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對山姆大叔的建言3
http://www.rednet.cn??2007-7-15 4:42:55??紅網?
[c8]吉蓮?邰蒂 “中國製造無處不在”,FT中文網2011年3月24日。
[c9]“‘中國製造’悄悄變臉”,財富中文網,2012年4月29日。
[c10]轉引自“樊綱建議用世界工廠解決5億農民問題:,中國新聞周刊,2011年5月17日。
[c11]“中國製造一切”,財富中文網,2011年10月8日。
[c12]同上注。
[c13]“中國製造一切”,財富中文網,2011年10月8日。
[c14]“外媒驚呼‘中國製造’改變世界格局”,新華網,2009年7月13日。
[c15]“在‘中國製造’的背後”,東方財富,2008年3月20日。
[c16]美籍華裔律師章家敦2001年7月出版的《中國即將崩潰》一書,認為“中國四大國有銀行的壞賬已經高到不能維持的地步”。他斷言,“中國現行的政治和經濟製度最多隻能維持五年”。 章家敦也因此書的驚世駭俗的預測名聲大噪,與當時甚囂塵上的“中國威脅論”及“妖魔化中國”的觀點相呼應,在西方媒體上風頭十足。名不見經傳的章家敦一下子變成了大紅人,一本300多頁的“大書”賣價近30美元,因為語出驚人竟上了《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榜,還成了各地爭相邀請演講的名人,連美國國會都專門邀請他舉行聽證會。顯然,後來在中國經濟強勁的發展的事實麵前,張氏這些帶有強烈冷戰思維的論調不攻自破。
[c17]“外媒關注中國盛大國慶”,揚州晚報,2009年10月2日。
[c18]轉引自“從外媒報道管窺‘中國崛起’”,法製晚報,2010年1月28日。
[c19]轉引自“中國成功秘訣世界開始轉向東方”,ZCOM雜誌門戶,2010年1月26日。
[c20]“保八之戰打破西方‘中國崩潰論’”,CCTV經濟半小時,2009年12月27日。
[c21]同上注。
[c22]“聯合國專家:中國為世界經濟複蘇作出重要貢獻”,新華網,2009年12月22日。
[c23]“2009,世界眼中的中國經濟”,新華網,2009年12月30日。
[c24]“2010中國直指世界霸權 早晚淩駕美國之上”,鐵血論壇,2012年6月15日。
[c25]“中國成功秘訣世界開始轉向東方”,法製晚報,2010年1月26日。
[c26]“探究竟 巨龍覺醒讓西方犯了怵”,人民網,2010年5月9日。
[c27]“中國無所不在占據所有人的頭腦”,北青網,
2010年1月26日。
[c28]“中國模式的熱度與中國經濟同步增長”,新浪網,2010年1月26日。
[c29]“從外媒報道熱血傳奇管窺‘中國崛起’”,新浪網,2010年2月27日。
[c30]“中國成為超級大國是必然,美應學會和平共處”,紅潮網,2010年9月20日。
[c31]轉引自“美國衰退加速經濟重心轉移 亞洲已成世界火車頭”,搜狐新聞,2009年8月25日。
[c32]同上注。
[c33]“經濟危機會讓中國莫斯在全世界獨領風騷?”博客中國,2009年2月16日。
[c34]“2012年1月中國持有美國國債1.16萬億美元”,中商情報網,2012年3月20日。
[c35]轉引自龔雯、崔鵬,“改革開放的新航程——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十周年述評”[c35],人民網,2011年12月9日。
[c36]同上注。
[c37]“改革開放的新航程”,中國政府網,2011年12月9日。
[c38]“入世十年 中國和世界分享繁榮實現共贏,”國際在線,2011年12月30日。
[c39]“2011年底中國外彙儲備為3.181萬億美元
”,中國證券報,2012年1月16日。
[c40]上世紀50年代,中國領導人毛澤東曾提出用10年左右時間超過英國,用15年左右時間趕上美國。
[c41]參考消息,2004年2月4日。
[c42]參考消息,2005年2月26日。
[c43]參考消息,2005年3月13日。
[c44]解放日報,2007年11月5日。
[c45]“2010年經濟運行良好 GDP增長10.3% CPI上漲3.3%”,中國網,2011年1月20日。
[c46]報刊文摘,2009年3月2日。
[c47]購買力平價法也叫國際比較項目法(ICP),是以國內商品價格同基準國家同種商品價格比率的加權平均值為購買力平價計算的。ICP是由聯合國統計局、世界銀行等組織主持的一項旨在提供GDP及其組成部分的國際一致價格和物量的跨國比較體係。ICP經曆了由雙邊到多邊,再到分區域比較(區域內多邊比較,再聯合成全球性比較)的發展過程,但其研究的基本思路就是通過價格調查並利用支出法計算的GDP作為基礎,測算不同國家貨幣購買力之間的真實比率(以PPP為貨幣轉換係數),從而取代彙率,把一國的GDP轉換成以某一基準貨幣或國際貨幣表示的GDP。
[c48]轉引自程超澤《走出山坳的中國》,深圳:海天出版社,1995年,第17頁。
[c49]“中國有望在未來25年裏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創元期貨,2006年8月26日。
[c50]同上注。
[c51]斯蒂凡-卡爾森,“中國經濟何時將比我們強大”,環球時報,2010年7月10日。
[c52]“渣打銀行:中國發展速度之快超出了最樂觀的預期”,中國經濟網,2010年11月18日。
[c53]“英國智囊組織:中國超美隻需九年”,國際金融報,2010年7月30日。
[c54]“IMF預測中國經濟五年超過美國引發外媒關注”,法製晚報,2011年5月29日。
[c55]全要素生產率是指“生產活動在一定時間內的效率”。是衡量單位總投入的總產量的生產率指標。即總產量與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率常常被視為科技進步的指標。全要素生產率的來源包括技術進步、組織創新、專業化和生產創新等。產出增長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長率的部分為全要素生產率(TFP)和要素生產率。
[S56](【法】埃裏克·伊茲拉萊維奇,中譯本,中信出版社,2005年,第36頁。
[c57]“中國崛起改變世界商業格局”,中國科技財富,2009年11月5日。
[c58]同上注。
[c59]“曆史終結論”最早源於福山1988年所作的一次題為“曆史的終點”的講座。隨後,他在講座的基礎上寫成論文“曆史的終結?”。1989年,美國新保守主義期刊《國家利益》發表了這篇文章,標誌“曆史終結論”作為一個完整的理論體係正式出籠。
冷戰結束以後,如何評價資本主義製度和社會主義製度及其命運,成為東西方理論界普遍關注的現實問題。在這一背景下,福山拋出了所謂的“曆史終結論”。即“共產主義失敗論”,是由日裔美人福山提出,在他看來,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冷戰的結束,標誌著共產主義的終結,曆史的發展隻有一條路,即西方的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在他看來,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以自由民主製度為方向的人類普遍史”。自由民主製度是“人類意識形態發展的終點”和“人類最後一種統治形式”,從此之後,構成曆史的最基本的原則和製度就不再進步了。然而,社會主義中國的強勁崛起給了福山理論一個響亮的耳光。
[c60]“美國必須適應中國的崛起”,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3月4日。
[S61]【英】馬丁·雅克:
,中譯本,中信出版社,2010年1月1日,共352頁。
[c62]“大國衰落:淪陷的美國經濟”,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2年,第35頁。
[c63]轉引自“霸權國家將中國逼離和平發展道路是災難”,環球時報,2012年1月30日。
[c64]轉引自傅夢孜“‘中國引領世界’已不是空話”,軍情觀察,2012年1月30日。
[c65]轉引自“奧巴馬:中國第一美第二”,春秋中文網,2012年2月19日。
[c66]同上注。
[c67]“美總統奧巴馬認定中國將成世界第一意味什麼”,中國防務網,2009年8月14日。
[c68]“中國5年超美可能嗎?”,國際觀察,2012年2月7日。
[c69]“美總統奧巴馬懼怕中國改變規則”,國際觀察,2012年2月15日。
[c70]轉引自愛德華?盧斯,“美國衰落的真相”(英譯中),【英】金融時報,2012年2月9日
作者: 愛德華?盧斯
[c71]“蓋洛普民調:53%美國人認為中國是世界領先經濟強國”。廣州日報,2012年2月12日。
[S72]【加】鮑盛剛,“美國和西方衰退的內在邏輯”,【新加坡】聯合早報,2011年3月31日。
[S73]轉引自“中國崛起挑戰美國對華話語體係”,瞭望東方周刊,2010年9月27日。
[c74]"文明衝突論"的創始人,乃美國著名學者塞繆爾·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在冷戰剛結束、蘇聯解體不久,亨廷頓就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早期提出了後來一直在許多國家的政界和學術界爭論不休的"文明衝突"理論(ClashofCivilization)。
“文明衝突論”認為,冷戰後,世界格局的決定因素表現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華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西方文明、東正教文明、拉美文明,還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戰後的世界,衝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識形態,而文化方麵的差異,主宰全球的將是“文明的衝突”。
2001年“9·11”事件見證了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在伊斯蘭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間的展開。