淚,而是從失敗中總結教訓,並勇敢地站起來,再接再厲。
可失敗者則不然,他們失敗之後,不是積極地從失敗中總結教訓,而是一蹶不振,始終生活在失敗的陰影裏。他們可能也會總結,但他們的總結隻限於曾經失敗的事情?“我當初要是不那麼做就好了”,“開始我要是如何做就不會失敗了”,或會找出種種借口為自己的過錯去開脫責任。
如果你隻是一味地自責、懊惱,活在失敗的陰影裏,實際上是徒勞傷神、於事無補。
[HTK]美國生理學家謝靈頓年輕時曾不務正業,人們稱他“壞種”。開始,他並不以為恥,毫無悔過之心。可是有一次,他向一位他深深愛慕的女孩求婚,那女孩兒說:“我寧願投河淹死,也絕不嫁給你!”
謝靈頓因此無地自容,羞愧萬分,但他從此幡然悔悟。他發誓:“將要以輝煌的成就出現在人們麵前。”於是,他懷著發憤的誌向,悄悄離開了那位姑娘。由於他刻苦鑽研,在中樞神經係統生理學方麵碩果累累,先後在英國多所名牌大學任教授,並於1932年獲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HT]
現實生活中,成功的人,不一定是智商很高的人,而是在犯錯誤之後能認識自己的錯誤,並積極地抓住機遇,去開拓屬於自己的目標的人。成功和失敗之間,往往隻有一紙之隔。如果你能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加以更正,最後的勝利就一定會屬於你。
大部分人在一生中都不會一帆風順,難免會遭受挫折和不幸,但是成功者和失敗者非常重要的一個區別就是:失敗者總是把挫折當成失敗,從而使每次挫折都會動搖他勝利的信念;成功者則是從不言敗,在一次又一次挫折麵前,他總是對自己說:“我不是失敗了,而是還沒有成功。”一個暫時失利的人,如果繼續努力,打算贏回來,那麼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的失敗。相反地,如果他失去了再戰鬥的勇氣,那就是真輸了!
[HTK]美國著名電台廣播員莎莉·拉菲爾在她30年職業生涯中,曾經被辭退18次,可是她每次都放眼最高處,確立更遠大的目標。最初由於美國大部分的無線電台認為女性不能吸引觀眾,沒有一家電台願意雇用她。
她好不容易在紐約的一家電台謀求到一份差事,不久又遭辭退,說她跟不上時代。莎莉並沒有因此而灰心喪氣。她總結了失敗的教訓之後,又向國家廣播公司電台推銷她的節目構想。電台勉強答應了,但提出要她先在政治台主持節目。“我對政治所知不多,恐怕很難成功。”她也一度猶豫,但堅定的信心促使她去大膽地嚐試了。她對廣播早已經輕車熟路了,於是她利用自己的長處和平易近人的性格,大談即將到來的7月4日國慶節對她自己有何種意義,還請觀眾打電話來暢談他們的感受。聽眾立刻對這個節目產生興趣,她也因此而一舉成名了。
如今,莎莉·拉菲爾已經成為自辦電視節目的主持人,曾兩度獲得重要的主持人獎項。她說:“我被人辭退18次,本來可能被這些厄運嚇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結果正好相反,我讓它們鞭策我勇往直前。”[HT]
有些人總把眼光拘泥於挫折的痛感之上,他就很難再抽出身來想一想自己下一步如何努力,最後如何成功。一個拳擊運動員說:“當你的左眼被打傷時,右眼還得睜得大大的,才能夠看清敵人,也才能夠有機會還手。如果右眼同時閉上,那麼不但右眼也要挨拳,恐怕連命都難保!”拳擊就是這樣,即使麵對對手無比強勁的攻擊,你還是得睜大眼睛麵對受傷的感覺,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一定會失敗得更慘。其實人生又何嚐不是這樣呢?
在冰天雪地中曆險的人都知道,凡是在途中說:“我撐不下去了,讓我躺下來喘口氣”的同伴,很快就會死亡,因為當他不再走、不再動時,他的體溫就會迅速地降低,接著很快就會被凍死。可不是嗎?在人生的戰場上,如果失去了跌倒以後再爬起來的勇氣,我們就隻能得到徹底的失敗。
[HTK]如果一杯牛奶已經打翻了,那麼再悲傷的哭泣也無濟於事。但如果因為今天打翻了的這杯牛奶,而使人們以後不再打翻牛奶,不再犯類似的錯誤,那麼即使打翻一杯牛奶也值。[HT]
[BT2]從過錯中總結經驗
古人雲:“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其實即使是聖人、賢人,也一定會犯有過錯。又有語雲“吃一塹,長一智”,雖然“吃塹”終歸不是什麼好事情,但如果吃了塹,還不長智,就是愚蠢至極了。
[HTK]從前,有個農夫牽了一隻山羊,騎著一頭驢進城去趕集。
有三個騙子知道了,想去騙他。
第一個騙子趁農夫騎在驢背上打瞌睡之際,把山羊脖子上的鈴鐺解下來係在驢尾巴上,把山羊牽走了。
不久,農夫偶一回頭,發現山羊不見了,忙著尋找。這時第二個騙子走過來,熱心地問他找什麼。
農夫說山羊被人偷走了,問他看見沒有。騙子隨便一指,說看見一個人牽著一隻山羊從林子中剛走過去,準是那個人,快去追吧!
農夫急著去追山羊,把驢子交給這位“好心人”看管。等他兩手空空地回來時,驢子與“好心人”自然都沒了蹤影。
農夫傷心極了,一邊走一邊哭。當他來到一個水池邊時,卻發現一個人也坐在水池邊,哭得比他還傷心。農夫挺奇怪:還有比我更倒黴的人嗎?就問那個人哭什麼,那人告訴農夫,他帶著兩袋金幣去城裏買東西,在水邊歇歇腳、洗把臉,卻不小心把袋子掉水裏了。農夫說,那你趕快下去撈呀!那人說自己不會遊泳,如果農夫給他撈上來,願意送給他20個金幣。
農夫一聽喜出望外,心想:這下子可好了,羊和驢子雖然丟了,可將到手20個金幣,損失全補回來還有富餘啊!他連忙脫光衣服跳下水撈起來。當他空著手從水裏爬上來時,幹糧也不見了,僅剩下的一點錢還在衣服口袋裏裝著呢! [HT]
農夫沒出事時麻痹大意,出現意外後驚惶失措而造成損失,造成損失後又急於彌補因此又釀成大錯,三個騙子正是抓住這個人的性格弱點,輕而易舉地全部得手。
吃一塹,長一智。一敗再敗從中不斷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的人,又怎能不智慧過人呢?難怪許多成功的人物都曾經受過成百次上千次的失敗,他們利用失敗教育自己,結果成為舉世聞名的聰明人!
在中國有許多古語都包含了這個道理,如老馬識途,正因為老馬走過無數的路,經過無數的坎坷,它才能在每次坎坷之上留下心底的記號,下一次再在此經過,它便可以一躍而過,才能識途!
古代有一個故事:
[HTK]在一片深山老林裏,有一座“神仙居”位於山頂。一天,有一個年輕人從很遠的地方來求見“神仙居”居主,想拜他為師,修得正果。年輕人進了深山老林,走了很久,走到一個路口時,路的前方有三條岔路通向不同的地方。年輕人不知道哪一條山路通向山頂。
年輕人看見路旁邊一個老人在睡覺,於是他走上前去,叫醒老人家,詢問通向山頂的路。老人睡眼朦朧地嘟噥了一句“左邊”就又睡過去了。
年輕人便從左邊那條小路往山頂走去。走了很久,路的前方突然消失在一片樹林中,年輕人隻好原路返回。回到三岔路口,那老人家還在睡覺。年輕人又上前問路。老人家舒舒服服地伸了個懶腰,說:“右邊。”就又不理他了。
於是,他又揀了右邊那條路往山上走去。走了很久,眼前的路又漸漸消失了,隻有一片樹林。年輕人隻好原路折回,回到三岔路口,見老人家又睡過去了,不由氣湧上來。他上前推了推老人家,把他叫醒,便問道:“老人家你一把年紀了何苦來欺我,左邊的路我走了,右邊的路我也走了,都不能通向山頂,到底哪條路可以去山頂?”老人家笑眯眯地回答:“左邊的路不通,右邊的路不通,那你說哪條路通呢?這麼簡單的問題還用問嗎?”年輕人這時才明白過來,然後選擇了中間那條路。[HT]
這故事裏包含著幾個人生道理,一是年輕人走完左邊的路和右邊的路之後,都失敗了,無疑應是剩下的中間那條路通向山頂,無奈他連這都需要老人家點撥才能明白,可見人經過失敗後,其受情緒影響(比如憤怒)之大;二是隻有走過左邊和右邊的不通之路後,才知道這兩條路都不通山頂,說明凡事要自己親身去經曆才知道可行不可行;三是人在走過右邊和左邊的路之後,知道走不通他就不會再第二次走那兩條路了,說明人不會輕易犯同樣的錯誤,他已經向正確的方向邁進了一步。
你想到了幾點呢?不管你想到幾點,至少你明白了錯了之後你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這就是失敗的好處!
隻要不是存心做錯,偶爾犯錯事,是可以原諒,也不必受良心譴責的。無心之過,不但不會受到懲罰,你還可以從過錯中獲得教訓,從犯錯的經驗中變得聰明起來!
對於自己所犯下的過錯,我們要能夠接受別人的批評,並且積極改正。平常人的心誌怯弱,要想絕對不犯錯,是不可能的事。若是犯了小錯,便不原諒他人,反而阻止其改過向上之路。這樣隻會使他們更加麻木和變本加厲,犯下更大的錯誤。
聖人隻希望人們了解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並且提出了許許多多改過的具體方法,如知過、思過、補過、聞過則喜等。像這樣循循善誘眾人,使人們走向正道,真可謂用心良苦了。
[HTK]一個人遭受一次挫折或失敗,就該接受一次教訓,增長一分才智,這就是成語“吃一塹,長一智”的道理之所在。[HT]
[BT2]要有接受失敗的勇氣
人與人交往常愛用“一帆風順”,“萬事如意”之類的吉語互贈,這說明為人處世頗不容易,因而總企盼順利與如意。然而,婆娑世界,五濁惡世,想辦成一件好事少有一帆風順之時,倒是艱難險阻常相伴,不如意事常八九。因此,生活中有了“好事多磨”的俗語。
[HTK]例如,生活中結婚是一個人一生第一大幸事,馮先生與對象經過兩年多的戀愛之後,終於決定登記結婚了。然而去登記時卻頗費了一些周折,來來回回折騰了好幾趟。他騎車第一次去鎮上登記那天剛下過雪,凜冽的北風刮得他隻能推著車子前行,到了鎮上找到民政員卻拿不出公章來,見馮先生氣喘籲籲十分焦急的樣子,民政員笑著說:“小夥子別著急,好事多磨嗎,你明天再來吧!”。當時辦事人員少,結婚登記需要跑民政、公安好幾個部門,有時還真不好找人,就這樣為了登記來回20多裏的路程他跑了五六趟,就是好事多磨的真實寫照! [HT]
生活中辦事總是一帆風順的少,失敗挫折的多。因此,我們應該有迎接失敗和挫折的心理準備,放棄百分之百的成功期望。這樣你在生活中才能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如此一來反倒容易成功。
[HTK]我國有一個運動員在體育大賽中多次獲得乒乓球單打冠軍,有乒乓球愛好者向他請教成功的秘密,出人預料,他竟告之“成功之前先要做好失敗的準備”。接著他進一步解釋說:在進入正式比賽前,事先承認不論怎樣做,你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失誤,做好這樣的思想準備就可以減少心理壓力,從而取得比賽的成功。他還舉例說,在一次全國乒乓球大賽中,他和另一位國手爭奪冠亞軍,國手確實厲害,一上場就先贏了他兩局,但由於他在進場前就做好了失敗的心理準備,所以沒有慌亂,完全放開來打,挺住了,最後反倒是他戰勝了國手而獲得成功。[HT]
生活中,辦事成功之前先做好失敗的準備,並非是放棄對成功的追求和向往,而是讓我們放鬆一下心情,保持平常的心態,無論得失都能坦然麵對。
[HTK]得來不易的東西,應加倍珍惜;舉手可得的獎品,拿到了也不覺稀奇;事物的價值多少,常決定在你所下的工夫和代價有多少。所以,好事多磨不必害怕,正因為多磨,你才會珍惜它那真正的“好”! [HT]
[BT1]半途而廢是成事大忌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這句名言告訴我們做人的關鍵在於要有恒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一個人如果要有點成就的話,就必須要有恒心,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伏爾泰曾經說過:“要在這個世界上獲得成功,就必須堅持到底,劍至死都不能離手。”任何人成功之前,都會遇到許多的失意,甚至是多次的失敗。如果你放棄了,你就放棄了一個成功的機會,因為轟轟烈烈的成功之前的失敗,往往離成功隻有一步之遙。自古以來,那些所謂的英雄,並不比普通人更有運氣,隻是比普通人更有堅持到最後的勇氣罷了。
這種持之以恒的精神對經商者來說更為重要。經商需要風險,要有心理準備去麵對即將迎來的打擊。那麼對創業者來說,要經得住失敗,這一點很重要。商場風雲多變,誰也沒有“百戰百勝”的絕對把握,就連那些老將也常常出現一些失誤,甚至失敗。何況是剛剛涉足商海,白手起家的初創事業者呢?敗軍之將,可以言勇!失誤,失敗並不可怕,要相信隻要你勇於承受,在失敗中總結經驗與教訓,繼續堅持自己的事業,那麼就一定會取得成功。“疾風知勁草,歲寒見鬆柏”。成功貴在堅持不懈,貴在矢誌不渝!
[HTK]古時候有個叫樂羊子的人,他告別妻子到外地求學,但學習的艱辛,求學的清苦,使他感到很乏味。他在書塾呆了一年後終於決定棄學返鄉。當樂羊子進門時,妻子露出驚喜而略帶詫異的臉,當她看到樂羊子那沉甸甸的行裝,臉上的笑容消失了,她似乎猜到什麼。妻子沒說什麼,隻是拿出一把剪刀,隻見她走到織布機邊,“喀嚓”一聲,便將織布機上織著的一匹布剪斷了。樂羊子大叫起來,真是太可惜了!這是一塊圖案精美的花布,隻差一點就要完工了。“這本是一塊快要完工的布,但我剪斷了它,它便成了一塊廢布。”妻子說,“求學的道理也是一樣,若能堅持到底,付出艱苦的努力,就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但若不能堅持,隻管停下來放棄攻讀,就會前功盡棄,如同這塊廢布一塊,成為一個毫無用處的人。”樂羊子低頭不語,他感到非常羞愧,若不是妻子諄諄教誨,自己豈不是會虛度光陰,成為一個無用之人。想到此,樂羊子便打起行裝,決心回到書塾去完成學業。[HT]
樂羊子的妻子教會了他做事最大的禁忌——做事切忌半途而廢。真正想成大事的人,永遠要明白這個道理。
[HTK]諾貝爾努力尋找硝化甘油爆炸的引爆物,經曆了許多失敗,以至於他的父親和哥哥嘲笑他固執,他不急躁,不灰心,耐心地分析失敗的原因,經過鍥而不舍的反複試驗和細致分析,諾貝爾終於發現了用少量的一般火藥導致硝化甘油爆炸的方法,由此他第一次獲得了瑞典專利權。一年秋天,他開始用雷酸汞引爆劑,失敗了幾百次。成功的那一天,“轟”的一聲巨響,諾貝爾的實驗室被送上天,他自己也被炸得鮮血淋淋。以鮮血為代價,諾貝爾獲得了成功,由此,他發明了雷管。
更可怕的事情發生在斯德哥爾摩裏的諾貝爾住宅附近的實驗室,硝化甘油爆炸事故使從事實驗的5個人死於非命,諾貝爾當時不在實驗室,得以幸免於難。這次事故使他極為悲痛,對他的毅力和理智都是一次嚴峻考驗。許多人開始對他的研究進行了責難,連親人也勸他放棄這危險的實驗,但諾貝爾絕不願半途而廢,他決心完成對硝化甘油在爆破工程上實際應用的研究,使炸藥能更好地為人類造福。在他不懈努力下,硝化甘油終於可以用於實際的應用。[HT]
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是辦不了的,沒有什麼困難是不能克服的。樂羊子在妻子的幫助下,刻苦攻讀,成為一代大文學家;諾貝爾曆經千難萬險仍堅持研究,終成一代科學偉人。試想樂羊子當時若放棄了學業,最終隻會是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而諾貝爾若在困難麵前退縮了,也不會研製出對人類生活產生巨大影響的安全炸藥。可見,若戰勝了困難,就會使自己的人生向前邁進一大步。若被困難嚇倒了,退縮了,將終生一事無成。
要擺脫半途而廢的做事禁忌,既要克服畏難思想,樹立無堅不摧的信念,又要講究方法,選定一個目標,鍥而不舍。常在森林裏打獵的獵人都知道,老虎和綿羊的實力簡直不可比擬,虎落羊群,羊兒四散潰逃,老虎隻盯一隻追,這樣就不會盲目的瞎跑,可以說十拿九穩;如果沒有固定目標,那麼每一隻羊都會精力充沛地逃生,而老虎卻因換來換去而耗費體力,結果可能一隻也追不上。
[HTK]要想辦成一件事情,切忌半途而廢,否則,就永遠成不了大事。辦事最忌半途而廢,半途而廢的人永遠也不會成功。[HT]
[BT1]有恒心並堅持自我
在這個世界上,恒心和毅力是決定人們素質的最重要因素。所謂“持之以恒”,是在做某件事情時,不朝秦暮楚,不被麵前的困苦嚇倒,不半途而廢,不淺嚐輒止,不功虧一簣。持之以恒是一種毅力,一種精神。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替代恒心。唯有恒心才能征服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